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之新理念点滴谈(八)

2016-10-19深圳小学石景章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习作测试课文

□深圳小学 石景章

语文新课标之新理念点滴谈(八)

□深圳小学石景章

2014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目中指出了“写作能力”是表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学生的作文能力强与不强,可以从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与测试效果来作分析。我们还是让数据说话吧。在城镇(包括大都市)的孩子们中对写作有兴趣的,表现在主动写日记、写读后感、写影视观感及自命题写作等方面。人数所占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而乡村孩子有这种兴趣的比例就更低了,大约在百分之一左右。我曾到贵州的一个县讲学,当地语文老师告诉我,可能一个学校也找不出类似的学生。再说说测试效果吧。在小学语文测试中,写作题占分比值一般在30分上下。就假定为30分吧,那么情况如何呢?城镇学生得满分者在百分之五左右,乡村学生在百分之三左右;城镇学生得24~29分者,约百分之三十左右,乡村学生则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城镇学生得20~23分者,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乡村学生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城镇学生得20分以下者约百分之十五左右,乡村学生占百分之十七、八。平均起来估算,全国学生写作测试平均分约为25分左右。

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测试效果还可以;而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明显不足。这就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了。虽然老师都知道要改变“逼生写”的被动状态、让学生形成“我要写”或“我想写”的良好局面,可是,若劲儿没使到道道上来,心中追求的良好局面就始终还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成为自己所教班级的现实。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想,大致可能有如下三个因素吧。其一,读写分离。学生没有因为“读”而从中学到“写”的指教。其二,所命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孩子们找不到感觉,也找不到材料。其三,“写”的训练不成系统,特别是低段铺垫不足;学生进入三年级,一进入习作就露怯,下不了笔。针对上述三个因素,我提出如下三个建议。(1)坚持走读写结合之路。以课文为范例,学习可以直接用于习作的具体方法。(2)让习作训练成系统。1~6年级呈阶梯式发展,练好基本功。(3)凡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的文题,一律不用;不要盲从编者意图,应根据学情自行设计习作文题。下面,我提供一张表格,把我的1~6年级的习作系统训练介绍给老师们。

在表中每个年级的要求就是一个等级,而每个等级的要求让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去努力。徒弟们常汇报说,这样教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一年的时间集中火力只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目标,教与学的双方都不觉得难,而且效果好,何乐而不为。我的作文教学理念可以归纳成三句话:读写结合是“磨刀”,年段要求是阶梯,巧设文题是抓手。

其实作文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绝不可忽略轻视的环节,即是评讲,或者作评改。所谓“评讲”,是学生评价同伴的习作,老师讲如何提高的方法;而“评改”,则是学生评价同伴的习作,并动手自改或互改。我教过的学生非常喜欢上这种课,并誉称为“华山论剑”。他们认为各自习作是比武露招数,而评讲才是“论”招数,很过瘾。针对整个作文教学来说,我又有说法:“轻指导,重评讲”。为什么我会提出“轻”指导呢?因为,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已经提前为孩子的习作做了扎实的铺垫:写什么、怎么写,只要老师点到即可,无需过多过细的文前指导,而且被看重的“评讲”,在孩子们的眼里也觉得是下一次作文的指导。我补充讲这一点,使写作教学的思路更清晰。下面,我再提供一个读写结合的案例,让老师们更明白:怎样才能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案例】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一个问句:“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这样的开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少之又少,凭记忆,好像仅此一篇。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定为:用问句开头的写法。为了叙述的简便,我提供板书给大家看看。

看了这个板书,我是怎么教课文的就一目了然了。25分钟就可以学懂,领悟作者的写作主旨;接下来就有15分钟练。怎么练?练什么?我写一段实录。

师:假如我要求写一篇文章题为《难忘的×××》,必须用问句开头,谁会?

生:你想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使我如此难忘吗?

师:接下来写什么?

生:至少从三个方面写自己“难忘”的理由。

师:假如我要求写一篇文章题为《我的妈妈》,必须用问句开头,谁会?

生:你可知道我的妈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师:接下来写什么?

生:至少以三个例子来说明妈妈的崇高。

师:刚才,我让你们用问句开头,大家都会。这说明这种在大作家杏林子笔下用过的好开头,你们也可以用到自己文章中去,这多好。今天的回家作业,自己命题写篇文章,但必须用问句开头,行吗?(生齐答:行!)

有什么感觉?听君评说。

猜你喜欢

习作测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幽默大测试
背课文的小偷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