APP下载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路径研究

2016-11-02张宝建徐银娜孙国强

管理现代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孵化器网络资源网络化

张宝建 徐银娜 孙国强

(1.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路径研究

张宝建1徐银娜2孙国强1

(1.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从网络化成长的过程视角,按照网络关系构建、网络资源撬动与网络平台打造的三阶段模型对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路径进行分析。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循环机制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特征。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循环机制;路径依赖

一、引 言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核驱动力量。发掘创新资源存量,促进技术扩散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备环节。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新项目的产业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企业孵化器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审视。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数量以及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同时围绕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孵化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企业孵化器的创业孵化功能逐渐形成。

截止2012年,中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已超过1239家,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但现实中创新资源的离散分布、不均衡流动形成的区域割据阻碍了企业孵化器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国际创业孵化实践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面,虚拟孵化(Virtual Incubation)、网络孵化(Networked Incubation)、孵化联盟(Incubation Alliance) 、孵化集群(Incubation Clusters)逐渐成为新时期创业孵化的新型模式。受制于我国科技成果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与国际创新型企业孵化器相比,我国企业孵化器效率相对低下,尚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突破区域隔阂的藩篱,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在宏观层面形成有效的技术溢出与回馈机制,迫切需要企业孵化器组织的网络化发展。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研究首当其冲,同时也是企业孵化器建设与治理的首要考虑因素。网络化成长具有典型的正反馈机制与路径依赖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的一般过程,即网络关系构建、网络资源撬动、网络平台打造。进而围绕三步战略实施过程,探讨网络化战略的正反馈机制,并由此提炼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战略的实施对策,进而为企业孵化网络的构建与治理提供指导。

二、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过程

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遵循特定的路线轨迹,过程理论能够为组织发展的路径演化提供完整的考察,也能为组织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标志给予明确定义[1],创业孵化迫切需要从过程模式出发进行规律揭示。

网络化战略的一般过程可以按照关系获取、资源互动以及平台建设进行阶段划分。这一划分依据符合逻辑意义的演化路径,同时也满足网络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此,本文将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过程按照网络关系构建、网络资源撬动以及网络平台建设三个阶段展开分析。

(一)企业孵化器网络关系构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生产与转化已经超越了传统范式。网络化的集成创新取代了离散分布创新,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实现了连续延伸。企业孵化器在发起构建网络关系的过程中体现出超时空特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关系的构建由局域网络下的静态维护转变为整体网络下的动态调整。

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孵化器的信息功能逐渐完善,通过积极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企业孵化器能够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浪费[2]。信息技术也使得创业孵化的历史过程得以再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孵化案例,企业孵化器能够探寻最佳的创业孵化实践。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孵化器而言,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孵化器的集成功能地位突显,网络孵化的过程实现了适时信息监控记录,能够及时发现匹配程度较高的创新合作关系,进而完成创业孵化关系的更新与调整。基于此,通过既定合作关系的发掘,优化现有的企业孵化网络关系。通过探寻新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孵化网络关系结构的升级,企业孵化器在网络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得以实现动态适时调整,保持了创业孵化活力。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创新资源流动的地域限制,产业链的延伸、企业价值链的延伸突破了局域经济地理的束缚。创业孵化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大大缩短。首先,创业孵化项目的选择呈现出全球化,偶发创新能够在更广泛的网络层面获得创新租金,创新存量得以在更大范围扩容。其次,创业孵化的支持系统(人力资源支持系统、金融支持系统、科研支持系统、中介支持系统等)也在全球网络层面搜罗。基于此,企业孵化器的网络的触角应该超越空间限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关系搜索,形成有效的网络关系嫁接。

(二)企业孵化器网络资源撬动

企业孵化网络关系的维护需要实现利益驱动机制下的资源交互。Vissa 和 Chacar[3]通过对印度软件创业的研究发现,网络化手段使得印度软件产业实现全球化扩张。Bøllingtoft 和 Ulhøi[4]认为网络式孵化器的优势在于资源的撬动。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战略的第二步需要在既定的网络关系下撬动网络资源,实现关系价值的再创造。网络资源撬动涉及网络资源的价值转移与价值放大。其中,企业孵化器的价值转移功能不能简单定位于资源枢纽。同时,网络资源价值的放大也不能仅仅停留于资源的常规交易,而应该具备创新预判与风险投资意识,实现创新资源的杠杆化(Leveraging)功能。

