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2016-12-12梁兴金辉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安全教育实验室

梁兴+金辉辉

摘 要 通过针对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新生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测试,从测试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新生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为地方高校新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54-03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实践及开展科研的重要场地,也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地[1]。教育部出台很多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的文件,重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安全教育。而近年来,南京大学因管理不当引起实验室甲醛泄露,暨南大学实验课上起火,华中某大学实验室发生有学生中毒,北京某化工实验室玻璃设备爆炸,等等,实验安全带来的血的教训应引起重视。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遵义师范学院历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遵义师范学院近年在“升大”的道路上前行,使得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都在不断扩大。而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在新校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2015级作为新生,在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凸显出一些问题。

1 实验室安全知识测试

实验准备做到充分、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实验态度、知晓实验事故处理方法和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这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国内有部分普通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上由于人为原因、环境制约、经费等限制,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况,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学生操作不规范潜在的实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安全预防首当其冲,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2]。实验措施是千百年来血流出来的经验,预防事故工作,教育定然是主要的。分析每起事故原因,无外乎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而新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更是整个化学实验的重中之重,因此应从新生出发,做好实验安全教育。

2015级化学类新生的特点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系2015级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了从高中基础化学教育至大学高等技能教育的过渡。在以往的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形式、重点不同,很多中学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赶进度、减实验或者从未开设实验等现象,造成学生接触实验机会太少,实验的基础能力过于薄弱,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更为空谈。

安全知识测试数据 本次安全知识测试试卷共发出150份,收回150份,符合调查原则,涵盖的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处理、安全意识四个方面。对测试卷的成绩进行分析,大致可以看出2015级化学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实验事故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数据分析 根据测试的题型类别,对安全知识测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各类别的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从学生提交的150份测试卷中统计出的数据可知,在大一上半年,学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为学生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及针对应急事故的处理办法,加上平时实验授课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及实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较佳,但是由于学生实验基础较弱,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方面得分率较低。

2 实验安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验实安全教育是实验进行的前提,是提升学校科研力量的保障,强调人身安全更是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从图1中不难得知,作为刚进校的化学系新生,总体表现虽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可喜的地方,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就相对较好,说明学生对实验还是很向往的,然而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处理上就比较落后。要解决安全问题,除做好实验室的基础安全防护,加强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程度,还应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实验前准备不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普通化学实验开始前,教师实验安全课程的讲授方式、新生在第一次进实验室之前初步的安全教育程度、懂得实验安全常识以及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环境和各项制度、纪律尤为重要,关系到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此处针对学生实验前准备的考查得分率为88.2%,可知有一部分学生虽对实验非常向往,但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基础薄弱,容易引发实验安全问题。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会用到易燃、易爆、易腐蚀的高危试剂和仪器,有些特殊反应需要特殊条件,试剂、仪器的使用讲究顺序和方法。在整个实验中若没有在实验前充分准备,稍不注意,安全问题就接踵而来。要应用更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新生的实验意识,起到从学生的适应力上强化的作用[3]。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操作中要保证实验过程很规范。从以往的实验事故教训中不难看出,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预防实验意外的有效手段。测试针对此部分的考查,学生的得分率仅为62.5%,体现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问题,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理解规范操作的要点,实验的实践态度和习惯较差,理论基础薄弱。也可能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死板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安全教育无从谈起。

实验处理能力欠缺 化学实验室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其一是实验室中存放有不可或缺的各种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如酸、碱、有机试剂、剧毒药品、易燃易爆性化学药品和试剂以及形式多样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高压钢瓶等),如不能安全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二是有的化学反应需要特殊的反应条件,如在蒸馏、回流、萃取和电解等反应中经常要用明火或通电加热,还有些化学反应更是需要在更苛刻、危险的条件中进行[4],控制不好这些反应条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其三是实验后对试剂、药品的保存与废物处理,方法不对也会对安全带来挑战。

因此,处理实验中的各种意外,正确、极强的实验处理能力必不可少。然而,学生在此方面的得分率更低,仅为61.5%。

实验意识薄弱 作为化学类新生,学生的实验意识方面可谓至关重要。特别是刚踏入大学实验室第一年,才初步接触更深层次的实验,在提高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重中之重是在实验的安全意识上需加强力度。

通过此次测试,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问题相当突出,得分率仅为72.4%。安全意识问题属于主观,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归因还是在实验意识上欠缺实验认知和处理,因此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安全教育手段过于单一、重视程度不高,并不能满足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标准。同时,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意识不强。

