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16-10-19张钢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张钢

摘 要: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國需要大量的金融专业人才,以解决金融业发展与稳定的问题。金融课堂教学对培养适应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学基础》的课堂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大重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传授”是指使学生学会某种金融知识,掌握某种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学生学会做人。金融学课堂教学也只有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实现金融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金融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培养通晓前沿金融理论、精通金融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方面研究金融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在非本专业要深入浅出地讲授,重点是“货币政策”,难点是“金融市场”,使学生学会分析我国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而在本专业“货币理论”是重点,货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难点。这里必须明确本专业与非本专业讲授金融课是有明显的区别,才能有的放矢。因为本专业学生金融知识较丰富,自学能力强,也更注重课程的前沿理论,教师可以重点讲授核心内容,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还可以结合讲授内容,指定阅读外文资料,以便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作准备。而非本专业的学生,由于金融专业底子薄,建立不起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必须按照其能负担的原则授课,传输知识信息的数量要适度,难度要稍低些,知识梯度不要陡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金融案例教学法,培植创新力

金融案例教学法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重在培植创新力,提倡学生作出与真实答案不同的结论,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同时,提高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整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促使教师在教学领域为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在案例教学中体现了“师生互为主体”,由课程内容以应试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

创新力是用已有的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对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升华的能力。而金融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选择案例、适时布置案例、安排学生讨论以及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作出画龙点睛的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案例具有图文并茂或数表同存、牵涉面或宽或窄、主体范围几乎没有限制、体裁多样、时效性强等特征。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现代金融学既是理论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既有理论问题、应用技能问题,又有管理问题;既是宏观经济学,又是微观经济学,既有宏观金融,又有企业金融,金融学与经济学密不可分。特别是1997年学位委员会调整了专业目录以后,将原有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国际金融、投资经济合并为“金融学”,列在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扭转了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现代金融学成为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数学、计量、工程、信息、博弈、伦理学等都在金融学科中留下痕迹。为适应这种拓宽的培养口径,金融专业教师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授课。讲授理论课要有实践的印证,需要补充专业课外相关知识或相近专业课方面的知识;讲授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如银行经营管理,应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讲授,使理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了解实践与理论的内在联系。

一个好的金融教师“功夫在课外”。金融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搜集新资料、研究新问题、撰写新文章、参加学术会议,挖掘金融前言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做到金融学教学常讲常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学生成为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人才。

四、金融学教学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为基础

金融学教学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教师的师德人品、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都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人格的熏陶、心灵的激荡”是金融学教学的本质特征。

“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具有极大的精神力量与教育作用。金融学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培育人格的“人师”。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时间限定,如何组织,如何完成等,教师都漫不经心、敷衍塞责,很难培养学生合理地安排有限时间,有主有次而且善于安排次序,也很难培育出一批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学生。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