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免疫球蛋白改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观察

2016-10-20薛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光疗血症新生儿

薛艳

静脉免疫球蛋白改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观察

薛艳

目的 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改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单独光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患儿体内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7天患儿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28天,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治疗初期可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可降低细胞水平,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会恢复至正常水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溶血;免疫功能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由于新生儿和母体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现象,是新生儿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1-2]。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应用换血疗法。但由于换血是高风险,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影响[3]。近年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jection 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用于治疗HDN,可以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次数,得到临床的认可[4]。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现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改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诊断为HDN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41例;体重2.3~3.5 kg,平均体重(2.8±0.6)kg,黄疸出现时间为2~23 h,平均溶血时间(6.47±1.34)h,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体重、症状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光疗: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每日照射12~24 h,连续照射3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IVIG,剂量为800 mg/kg/d,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当患者满足使用换血疗法的指征时,须及时改用换血疗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O)进行检验并通过LSD法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与免疫相关的疾病,是新生儿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因素[5]。研究显示[6-7],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单核巨噬细胞对致敏红细胞的吞噬作用,阻断了抗原抗体反应,减低溶血的发生。

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临床上得到了良好的疗效[8],对其静脉注射至新生儿的血液引起的毒副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深入研究对淋巴细胞几种亚型细胞变化的影响。研究结表明,与单独应用光疗相比,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可在治疗后7天患儿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28天,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1]肖冬英,谢家洪.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4,27(23):41-43.

[2]周小兰. 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2):190-193.

[3]张振兴,陆超,崔曙东,等.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9):719-720.

[4]廖景文. 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138-140.

[5]田佳,姚丽萍,王孟杰.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56-57.

[6]陈贵存.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7(18):45-46.

[7]胡玉莲,夏世文. 新生儿ABO溶血病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16-319.

[8]刘荣华,李香环. 早期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97.

Effect of In travenous Imm unoglobu lin on Imm une Function in Neonatal Hem olytic Disease

XUE 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Yankuang Group Company, Zoucheng Shandong 273500, China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 f in 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on improving the immune function of newborn infants With hemolytic disease.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128 cases of diagnosis of neonatal hemolytic dise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of 6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o separate phototherapy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 number of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7 days in patients Withlevels decreased (P<0.05), after 28 days of treatmentlevels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s.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emolytic therapy can affect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 can reduce the level ofcell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for some time w ill return to normal level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Neonatal hemolysis, Immune function

R 722

A

1674-9308(2016)27-0143-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7.095

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小儿科,山东 邹城 273500

猜你喜欢

光疗血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强化光疗的效果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