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3例儿童龋病发病因素调查及健康护理教育

2016-10-1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10029杨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龋病资料习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10029)杨燕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损失。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发生龋齿的情况较为常见,是儿童口腔主要的常见病。有研究表明[1],儿童龋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到饮食、卫生习惯、环境等。因此了解引起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对进一步降低儿童龋病发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43例龋病患儿,探讨儿童龋病发生的因素,报道如下。

附表 两组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调查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患儿4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患有儿童龋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3±0.5)岁。纳入研究标准:患儿及其家长知情配合,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排除不合作儿童,智障儿童,以及畏惧牙科治疗的儿童。另从我院门诊选取未患有龋病的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9±0.3)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龄、儿童龋病发病常见因素。儿童龋病发病常见因素由查阅以往文献获取,包括:坚持早晚刷牙、正确的刷牙方式、喜爱甜食、夜间进食习惯。

1.3 调查方法 由我科从事儿童口腔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负责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者及其家长逐一进行测试,指导语统一,按规定时间完成,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96份调查问卷,共计回收96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分析两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正确的刷牙方式比例低于对照组,喜爱甜食和夜间进食习惯所占比例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WHO把龋病确定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之一,排在应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列[2]。我国儿童患龋率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相比仍相对较低,但有报告80%的龋坏发生在45%的儿童中[3]。因此对儿童龋病发病因素进行研究,是预防龋病的发生及降低龋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中结果表明儿童龋病发病因素有正确的刷牙方式、夜间进食习惯和爱嚼口香糖。

我们分析虽然现在家长大多重视对子女坚持早晚刷牙,但刷牙的方式是否正确确难以顾及。以往的文献报道[4],经常进食糖类,频繁的进食淀粉类食物,经常吃零食以及饮用碳酸类饮料都会使患龋率升高[5][6][7]。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对于减少龋病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首先应让家长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督促其养成刷牙的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顺刷法刷牙方法),并培养幼儿对刷牙的兴趣,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渐掌握刷牙。另外,还应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在训练儿童刷牙,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时需反复练习,按时进行,不宜任意中断。其次,提示家长不要让儿童过多摄取蔗糖,尤其是夜间不要进食甜食。还应注意偏食和单侧咀嚼等问题。对于已患龋病的儿童要及时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第三,儿童在幼儿园逗留的时间预防龋病不可忽视,故对幼儿园群体的定期检查亦为儿童龋病防治的环节之一,在幼儿园亦应配备牙刷,便于儿童午餐刷牙。第四,在龋病的预防中,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通过资料宣传手册发放、准备有趣味的模型、录像等实物进行讲解,使之了解有关龋病的防治知识,认真实施防治措施[8-11]。

综上所述,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刷牙方式是否正确、饮食习惯有关。龋病的防治应从儿童抓起,提高人民群众口腔保健知识的整体水平,使儿童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龋病资料习惯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上课好习惯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