传统的网络企业孵化器(networked incubator)的发展模式倾向于网络资源枢纽功能的发挥,但该模式忽略了网络成员如何激活的问题,缺乏市场化利益驱动机制的考察[5]。对照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现实不难发现,创业孵化项目“群而不合”或“集而不聚”的问题也较为普遍。一方面,园区化的建筑大楼将各类创业孵化项目实现了物理空间的集中,但并未实现有效的创新协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产学研创新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考察、访问、私人交流等浅层次互动。因此,企业孵化器应该厘清网络利益主体的合作动机,完成有效的资源融合。企业孵化器需要发挥中介功能,进而实现资源管道的疏通。保证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创新价值的有效转移。

网络资源的价值转移需要企业孵化器发挥资源交易的中介功能,而网络资源价值的放大则需要企业孵化器融入到创业孵化的协同成长过程中。O'Neal和 Schoen[6]从协同学的视角考察了美国佛罗里达企业孵化器的协同孵化模式。企业孵化器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杠杆化功能。首先,当前的创业支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廉价的办公设施提供以及例行的经营管理培训,应该更多地引进创业孵化的增值服务。例如,企业孵化器通过直接对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实现创业过程的协同成长。另外,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互联,能够突破孵化资源与管理经验的限制,实现资源的杠杆化功能,撬动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存量。

(三)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构建

企业孵化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的稳健运行,其中网络平台的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共同构成了创新孵化的运行载体。有形平台的建设应该由传统的单纯的规模化转变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规模空间或硬件设施。已有研究表明,综合孵化器以及专业孵化器的绩效并未表现出太多差异。究其原因,企业孵化能力中的直接孵化功能建设已经逐渐弱化,而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则是企业孵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

随着企业孵化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企业孵化规模不断增长。企业孵化能够吸纳更多的创业项目,但物理建筑的规模化扩张以及硬件设施的大量投入并未带来更高的孵化绩效。关于创业孵化绩效的相关研究表明,信息化的处理能力已经超越了物理空间以及硬件设施的供给。高效的企业孵化器运营模式中的资源投入逐渐由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向信息能力的建设,尤其在企业孵化器的成长与成熟阶段,信息化能力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能够提高企业孵化器的全球化竞争优势。作为创业网络的核心成员,企业孵化器应该着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孵化能力提升的关键。

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专业孵化器与综合孵化器的绩效表现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异[7]。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企业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企业专业化或者多元化的战略发展路径,也就是企业孵化器的平台服务能力应该超越传统的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应该逐渐由内核式增长演变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企业孵化器需要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孵化器可以从改变需求方式上去调整定位,通过关键模块,即顾客价值主张、利润公式与关键流程和资源的梳理,构建具备竞争优势的创新平台。例如,美国的NBAI创业孵化平台整合了全球极具创新性的合作伙伴,创新活动频繁,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施效果明显。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品牌建设,实现了双边市场主体(创业项目与孵化主体)的有效对接。

三、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的循环机制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遵循正反馈的逻辑因果关系。其中,网络关系的构建为网络资源的撬动提供了关系链接,网络资源的有效流动为平台建设奠定基础。而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时对网络关系以及网络资源发挥正向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孵化器网络化路径也受到了路径锁定的影响,企业孵化网络的反馈循环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的循环机制

(一)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的正反馈机制

企业孵化网络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围绕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网络组织,企业孵化网络关系的构建同时遵循了动态化以及全球化的组建原则,为网络创新主体间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提供了前提。企业孵化网络资源的流动中企业孵化器中介化功能以及杠杆化功能的发挥,有效地提升了创新价值的溢出效应,实现了高风险市场化运行模式下的高收益,进而实现了创新成员的利益共享机制。企业孵化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则为前两步的建设提供正反馈刺激,进而为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战略提供正反馈循环机制,实现企业孵化器的创新价值的跃升。

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中的正反馈可以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即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其中良性循环体现在三个阶段转化过程的正向积极影响。即网络关系异质性兼具新颖性→网络资源转换有效互动→网络平台竞争优势提升。这一过程中企业孵化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网络关系同质性陈旧性→网络资源流动停滞活性降低→网络平台脆弱松散,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由此进入恶性循环。两类循环均具备加强型回路的特征,而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最终会走上哪一条道路,取决于三个阶段转换过程的触发机制,即是否能够实现本文提出的动态化与全球化的网络关系构建、中介化与杠杆化的资源价值流动以及信息化与模式化的网络平台构建。

(二)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

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具备正反馈机制的同时也存在路径依赖导致的锁定效应。主要表现在网络化成长过程的不可逆特征,既定的创新成员群体容易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价值主张,进而为企业孵化网络的转型升级带来困扰。例如波士顿128公路信息技术产业区,经历高成长后陷入创新活力衰落的陷阱,德国鲁尔工业园经济增长成熟阶段,锁定效应下的创新乏力。

