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ak+t”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6-10-19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学杨骕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专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学 杨骕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ak+t”模式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学杨骕

实现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是教师自身的诉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有教师本身的求知诉求、团队关爱,又要有制度建设、人文关怀,让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概念有积极应对的心理,从而激活他们的内需。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涉猎范围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应该全方位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激情活力、奋发团结的治学环境,让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形成积极的应对心理,多角度、多渠道地促进教师投身于专业发展道路。当今流行的f=ak+t模式(如图)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f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新岗教师→教坛新秀→教学骨干→教研名师。图中不同的横切面代表不同的层级;k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三环节”:课程——课堂——科研,即图中所示三个棱面;t是提升专业水平的“三动力”:自我提升——团队提助——制度提携,即图中所示棱面上的高度;a是自变量,是动力源,是涉猎范围,其大小决定了教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环节”与“三动力”形成了f=ak+t的形式,它们互相渗透,为教师每个层级的专业超越产生有效的影响力,减小教师专业成长的阻力,促成其实现快速发展。

一、自我提升

教育行动研究提倡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定位、思考、改善,一旦“自我”缺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重心是充分激发教师的自我关注意识,关注专业的学科性质、发展方向、行动实施、目标达成,并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反思。

1.课程学习。青年教师有时无法专心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并非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渴望,而是在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下,学习的兴趣点没有被激发,导致学习的动机一天天地降低。为此,学校拓宽学习渠道,突出教师学习的可选择性,让青年教师在众多的培训内容中选择自己所关注或需要的内容学习,以强化主动性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自选式阅读。不苛求教师同时期只能读一本书,而是让教师有所选取。学校每学期为青年教师下发两本书,书籍类别不一,内容风格不一。为激发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将校内青年教师业绩评比的奖品定为新华书店购书券,刺激了青年教师走进书店的意识,如今在办公室里他们的案头上总会有不同的专业书籍。

(2)问题式培训。“高效课堂下效果如何检测”“新教师如何上好起始课”……诸如此类极富共鸣的问题,都被搬上学校校本培训的讲台。学校发动青年教师登台说“法”,提出应对策略。许多问题经过大家探讨后,达成了共识,有的问题则连续地被提上校本培训的台面,促使青年教师由浅入深地剖析,实践尝试,总结反思。

2.课堂磨练。在当今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青年教师必须先成为学习者,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学习,才可能让教学变得优美、雅致、高效。

我校区级以上名师不多,为避免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在原地打转,防止教学研讨变成同一水平的重复上演,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全员到校外的各级教学观摩课、研讨课中去学习,对上级部门组织的观摩比赛课,学校积极争取最大数量的与会名额,争取各教研组的青年教师全员参加各类区域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

3.科研反思。反思是一线教师成长的最普遍最有效的形式。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智慧都是从反思实践经验的土壤中生成出来的。为培养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学校主要是提供学习载体、活动平台、展示机会,多方位地去激发青年教师的自我观照、自我提升的动力。

二、团队提助

青年教师成长事关学校整支教师队伍发展的生命力与高度,青年教师健康发展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就不是青年教师“一个人的战斗”,要充分调动校内乃至校外的教师团队的力量,教师团队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应起到引领、带动的作用。

1.课程论坛。针对不同时期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学校陆续举办主题各异的论坛活动,期望抛砖引玉,引起不同的声音。主题的内容指向不断变化的课堂细节之中,不断出现的教学问题之中。主题争鸣的话题都是来自于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或座谈会,当话题一旦确立后,由各教研组推举骨干教师集结组内交流的成果,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作代表发言,疑义相与析,激浊且扬清。

2.课堂技能。学校重视课堂观摩活动的培训功能,努力培养教师参照学习、互助提高的专业品质。在课堂观摩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媒介,以共同观课、议课为抓手,让青年教师在课堂观摩与教学探讨中完成一次完整的学习、反思过程,在观察与思考中,教师学得了课堂组织的方法及所贯彻的教学理念。

3.科研培训。一刀切式的集中培训可以也只能产生共性层面的触动,分层分岗培训则能对教师发展产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1)班主任分层培训。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的最重要群体。近年来,学校一批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逐渐退出班级管理岗位。对此,学校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对策是以老带新,形成德育合作体,共同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

(2)同目标分类培训。近几年,我校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层方向发展,提高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名誉地位。以教师职称晋升、名师推荐、特级教师带徒和参加上级业务竞赛为端口,大力度地推行校内提升战略。同伴激励的力量加上学校提供各种磨练机会、政策倾斜,我校的教师在以上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荣誉和成绩。

三、制度提携

1.课程理念。

(1)校内骨干教师的导向。学校高度重视校内教师队伍中品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让他们在校内论坛、教学、教研各阵地尽展能力,尽展风采。尤其突出他们对青年教师教学思想的导向作用,极大发挥了校本优质资源的效能。

(2)教研专家团队的引领。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增强青年教师的活力,还要依靠校外的专业队伍的作用:这是学校决策层的共识。我校打破传统思维,不等不让,务尽全力地引进教研专家团队入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展开行动研究,为青年教师刷新了知识结构,提升了教育境界,加速了他们的成长步伐。

2.课堂教学。我校长期以来成功办学的经验之一,就是常规抓得实,抓得细,抓得好。依照《横溪镇中学教学常规十条》督促青年教师严谨治教,养成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并以展示评比的方式激励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常规,让那些教学态度端正的青年教师倍受鼓舞。

3.科研激励。优质的教师专业发展一定是手握两柄利刃,才可能是所向无敌:一是课堂教学,一是教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

(1)饱和式奖励。为最大限度地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科研,学校大幅度调整科研奖励尺度。空前的奖励力度对青年教师投入科研起到催化作用,极大地刺激了教师的科研热情。这几年,学校的科研成果势头喜人。

(2)凸显式考核。学校在校内考核及推荐荣誉教师时,科研成果成为一项无可替代的硬指标。科研成果十分突出的可以折算入教学业绩中,对考核量化产生双重提分的效果,维持了学校教科突出的青年教师的研究热情。

通过f=ak+t模式,自主提升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教师个体的源动力,团队提助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团队互助的策动力,制度提携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生态的驱动力。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素养,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土壤,科研是教师获得高级专业水平的必要台阶。当动力源自变量a变大时,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f的层级将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