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关怀

2016-10-17李新华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教育道德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在进行职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进行精神塑造,学会自我学习,学会认知、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载体来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关怀;道德;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1

作者简介:李新华,男,陕西汉中人,副教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突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但是一些学校过分强调掌握技能,片面增加实训实习,缩减文化基础课程,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脱离培养目的“育人”这个根本的共性任务。朱镕基总理当年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那就是在告诫学子们既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

为了实现这个根本任务,我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人的发展,实施人文教育。

第一,高职教育的人文关怀要做到关怀人性,发展人性。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德治,重视礼仪,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敬老养老,勤俭持家,主张通过修养成为高尚的人。这些熔铸了民族精神、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是民族文化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以职业教育的德的教育就应该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抛弃那些为人类所不齿的腐朽思想,做一个真正的阳光一样的人。目前,一些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等课程,就是提倡人性关怀的范例。

第二,是要“强筋壮骨”,固本立人。当代一些学生群体中严重存在重利轻义、重物轻人、缺乏思想、精神苍白的现象,这十分可怕。在职业教育中,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精神和智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中华文化的自然精神,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华文化的奇偶精神,提出阴阳五行、对称互补理论,具有深刻的辩证思想;中华文化的汇通精神,提倡兼收借鉴,共同发展,是一种胸怀开阔的开放精神它们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结构中,不能缺少中华文化和精神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正在开设职业人文课程,这是一门综合人文教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选讲、美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文写作、职业礼仪、学校所在本地的地理人文风俗历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实践,旨在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心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想象、行事、协调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完善的人格。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站得起,站得住,站得直。

第三,就是要授之以渔,学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要了解文、史、哲等人文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掌握心理、生理、数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授之以渔”。

在教育实施和载体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等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课堂学习成果,利用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和形式,如校报、团刊、系部刊物、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系部及各职能部门网站和宣传橱窗等,让学生沐浴在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中。

提升学生素质的任务不仅是素质类课程的首要任务,专业课和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文教育的内容,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同时,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把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等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学生形成相互教育、相互激发、共同提高的氛围,促进学生行为修养、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及人文精神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对高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

[2]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高职教育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