3 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议

督促实验前准备 学生在每次实验之前,预习必不可少,不仅要预习实验机理及实验过程,同时须查明在实验中需用到的试剂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5]。教师应加强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实验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预习实验,学会洗涤实验器皿,掌握试剂的分类和取用方法,了解药品性能和实验过程容易引起的意外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学会配制实验试剂,提前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督促学生要认真遵从教师的指导要求,仔细检查实验仪器,分清是否破损,并掌握正确使用仪器的要点,避免在实验中仪器发生爆炸而产生事故。

强调学生要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药品和仪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实验一无所知,培养形成实验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

规范实验操作,务实安全教育 实验的关键就是操作,是检验新生能力高低的指标,是实验室教学中安全的纽带。在安全的前提下,若要实验能顺利完成,就该遵循以下操作。

1)要认真预习,加强学习实验基础理论,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演示过程,学会思考并发现问题,再提出新颖观点。然而,实验是验证所有物质特有性质的场所和制取新物质的手段,教师应时刻保证实验中操作的规范,让学生更深刻地接触实验。

2)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使用规范的实验技能操作,反复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做到规范,用标准的方法讲授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需要严加注意的使用事项。督促新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中应遵循的操作程序,遵照教师的要求,认真有序地完成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发现操作错误,及时询问教师,立即改正。

3)单调的实验介绍、机械的实验操作表演,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激发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应多应用情境教学方式,用视频、图片等形象的教学工具来启发学生[6],播放一些实验事故案例,讲解其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细心,形成强烈的实验安全意识,更有动力提升操作技能,在操作上正规准确,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增强应急能力,完善安全教育

1)教师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学习危险物品的性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原理,了解操作不当带来的危害,知道事故的来源,从而学会预防事故的发生并进行预处理。同时,多给学生讲解各种事故的处理方法,通过知识测试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院应该多开展各种事故演练,让学生提前进入事故情境中,在事故过程中考查学生的事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从而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故,增强处理能力。

3)应重视新生实验习惯,使其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具有端正的实验态度和意识,学会更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用正确的思维来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增强实验的处理能力,从而保证实验安全。同时,发生意外应冷静,不要慌张,回忆相关知识后学会处理意外,问题严重及时报告教师。

4)学院应提前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从新生的情况来看,实验室很有必要对各种实验事故进行预案准备,提升可能性实验事故处置能力。此预案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实验室可能面临的详细安全危险进行预防和处置,应急预案应提前规定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对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实验技术员的责任,强调与师生的联络方式畅通,督促师生学习事故预案的所有内容,在各类实验进行中制定师生的疏散安排和方案,使师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

培养实验意识,巩固安全教育 为了确保普通高校的化学实验更安全地进行,一定要在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方向上进行。为培养新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可应用内容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使新生更轻松、深刻地了解实验安全知识。也可以采取演示实验教学方法来增强新生的实验安全操作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检查,让学生学会认识隐患进而解决隐患,找到事故原因并分析原因,学会设计解决方法,最后反思,让新生学会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从细节中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当然,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小细节,从学生自身出发,规范着装、规范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相关的安全事项、基本操作,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设立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也必不可少,要从体制上重视并加强新生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讲座、实验知识竞赛来营造实验安全教育,利用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开设安全课程。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在事故发生时可进行预防或简单处理,让安全教育更有效果。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设计事故处理预案,从而在面对问题时有章可循。加强对实验安全教育的宣传,可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给学生讲解实验中容易引起的事故案例及原因,开展实验安全知识竞赛来达到宣传目的,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

营造实验文化,加强安全教育 营造实验文化来加强安全教育,在保障实验安全进行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处理技能来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具有良好的实验安全行为意识,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保障社会安全的同时展现自我的技术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安全发展。

良好的实验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又需要提升安全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新生实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好的实验意识,从而杜绝实验事故发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可想而知,在实验时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问题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找准问题所在,并采用合理的安全教育手段,才能达到新生实验安全教育的目标。

4 总结

实验室是负责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以负责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宗旨,而化学类新生作为社会所需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角,安全教育必不能少。因此,全方位落实新生实验安全教育,还需从新生出发,规范其操作、培养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教学顺畅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洪涛,骆永忠,丁玮玮,等.大学生实验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216-219.

[2]谭大志,邓超,刘雪飞,等.普通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17(1):181-183.

[3]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4]陈立君,杨丽艳,等.高校实验室开放保障和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5):135-136.

[5]赵庆双,闻星火,李明,等.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安全教育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