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对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干预

2016-10-21魏洁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预心理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留守学生问题也成为了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留守初中生相较之其他阶段学生更为特别,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阶段,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尚需引导和干预。在引导得当的情况下,学生能在身心愉悦的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从而形成对社会生活的自我认识和自身评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实际案例详细探讨了留守初中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程度,结合相应的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归纳了针对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干预

留守儿童大多是父母长期去外地打工因户籍等問题而被迫与父母分隔两地的未成年人。在全国妇联发布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相关报告数据中指出,我国的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约6000多万人。这些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家庭监管教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困扰。而留守儿童中,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复杂多样,多数留守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压力和抑郁敏感等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身上更肩负着疏导和教育职责,将留守学生当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以平等有爱的态度去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表现方式

留守学生相比于父母在身边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上更容易出现问题,平时行为表现较为自卑,在与人交往方面具有局限性,且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心理,对外界常常充满抵触甚至产生敌意心理。在日常学习中,留守中学生需要家长和学校更多的帮助和教育,但实际学习中留守孩子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更加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成绩落后时,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更抗拒课堂提问,面对老师的善意帮助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待。留守家庭的中学阶段孩子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也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抵抗心理。

笔者学校为寄宿制中学,班上的留守学生性格较为孤僻,在团体活动中相对不够积极,习惯性将自己封锁起来不爱与人交谈。一部分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善言谈,对于周边人的关心充满了警惕心理和危机感,将老师同学的善意劝解视作敌意和蓄意羞辱。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但其根因还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社会的深入关怀,教师在教学及生活中需要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心理。

二、留守初中生心理干预建议

1、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培养良好心态

对于大多数留守家庭来说,父母外出打工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孩子缺少家中父母的关心和疼爱,教师在此时就像学生的父母和朋友。在笔者任教的中学班级上,曾经有一名留守家庭的学生,成绩处于中游水平,但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作业常常不能完成。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出于老师的本能性,总是私下关注他。渐渐地他从开始的抵触心理到后来将我当做知心姐姐,向我毫无保留地坦诚了家里的状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孩子的家里,母亲带着弟弟离开,父亲独自一人靠在外打工供他读书,身边只有爷爷奶奶。一个多小时的谈心中,他询问地望着我,是不是母亲不爱他了,所以才带着弟弟离开?那一刻,这个孩子眼中对爱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我肯定地告诉他,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子女,这是天性更是人性。随后我对他进行了开导,并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关注着这个孩子。谈话打开了孩子心中的心结,让他明白了不在身边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不因距离而变远,相反,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是更沉默深沉的爱。

在后来的观察中,他整个人更加阳光自信,敢于交流和沟通,灿烂的笑容常常挂在这个孩子的嘴角。走进留守学生的心里,不以课堂上教师的身份,而是以生活中的朋友来温暖孩子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自己去感悟父母对他们的另一种关爱与疼惜,培养积极良好的心态。无论是面对学业还是生活,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新的天地。

2、改变标签化观念,增加沟通

留守初中生因其所处的特定年龄段,青春期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就将学生定义为坏学生和问题学生。处于标签化的初中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待外界更加敏感焦虑,作为教师要剔除标签化的思维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这部分学生。在执教的班级中,有个大多数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家庭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她在考试中常常作弊且撒谎后屡教不改,面对老师的教育常常充满敌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却在后来与我的一次简单的接触中而发生了改变,可见教学中本没有问题学生,只是缺乏平等沟通的心。该女生是名住宿生,在洗完长发后,路过教师宿舍,我担心她感冒于是将其叫入房间,让她吹干了头发再出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她却在事后向我写信沟通道谢,感激我并没有认为她是问题学生而疏远她。

处于初中的留守孩子心理都是十分敏感的,在孩子的心中,关爱就是如此简单,她们对于爱的感知和渴望是如此的敏锐和细微。面对留守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表达方式,我们要抛下思维中的标签化观念,真正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去与学生进行沟通。平等沟通是走进留守学生心里的一把钥匙,开启他们心中封锁的房门,唤起他们对爱和生活的信心。

三、总结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对于留守的孩子来说,与教师接触交流的时间远远多于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因此,学校是留守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师则成为了留守学生的亲人。由于留守初中生家庭中父母双方多数都不在身边的特殊性,且又处于青春期中敏感多思的状态,对于生活和学习上有更多的困惑和迷茫。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疏导,在学生出现心理情感波澜时,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干预。教师不仅仅是关心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以承受的压力,为他们铸就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董世华.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 王克静.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 谢黎刚.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研究[D]. 山西大学, 2009.

[4] 郭海峰. 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 苏州大学, 2008.

【作者简介】

魏洁(1989—),女,汉族,甘肃平凉人,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中学。

猜你喜欢

干预心理问题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