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高教选择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6-10-17姜帅良巢传宣

江西教育C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姜帅良+巢传宣

摘 要:经过对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处于略微满意状态;在这一群体中,男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低于女生;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关键词:心理健康 自杀意念 大学新生

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期,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大学一年级(特别是入学适应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大学期间学业成就的差异分化贡献率达53%。然而,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进入憧憬已久的高等学府后,却出现种种适应不良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轻生。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综合现有研究来看,学校因素(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等)、家庭因素(如经济负担过重、家庭教育缺位等)、个体自身的因素(如人格特征不良、自我认知不恰当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本文拟探讨的问题,是基于沙翠霞的研究所发现的一个事实,有些大学生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因为对自己所就读的高校“不满意”。笔者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对沙翠霞研究所发现的事实有深刻感知。有些学生的说辞是这样:“如果我在某某大学,我当然会好好把握自己,会认真读书的。可是我在这样一所学校,我不喜欢它,我认真不起来哦。”笔者曾在课堂上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界定大学的特点,一个学生说出的竟然是一个“破”字。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机构是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主体,而大学生则是这一服务的选择者、消费者。那么,大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高校表示“不满意”,可以说是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偏低。基于此,本文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的视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的样本取自江西省某本科院校大学一年级新生。2015年10月下旬,该校心理咨询中心采用购自上海惠城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络版心理测试软件,对2015级新生(约4000余人)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该校心理咨询中心基于保密的要求,随机选择了1110名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供本研究使用,并在提供给本研究使用前删去了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本研究获得的样本构成如下:男649人(占58.47%),女461人(占41.53%);农村籍703人(占63.33%),城镇籍407人(占36.67%);理工科527人(占47.48%),文科583人(占52.52%)。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8.87±0.58岁。

2.研究变量及工具选择

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借鉴“消费者满意”这一概念,将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大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意思是这一特定消费者对所选择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本研究参照许祥云等的做法,在调查中要求其对自己所就读的高校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定,主观满意度指标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介于不满意和满意之间”“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示其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在本研究中,对被试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采用的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效度良好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之一,含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采用5级评分(每个项目提供的选项有“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5项,计分时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其他10个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自杀意念。自杀意念指的是个体有自杀的想法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动。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制订自杀计划—采取自杀行为”3个阶段,所以自杀意念是自杀预防工作中最敏感的因素。本研究按照相关文献的做法,对被试的自杀意念根据其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第15道题(“最近1周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得分进行评定。若被试得分等于1分则判定为无自杀意念,得分≥2分则判定为有自杀意念;得分越高表示自杀意念越严重。

3.数据收集及处理

该校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时使用的量表之一就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可以为本研究提供被试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情况。该校所使用的网络版心理测试软件可以添加自定义项目,对被试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的调查,即在自定义项目中添加了这一项目要求被试填写。该软件能自动生成被试心理普查结果的Excel文档,包含被试的人口学信息、心理测试得分、自定义项目填写情况等。本研究在得到该校心理咨询中心所提供的1110名学生心理普查结果的Excel文档后,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x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及人口学特点

本研究调查的1110名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为3.32±0.98,超过理论中值3分,但离“比较满意”的得分(4分)尚有较大距离,说明大学新生对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处于略微满意状态,但尚未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把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和人口学信息统计得分制表,由表中可见,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均>0.05),但男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低于女生的得分(P<0.05)。

2.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把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结果制表,由表中可见,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总均分均呈显著负关系,相关系数在-0.157~-0.218之间(P均<0.01)。说明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为直观说明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根据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将被试排序,把排前33%的被试(366人)作为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高组,排后33%的被试(366人)作为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低组,其余34%的被试(378人)作为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一般组,然后分别统计各组被试心理健康得分情况并进行方差分析。经统计,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不同组别被试的心理健康得分情况,由表中可见,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的得分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P均>0.05)外,不同组别被试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余各因子(包括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的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或P<0.05)。事后检验发现,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高组与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一般组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低组(P<0.01或P<0.05),但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高组与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一般组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的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均>0.05)。这提示高校在向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关注对高等教育选择持不满意心态的那部分学生。

3.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据统计,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得分为1.38±0.80,共有127人报告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1.44%。分析发现,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系数为-0.278(P<0.01),说明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自杀意念越不严重。由表可见,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高组自杀意念的得分及检出率均低于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一般组,而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一般组自杀意念的得分及检出率均低于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较低组(P<0.01或P<0.05)。这同样说明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自杀意念越不严重。

三、讨论

我国与欧美许多国家所实行的“申请高校制”不同,考生必须在高考前后通过填报志愿的方式,选择自己所希望就读的高校。而且,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转学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因此,高等教育选择可以说是我国学生的人生大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给个人提供了历史以来最为广泛的选择范围。然而,规模上的扩张,并不代表质量上的提高。个体得到高等教育服务的便利性,并不代表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经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仅处于略微满意状态,离“比较满意”尚有较大距离。这一发现与李华平的研究结果十分一致。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持续扩张后,需要注重内涵和质量建设,努力成为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经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男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得分低于女生的得分。这可能是中国传统中对男性的期望值要高于女性,导致了男生普遍对高等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值,而本研究中被试所属高校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可能很难对这样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有着满意的心态。当然,由于本研究缺乏对其它类型院校学生的调查,也没有相关文献报告其它类型院校学生的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情况,这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也正是因为本研究中的被试取自于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本研究所探明的结果,也许仅限于同类型院校,能否推论到其它类型院校,如985或211院校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些年,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特别是刚进入大学就读的新生,在心理、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一个适应性的转变。这促使人们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和探索。环境心理学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环境持不满意心态,极有可能成为心理不健康的人。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自杀意念越不严重。这告诉我们,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乃至进行危机预防与干预,都需要考虑到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这一变量,需要通过切实可靠的措施,促使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高等院校持满意心态。需要指出的是,提升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满意度并不是高等院校单方面的工作,大学新生也需要对自己的高等教育选择的结果具有理性认识,不要因自己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就读而变得精神颓废,成为一个有心理问题乃至想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而是要积极调整心态,把自己所就读的高校作为新的起点,意气风发地扬帆远航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包括改变自己的心态),以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宇.专业满意度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02-104.

[2]牛燕.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大学新生教育策略优化[J].高教学刊,2015(11):81-82.

[3]张录全,肖建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1):70-75.

[4]臧伟伟,伍新春.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38-41.

[5]沙翠霞.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5(12):91-92.

[6]刘俊学.再论高等教育服务及其主要特征[J].江苏高教,2008(6):23-25.

[7]许祥云,陈方红,张凡永.家庭与个人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选择满意度影响的比较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16-21.

[8]陈忞.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3.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10]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7.

[11]KESSLER RC,BORGES G,WALTERS E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lifetime suicide attempt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J]. Arch Gen Psych, 1999, 56(7):617-626.

[12]巢传宣.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73-1875.

[13]杨艳.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14]李华平.大学新生高考录取满意度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41.

[15]徐静.浅谈如何做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高教学刊,2015(24):228,230.

[16]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3.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