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蛙泳腿部的原动肌分析

2016-10-31刘弘娇付联俊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蛙泳解剖学小腿

刘弘娇 付联俊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蛙泳腿部的原动肌分析

刘弘娇 付联俊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240)

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对蛙泳腿部动作进行剖析,了解动作原理,提高动作质量,明确了蛙泳腿部各个动作过程中的原动肌和工作情况,为游泳教练员、运动员对蛙泳专项的训练提供部分的科学理论依据。

蛙泳腿部;动作;近固定;原动肌

在四式泳姿中爬泳和仰泳绕垂直轴运动,蛙泳和蝶泳绕额状轴运动。蛙泳相比较其他三种泳姿而言,该动作的上下起伏较大、身体的形态变化较多,从而导致游进时水中受阻面积的增多。在动作链接、节奏及游进速度方面均不如其他三种泳姿。蛙泳腿部动作在整个游进过程中是推进身体前进的的主要推进力之一,其动作的效果对于身体前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蛙泳腿部动作由:收腿、外翻、蹬夹、滑行四个部分组成,整个完整动作是紧密相连的。收腿和外翻是产生阻力的阶段,蹬夹和滑行是产生动力的阶段。其中产阻阶段的目标是在尽可能产生小的阻力外,同时还要为产动阶段尽可能创造出一个较大的推进力。根据解剖相关图谱,经过不断观察和对蛙泳腿部动作的具体分析,从参与各关节运动的原动肌、肌肉固定条件及工作性质,分析、描述蛙泳蹬腿时腿部动作和肌肉参与的过程,明确蛙泳腿蹬水时产生动力的主要作用肌肉,为提高蛙泳速度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收腿动作的原动肌分析

表1 收腿阶段的原动机分析

收腿阶段为外翻、蹬夹创造有利条件,为后面的动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其动作不但不会产生推进力,反而还会增加阻力。开始收腿时,大腿髋关节屈,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为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的近固定收缩;膝关节屈是腘绳肌和腓肠肌的近固定收缩。先收大腿再收小腿可减小收腿时的多余阻力。该阶段身体姿势为躯干与大腿的角度维持在130—140°左右,小腿和脚尽量贴臀部,双膝要与肩同宽。

2 外翻动作的原动肌分析

表2 外翻动作的原动肌分析

外翻也称翻脚,其解剖学概念是小腿旋外和足的外翻动作称为翻脚。该动作是收腿结束时两脚仍向臀部靠拢,同时两膝内扣,两脚向外侧翻开,使脚内侧和小腿内侧对好蹬水的方向,为蹬夹动作做准备。完成小腿旋外动作的主要原动肌为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而足外翻是腓骨长肌在收缩。翻脚动作极为重要,其动作效果直接影响至蹬水的效果,其动作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

3 蹬夹动作的原动肌分析

表3 蹬夹阶段原动肌分析

蛙泳腿部动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蹬水动作的技术,蹬水时应边蹬边夹,由大腿发力形成尽量向后蹬水的动作。其蹬水过程是髋、膝、踝关节相继伸展并伴随髋关节内收的动作,利用翻脚后小腿内侧、足内侧和足底有效的对水面积,尽力后蹬“水墙”,从而获得向前推进的动力。伸髋关节的主要原动肌为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腘绳肌;伸膝关节的主要原动肌为股四头肌;伸踝关节的原动肌为胫骨前肌、踇长屈肌;夹水是依靠大腿内收肌群的工作积极用力夹水,其主要原动肌为大收肌、长手肌和耻骨肌等;上述肌肉均为近固定,向心工作。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来看,由于蹬水较窄,在两腿并拢时腿有向下压的动作,这种动作可以使身体升起,更有利于向前滑行。

4 滑行阶段的原动肌分析

表4 滑行阶段的原动肌分析

蹬腿结束后,身体应保持流线型,随蹬夹水的向前的动力滑行。身体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需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即处于静力性收缩状态。该过程应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流线型,从而有效减小前进时所产生的阻力,为下一动作周期奠基一个良好的开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5.1.1 蛙泳技术中腿部的动作变化大。四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完整过程,形成腿部加速收缩的关键在于腿部肌肉的力量。翻脚时,小腿和脚向两侧会产生惯性力,蹬水时水对大腿、小腿和脚内侧产生压力,为了控制腿部动作,大腿的内收肌必须加强内收的作用。

5.1.2 蛙泳腿部主要用力肌肉为:股二头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腓肠肌;在蛙泳腿部动作中股二头肌用力时间最久,因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不仅要练习它的快速力量,还要练习它的最大力量及力量耐力。

5.2 建议

蛙泳腿部的原动肌分析只是动作分析中的一小部分,要想进行全面的动作分析还需要运动生物力学、流体力学、专项力量训练分析、全面的肌电图及水下动作采集的投入,从而达到一个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的立体分析,为今后动作的精准性和运动成绩的增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1]顾德明,缪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3] 高捷,魏梅,刘小溪.我国竞技游泳核心力量发展阶段及特征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93-96.

[4] 伊恩.麦克劳德[美].游泳运动系统训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 牛颖.蛙泳腿部动作技术分析及其现代训练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4):68-69.

[6] 郭钰.蛙泳配合技术动作分析与陆上力量素质训练研究[J].科学之友,2011(6):118-119.

[7] 王蓉,王泳.蛙泳腿部动作肌肉工作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5):105-106.

[8] 王钢.蛙泳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1997(3).

The Original Dynamic Muscle of the Leg in Breaststroke

LIU Hongjiao,e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刘弘娇(1992-),山东青岛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学,游泳教学。

猜你喜欢

蛙泳解剖学小腿
东京奥运会闫子贝与国外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小腿抽筋不简单
我的朋友
父与子
“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