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视角下的中美母语教材比较研究

2016-10-21林红连

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比较研究目标

林红连

摘 要:母语课程是各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其教材编写更是十分谨慎。因为教材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文教材编写上也逐步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视角下分别从课文导入部分、课文辅助栏目以及作业练习设计等三个方面对我国苏教版语文教材和美国加州版英语教材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了两者在设计上的优缺点,最后从加州版母语教材的设计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目标;母语教材;比较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1]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的、基础的学科,应该首当其冲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新提出来的课程目标,目前,该维度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一定的困难。与我国的语文课程有着轻“过程”重“结果”的倾向不同的是,西方国家一直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作为西方最为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也极其重视课程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果,其教材在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上也有不少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对中美两个国家的母语教材“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国教材的编写和改进有一定的帮助。

一、选取用于比较研究的教材

笔者在阅读有关母语教材的文献资料之后,决定把原版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母语教科书(以下简称加州版)和我国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作为比较的对象。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既包含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也涵盖了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单是学习的结果,而且应该同时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和有效地学习,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苏教版母语教材与美国加州版母语教材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上的体现之比较

(一)课文导入部分的呈现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本的正文之前呈现了如何学习语文的方法,讲述了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用图文呈现“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等学习方法。教材的开篇强调学习方法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并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而加州版母语教材则在课文导入部分更细化,它在每一篇课文之前都有一个导语,引导学生做课前准备,如加州版G4教材《Treasures-A Reading/Language Arts Program》中的第二单元第一课的主题是“棒球”,在进入新课之前呈现一张运动员打棒球的图片,并附之“说一说”(Talk About it)板块,说说图片显示发生了什么,并在下方又提供了可查阅相关资料的网址链接。这样的设置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了解新课主题,方便后续的深入学习。

由上述可知,苏教版只在整个课本的开头部分给学生灌输抽象普遍且难以衡量的一些学习方法,学生看到也许会产生厌烦心理。然而,与苏教版相比,加州版的导入部分更具化,每一个学习主题前都有导语,所提示的学习方法更具有操作性,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辅助栏目的设计

本文所要讨论的课文辅助栏目是指体现教学方法为主的课文辅助部分,包括课文提示和单词注解。

在诗歌学习部分,苏教版给出的课文提示非常少,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是《古诗两首》,要学习的两首诗分别是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课本只是把两首古诗全文展示出来,并加角注标明作者,除此之外无其他标签提示。与之相比,加州版诗歌部分的课文提示很明显,比如在学习《肥胖的青蛙》一诗中,课文的左侧标签注解了“五行诗”“押韵”“暗喻”等相关知识,不仅让学生熟悉这首诗歌,还要让学生掌握写诗的方法。当然,学会写诗的方法就知道怎样鉴赏诗歌。如此看来,加州版的设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教版和加州版都会将每篇课文的重点词汇提炼出来供学生学习,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同,苏教版把重点词汇置于课文最后,用意在于学生学完要着重记诵,而加州版则把重点词汇置于课文之前,并提示学生用字典查阅自己不认识的词语,可见加州版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理解新词汇的过程,而苏教版则更偏向于以学科为中心,注重学习的结果,強调学完课文之后,学生能记诵新词语。

(三)作业练习的设计

作业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也是达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直接方式,旨在让学生行动起来解决问题。苏教版和加州版教材都有设置作业练习,不过两者在设计上仍有差异。

苏教版在每篇课文最后设置与该篇课文相关的四个任务,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秋天》的最后设有四个任务,分别是: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所列出的九个单词;3.读一读下面所列出的八个词语;4.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由此可见,苏教版在每一课的设置都体现了“读、写、记”的要求。整体来说,苏教版的作业设计达到了母语教学“听、说、读、写、记”的要求。

然而,加州版的作业设计则侧重于理解过程,它也跟苏教版一样,在每篇课文最后设置了与该篇课文相关的任务,它称之为“理解检测”(Comprehension Check),“理解检测”包括“小结”(Summarize)和“思考与比较”(Think and Compare)。“小结”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观点,“思考与比较”部分有四至五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问答题,涵盖“逻辑”“分析”“比较”“评价”“感受”等。如果课文主题是科学领域的,则加上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任务,并附上可查阅相关资料的网站链接。

由上述可知,苏教版在作业设置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强化知识的记诵,这样设置既有利又有弊,利在于学生能够夯实知识基础,弊在于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加州版在作业设置上则更偏重于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但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缺乏基础知識的巩固。笔者认为,我国母语教材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增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任务。

四、美国加州版母语教材给我国母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课文导入方面

课前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加州版教材在正文之前设有问题,并提供相关主题的资源网站链接,让学生在课前思考并查阅相关问题。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总结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是学习和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前提。针对课文要阐述的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并提供学生可接触到的网站链接,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

课文导入的设计十分重要,要学生主动地学习该课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对该课内容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在学习该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我国的语文教材可以吸取加州版的长处,在每篇课文前设置导语。

(二)课文辅助栏目方面

在课文辅助栏目方面,我国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提示和重点词汇部分还需要改进,可向加州版教材学习。课文提示可采取课本页边标签的方式列示难懂词语的注释、与段落相关的课外小故事以及课文所用到的写作手法等。尤其是诗歌学习部分,我们也可以像加州版设计的那样,在诗歌旁边附上一些诗歌写作的手法,普及诗歌写作知识,而不是只会背诵诗歌就行了。课文重点词汇部分不能一味追求识记,应该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我们可以把重点词汇置于课文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自主学习词汇的语义,可借助字典、互联网等资源,并且学生在理解了生词之后再读课文,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练习设计方面

虽然我国苏教版语文教材已经很重视作业设计,花了大量的版面设置作业练习,作业题的数量也足够多,但是题型的选择方面不甚理想。现行苏教版教材过于强调学生对新词语的“读”“写”和对新课文的“背诵”,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学习加州版某些练习题的设置,如增加“思考与比较”类型的题,设计一些“逻辑分析”“评价”“阐述自我观点”式的题目,这些题可以是半开放式或开放式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比较研究目标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