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考数学题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2016-10-14卓为杰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启示高中数学

卓为杰

摘 要:高考试题的作用,是为了给予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指导,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总结理念高考试卷,总结数学教育思路和教学技巧,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理指导。因此高考数学题对与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考数学题考察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高考数学题的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高考数学题;高中数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5-01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高考题的研究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科研的重点,高中数学的指导性很强,高考题目中包含了很多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考察,因此在高考题训练设计中,应该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目的,深度剖析高考数学题的价值,明确高考对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和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数学教育工作。数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高考数学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确保其可以顺利地通过高考数学这道关卡,就必须对高考数学题的考察内容、出题形式等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下面从高考数学题的考察内容入手,就其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进行了详细地探究。大多数的高考数学题中的数学模型和结构都具有很强隐蔽性,这就需要其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可以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当下高考数学题的一个侧重点。

一、高考内涵的分析

高考,是一种纸笔考试,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观和客观题兼有,对难度和速度都有严格要求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同时高考也是一种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它的主体功能在于选拔适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在我国国情下的一个相对而言公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取得学习机会的竞争机制,在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另外,由于高考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结束后进行的测试,所以高考能够监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功能。我国于1952年首次确立了高考制度,并在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废止了高考制度,随后用推荐来替代高考。1977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7年至今,高考随着每一次课程改革,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纸笔测试的局限,它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与日常教学的关系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各种争议,高考改革成为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焦点。

二、高考数学考察的内容

总结分析我国理念高考数学试卷之后归纳以下几点内容:

1、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知识是高考数学题的重要内容,并且占有较大的比例。考察基础知识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提升和创新,会考察多个知识点,一般都会涉及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以及函数等等。

2、对能力的考察。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要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运算求解的能力都会进行考察,尤其实在文字语言与图形、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方面,必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试卷整体来看,运用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知识的内容也有很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考数据题在学生思维能力考察方面的力度大大增加。

3、对思想方法的考察。思维方法的考察包括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方面,这些都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数学结合是做关键的,属于重中之重,数形结合是数学高考题目中最经典的类型。

4、对数学运用的考察。数学知识的实践性非常重要,并且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而不是单单懂得数学理论,学习数学的意义,就是考察学生的模型能力,很多问题看似与数学无关,但是如果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就能够很快解决,这就是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高考数学题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1、充分利用教材。我国教育的弊端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以考试为目的,以高分为目的数学教育形式更加普遍,教师普遍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极大制约,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依托教材,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研究教材内容、解题规律,总结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教师要重视课本教学,合理利用课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基础知识越扎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越强。

2、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应试能力。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例如: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卷2(理科)试题第18题,要求学生利用茎叶图等知识分析“用户对某公司产品的满意度”,考察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是解题思维,而非纯粹的为了解题而解题。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非常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很高,研究高中数学题,能够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有理指导,以此为依据,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这样才能够确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 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年06期

[2] 刘 丽.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年19期

猜你喜欢

启示高中数学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