企业孵化器路径锁定表现出“马太效应”,例如,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缺乏一致性的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力不足,网络关系的构建、资源流动与平台建设停留在表层。而要扭转这一趋势则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创业孵化过程中的风险收益保障机制,也就是风险投资的进入、退出机制的完善。创业孵化项目合作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诚信问题也成为企业孵化器网络化转型升级的障碍。企业孵化网络的锁定效应也为网络化战略的构建提供了风险规避思路,即初始的扰动因素对于网络化成长发挥了主导作用,形成创业孵化的有效前置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诚信经营的创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进入良性循环路径。因此,网络化的对策应该为网络关系组建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四、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政策建议

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成长遵循了关系获取、资源互动,以及平台建设的一般过程,在知识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时代,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战略的实施过程,表现出与传统网络发展截然不同的规律,与此同时,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战略具备路径依赖特征,属于典型的正反馈回路。有效的网络化战略应该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网络化成长的外部环境设计需要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配套,进而形成对路径依赖下的规则设置。创业孵化的生态环境要受到了创业政策环境的深远影响,企业孵化网络有效协同与治理还需要创业政策与之配套,针对本文提出的企业孵化网络成长路径,创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体现出战略性与竞争性兼顾的特点。

1.创业政策体系的制定应体现战略性

创业政策体系的设计首先需要对企业孵化器成长过程的路径依赖设置规制条件,促进企业孵化器的成长按照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也即通过创业政策体系制定的战略性实现做正确的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政策规划,而政策规划能够决定着技术发展的领域宽度。例如,中国的移动通信政策战略性规划促进了通讯制式有2G到4G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世界惊叹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国家的战略规划勾勒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现创新活动可能调动的资源逐渐明确。因此,政策制定者的战略视野决定了创业孵化的支持力度。国家创新生态范畴下,创业孵化与政策制定之间进行频繁的互动。就目前我国创业孵化机构的设立看,地方性的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以及加速器的设立具有浓厚的区域主导色彩,构建战略性的创业政策体系能够为创业孵化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创业政策体系的制定应体现竞争性

创业政策体系的落地需要体现出创新创业政策的竞争性,即正确地做事。竞争性政策能够吸引有助于良性循环的网络成长要素,同时消解负面阻碍要素。也就是政策体系规划的落实需要结合国家间创新竞争性环境,具体相应的政策实施办法必须具备竞争性特征。竞争性的政策应该具有可调整性以及可度量化。由于企业孵化涉及较为宽泛的活动内容,孵化任务的执行往往涉及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政策执行的一致性,未来实施一站式的孵化服务,发挥创业孵化政策服务的集成竞争优势。此外,作为政策落实可度量的衍生,企业孵化中心应该与风险投资机构形成紧密协作关系,在市场化导向的风险机构选择孵化范围,融入孵化创业活动。进而实现创业孵化与风险投资的双赢目标。可度量化的另一维度是企业孵化器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将企业孵化列入新兴战略性产业清单,以实现有效税收刺激的目的。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的局限性表现在企业孵化器网络化成长路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框架构建阶段,也预示着未来的几方面研究领域。一是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跨区域群案例比较研究,对本文提出的结论给出佐证。二是超越创业孵化的边界,从创新生态的视角出发,突破地理经济的视野,对企业孵化网络的构建提供全新的视角。

[1]Bruneel, J., T.Ratinho.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s: Comparing Demand and Supply of Business Incubation Services Across Different Incubator Generations [J].Technovation,2012,32(2):110-121.

[2]Bergek, A.and C.Norrman.Incubator Best Practice: A framework [J].Technovation, 2008,19(1):20-28.

[3]Vissa, B.and A.S.Chacar.Leveraging ties:the Contingent Value of Entrepreneurial Teams'External Advice networks on Indian Software Venture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43(11):1179-1191.

[4]Bøllingtoft, A.and J.P.Ulhøi.The Networked Business Incubator—Leveraging Entrepreneurial Agency?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5,22(2):265-290.

[5]汪艳霞,钟书华.“孵化-加速”三位一体耦合对接:科技服务资源集成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5).

[6]O'Neal, T.and H.Schoen.The co-evolu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s Technology Incubator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Infrastructure in Central Florid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1,29(2):225-242.

[7]张宝建,孙国强,薛婷.国际企业孵化研究脉络分布与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5(3).

F270

A

1003-1154(2016)01-0108-04

10.3969/j.issn.1003-1154.2016.01.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业成长周期的孵化网络动态匹配研究”(713031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业过程的孵化网络适配性研究”(13YJC630217);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山西企业孵化网络构建研究——生成路径与协同优化”(晋规办字[2012]3号).

猜你喜欢

孵化器网络资源网络化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