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总产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22王佩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使用量化肥

王佩瑶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农业总产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佩瑶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对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出的因素进行了重新检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受农业机械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投入、农业受灾面积等因素影响,而与化肥使用无关;农业机械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等与农业总产出正相关,而农业劳动投入、农业受灾面积等则与之负相关.

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率;劳动力过剩

1 引言

2015年中央政府一号文件①提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我国当前必须攻克的重要课题,并且我国当前正面临“农业资源短缺、土地开发过度、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然而农产品价格是缺乏弹性的,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是否可以持续增长.不仅如此,新一届中央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环境保护,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产品被认为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而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化肥使用是可以促进农业产出的增长.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亚当?斯密为主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要素投入和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产出的根本因素,其中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水平有关.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指出,农业生产主要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快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生产率,进而快速实现农业产出的增长.但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地数量和土地肥沃程度的限制是制约农业产出持续增长的根本因素.包括林毅夫(2005)、李谷成(2008)等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的研究基本与此结论相似.

2 文献综述

当前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农业产出具有影响的潜在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农业产出及农业技术水平进行回归分析.首先,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已有研究更多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影响农业产出的诸多潜在因素进行识别.罗友发(2002)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指出,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业劳动投入等因素对农业总产出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冯启磊、王红瑞、白颖、刘琼等(2010)通过引入农村用电量、农业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等因素对更多可能影响农业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产出主要受到农业要素投入总量和要素生产率两类因素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农业种植面积等均属于绝对要素投入,而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民受教育水平、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等均为影响要素生产率的因素.

另一方面,从回归分析角度来看,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对农业产出增长速度及农业技术水平的估计.邓宗兵(2010)对影响我国农业TFP的进行了全面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产出主要受到物资资本深化、人力资本提高、农业生产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而进出口对农业产出没有影响.其研究也进一步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农业产出增长有抑制作用.刘晗、曹祖文等(2012)更是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本市推动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基于该研究方法,李嘉(2013)进一步指出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农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邓宗兵(2010),刘晗、曹祖文等(2012)研究结论相反,其研究发现农业产出与人力资本投入并非总是正相关关系,改革开放之后部分地区的农业产出与人力资本表现出明显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要素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影响方式存在争议.

3 实证分析

3.1数据说明

依据当前已有研究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农林牧渔业产出值作为农业产出值的替代指标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机械投入总量和化肥使用量作为农业技术水平替代指标、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作为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替代指标,同时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受灾面积作为农业生产的总要素投入,从而得到五个潜在解释变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未使用农业播种面积进行分析,其原因是农业播种面积与实际形成农业产出的有效面积不等价.并且在对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时,选择受灾面积作为自然条件的替代指标,受灾方式包括洪涝灾害、虫害、地质变化灾害等.数据范围为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1978年至2013年的数据(2014年数据暂未公开).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本文首先对全部五个潜在变量进行回归,并通过剔除法(向后剔除法)排除不相关因素,剔除依据为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以及剔除前后模型F检验显著性概率、AIC和SC信息准则是否发生较大变化.选择向后提出发的原因是,可以避免在引入变量的过程中重复剔除(肖文韬,2004).

3.2回归结果

总体而言,变量剔除对模型的回归结和假设检验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被剔除变量与所研究的问题不相关.从三次回归的拟合优度来看,其改变很小(不足0.1%),并且AIC和SC信息准则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因此选择第三次回归结果作为最终的实证结果.从各变量的t检验结果来看,当前农业的机械投入总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和农业受灾面积等对农业总产有显著影响,而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对农业总产出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首先农业的机械投入总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和农业受灾面积等对农业总产有显著影响,而化肥使用并不影响农业总产出水平.因此,我国农业产出实际上主要受到机械使用、有效灌溉面积、从业人员数和受灾面积影响,而不受化肥使用的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受到要素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动等基本要素,以及机械设备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要素.而我国农业产出水平与化肥使用量无关,说明土地的营养程度至少已经达到最高水平,继续使用农业化肥已经无法进一步实现单位土地产出水平的提升.其次,机械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总产出有正向影响,而从业人员数和受灾面积对农业产出有负向影响.从系数估计值的符号来看,机械使用和有效灌溉面积都与农业总产出正相关,而从业人员数、受灾面积与农业总产出负相关.并且,从业人员数和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总产出影响最大,机械次之,受灾最小.研究还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当前依然以要素投入为主,而非以科技进步为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农业从业人员数与农业产出负相关表明我国农业劳动投入依然过剩.根据要素投入的边际递减理论,随着农业劳动投入的上升,农业产出的增加会不断下降;当其投入超过农业劳动的最优投入水平时,随着劳动投入的继续增加,农业产出水平会进入下降阶段,此时农业产出与劳动投入负相关.因此我国当前农业产出与劳动投入量正处于这一阶段.

表1 回归结果

5 结论和启示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对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出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主要受以机械使用量为主的农业技术水平、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劳动投入等为主的要素投入量、以洪涝灾害和虫害等为主的自然条件三大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当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处于严重过剩状态,而化肥使用量对我国农业总产出无影响.基于此,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保护农业生产用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等方实现农业总产出水平的提高,并通过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避免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不仅如此,由于化肥使用对农业生产无影响,因此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下通过降低化肥使用实现环境保护,保证食品安全.

注释:

①资料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01/c1001-26487372.html;http://money.163.com/15/0201/19/AHD3KP9Q00251OB6.html.

〔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5.

〔2〕李谷成.基于转型视角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罗友发.农业产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3):98-100.

〔4〕冯启磊,王红瑞,白颖,刘琼.中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276-280.

〔5〕邓宗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27-129.

〔6〕刘晗,曹祖文.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84-89.

〔7〕李嘉.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48-54.

〔8〕肖文韬.日本农业产出长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98-101.

〔9〕肖文韬.美国农业产出长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02):182-184.

〔10〕陈年红.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业保险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6(08):37-39.

F324

A

1673-260X(2016)09-0040-02

2016-04-11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使用量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