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精神落实素质教育

2016-10-14达娃顿珠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更新观念营造氛围创新精神

达娃顿珠

摘 要: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全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营造氛围;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57-01

传统知识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才正在成为过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正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目标,也将成为我们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努力唤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既可以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压抑、扼杀人的创造才能,因此教师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使学生感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师生又方完全进入了一种高度亢奋、心理相融的精神状态,使双方灵感的火花不时地闪现,进而产生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应为一桶水,而创造性教育认为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会"找水",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这一思想就要求我们本身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成为"找水"的第一人,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教学能手。

再有我们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以说教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为现有教材,教法模式所困,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见解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教师要爱护扶持学生的热性。对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的问题而表现出烦感、不高兴的态度。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讲完课之后都要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题的习惯。

从敢问到提的问题有价值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数学教材中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例题中"24×13",教材中的计算方法是将13分解成3+10,再分别和24相乘,而学生就会应用旧知识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24×13还有别的算法,把13分解成5+8行不行?把24分解成4×6行不行?这样学生自己就把教材背后隐藏的创新因素挖掘出来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见提问是发现,发现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营造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实践活动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书本上,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主动活泼的学习,这也是教育追求的学习最佳途径。教师要把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一些"欣赏课"、"演讲课"、"发明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创造,获得真知,提高素质。除此,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剪报、贴报、办报;成立"错别字防治小组"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事在必行。只有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坚持不懈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当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更新观念营造氛围创新精神
师德建设之我见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