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6-11-02莫坚义叶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环境实践教学

莫坚义++叶燕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主开发的移动学习平台——静思学堂APP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例,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强调:“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可见,必须将实践教学改革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视野来审视,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主要表现为:

第一,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建立了管理机制。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按教育部规定设置1个学分,并安排相应的课时。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安排16学时,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考核方法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既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多方面,又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内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形式有讨论、演讲、影视欣赏、读书活动等;校园实践教学形式有校园辩论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社团活动等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形式有周末或寒暑假社区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课内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体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相融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构建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市金太阳老年公寓、西乡塘区梧桐苑社区合作,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关爱老人、义务家电维修、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太平镇大村小学结为合作共建单位,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大村小学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合作,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法院听庭,进行法治教育。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金陵村合作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沙塘镇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百色起义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具体表现为:

其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广泛性。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加上时间、场地、经费、安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是组织少数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点代面的现象较普遍,局部性、偏向性较为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积极性更不高,参与实践活动往往是走过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实践教学要覆盖全体学生,但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际参与率仅为60%-70%,甚至有的50%都没有达到,远没有达到100%参与的要求。

其二,时间不足,缺乏连续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实践教学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一般1个学分,为16-18学时,由于课时少,无时间保证,有的学校实践教学仅仅是在寒暑假进行突击性、阶段性的活动,缺乏连续性。学生缺少在时间上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思想上质的飞跃,也影响了教学实效。

其三,组织实施上欠规范,缺乏有效性。由于师资短缺、资源匮乏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尚处于粗放状态,任课教师各自为政,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调查显示,学生对目前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70%认为一般,10%认为徒有虚名、不尽如人意。

以上这些问题和弊端,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制约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如何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时空,增强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改革和探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是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网站,开展网络体验型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虚拟目标空间中进行参观访问和学习。例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思政视窗”红色专题网站,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红色影院、思想宝库、时事学习、文件汇编等栏目,并链接了相关红色网站,学生在网站中可进行网上红色之旅,网上博物馆参观等活动。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弘毅思政网”,开设了陈毅专题、人物春秋、网上课堂、素质拓展等栏目,开展网上实践教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开发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基地参观、志愿者活动、素质提升等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和展示自己的实践学习成果,经教师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相应积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也有一些院校运用网络技术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可供借鉴和推广。但我们也发现这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简单粗放、更新慢、可用性设计差、关注度低、受益面窄等问题,网络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实践教学实效性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改革与创新,将改革实践教学方式与完善实践机制、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起来研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

三、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和庞大的大学生网络用户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改革的平台和基础。据调查,当前高职在校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几乎达到100%,可以说是人手一机,而且机不离手;大学生用手机上网的占82.7%,每天上网平均时间为3.16小时,基于手机APP移动式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根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端的环境和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特点,自主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平台——静思学堂手机APP,专设实践教学模块,创新性地开展网络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手机APP发布实践教学文件,加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文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活动通知等,是老师规范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也是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通过手机APP发布实践教学文件,学生利用手机可随时查看、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实施方法和流程等,从而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因课时少、老师指导管理不到位而流于形式的弊端,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据统计,本学期每门课程实践教学文件APP浏览量达到8000多人次,平均每个学生浏览2次,过去学生以不明确实践教学要求为借口而不参与或应付实践活动的现象明显减少,实践活动质量显著提高。

(二)利用手机APP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时效。如前所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学生参与率低,实践活动内容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效率低下。利用手机APP学生随时随地可参与,拓展了教学时空,因此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手机APP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有主题研讨、主题辩论、知识竞赛、校园文明随手拍,每项活动学生参与率均超过90%,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知识竞赛、“形势与政策”课程“十三五”规划知识竞赛参与率达100%,实现了全员参与。

在主题研讨中,学生积极跟帖,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如“我为广西脱贫攻坚献一策”主题,学生提出建议300多条,点击率达5472人次。有同学说,应根据广西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民族风俗,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较好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有同学说,要致富先修路,广西应建立好完整的交通运输网;有同学说,广西文化底蕴欠丰厚,教育落后,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学习先进教育方法;有同学说,坚持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对山东非法疫苗案的看法”主题的点击率为4218人次。有同学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庞某与其女儿孙某的行为,从道德来说是缺乏良心,必须受到谴责;有同学说,从法律角度,她们母女俩的行为可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有同学说,这件事对我们大学生的启示是,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主题辩论更是激烈和精彩,以下是“网络使人生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辩题两个同学的辩词,展现了学生活跃的思辨能力。

正方——影像1401班黄某:“对方辩友现在不正是利用网络来跟我方进行交流吗?如果没有网络,我们也不会这样交流了,或是根本就没有这样交流的机会,这不就是网络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吗?”

反方——物联网1401班张某:“正方辩友的观点是网络使人亲近,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亲近二字作何解释吗?‘亲近就是亲密而接近。而网络使人近而不亲,通过网络我们在空间上是接近了,而隔着冰冷的屏幕,我们在心理上、情感上如何接近呢?”

网络主题研讨、主题辩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园文明随手拍”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通过APP上传作品500余幅 ,浏览量达到7722人次。作品中,有早上天未亮英语协会同学集体的晨读、课堂上老师严谨的教学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活跃气氛,有学生专业实习实训中求知和专注的神态,有运动场上跑步、打球、武术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有图书馆的学生安静阅读、课余的讨论交流等生动的画面。这些作品汇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展现学院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风貌,传递着校园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和学习的热情。

(三)利用手机APP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优化教学评价。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老师一般通过学生的“一篇活动体会”或“一份调查报告”来评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重结果轻过程,方法单一。《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原则,探索建立能够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对考试考核办法进行创新”。“静思学堂手机APP”利用共享功能,支持学生分享活动过程记录,交流实践活动感受和经验,展示优秀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可跟帖对这些过程记录、感受经验和成果进行浏览和评价,这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觉将理论认知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实现知行统一,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学习状况以及他们掌握及运用所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考核提供重要参考,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移动网络化。例如在某学期,学生通过手机APP展示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企业参观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成果100多项,每项的成果浏览量都在1000人次以上,其中“参观汽车4S店活动纪实”的浏览量达2968人次,“记录我们在敬老院的每一天”活动成果的浏览量达2694人次,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老师依据手机APP记录,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价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更加趋向合理化,优化教学评价。

实践证明,基于手机APP应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应了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当前大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和规律,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了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覆盖率,促进学生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增长知识和才智,锻炼思辨能力,增强了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师应该重视并积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APP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振宣,陈媛.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6(3)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014SZ005);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5B108);2015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2015JGLX029)

【作者简介】莫坚义(1964—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叶 燕(1965— ),女,广西荔浦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环境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