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痔疮临床研究

2016-10-11梁靖华孙林梅孙兴伟白世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5期
关键词:痔核内痔痔疮

魏 妮,梁靖华,孙林梅,孙兴伟,宋 磊,白世斌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痔疮临床研究

魏妮,梁靖华,孙林梅,孙兴伟,宋磊,白世斌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自拟中医汤剂内服、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随访半年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94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其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且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126,P<0.05)。结论中医内外合治痔疮疗效肯定,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用药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痔疮;中医内外合治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出血、痔核脱出为主症,可伴发排便困难、嵌顿等。近年来,痔疮的发病率有不降反升的趋势,发病率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1]。临床多根据其位置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误治或失治易引起肛周长期湿疹、贫血、直肠脱垂、各种肛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多年临床诊治过程中,多以中医内外合治为主法治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84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中有关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诊断标准。①内痔:以出血和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嵌顿、血栓、排便困难、绞窄。②外痔:以肛门部软组织团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有肛门不适、异物感、潮湿疹痒,可有疼痛。③混合痔: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符合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湿热下注证辨证标准: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肛缘皮肤可见水肿,肛门灼热,伴有便干或澹,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排除依从性差、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存在药物禁忌证的患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门尖锐湿疣、内痔脱出嵌顿或炎性外痔并发全身感染的患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5~70(47.2±2.3)岁;病程(1.7±1.2)年(2个月~5年);内痔20例,外痔15例,混合痔7例;Ⅰ度18例,Ⅱ度15例,Ⅲ度6例,Ⅳ度3例。观察组患者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2~70(46.9±2.5)岁;病程(1.9±1.3)年(2.5个月~5年);内痔19例,外痔17例,混合痔6例;Ⅰ度20例,Ⅱ度14例,Ⅲ度6例,Ⅳ度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规律饮食、改变饮食结构、多进膳食纤维、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常规基础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将高锰酸钾溶液用1 000 mL开水冲化成1∶5 000,于大便后或睡前先熏洗后坐浴,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自拟中医汤剂内服、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①内服经验汤剂:黄芩炭12 g,黄连10 g,生大黄6 g,连翘12 g,生地15 g,地榆炭12 g,当归15 g,赤芍30 g,桃仁15 g,荆芥15 g,皂角刺4 g(包煎),桔梗10 g,杏仁9 g,黄芪20 g,升麻15 g,瓜蒌15 g,陈皮8 g,甘草6 g。 随症加减,便血甚者加入仙鹤草15 g,槐花炭15 g;疼痛甚者加入川楝子15 g,延胡索20 g;湿热甚者加入刘寄奴9 g,马鞭草10 g;便血久之脾虚乏力者加入炒党参15 g,阿胶10 g,炒白术15 g;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1周。②熏洗方:蒲公英12 g,生侧柏叶9 g,玄明粉6 g,花椒15 g,赤芍12 g,苍术10 g,黄柏10 g,苦参12 g,每日1剂水煎,于大便后或睡前先熏洗后坐浴,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1周。③穴位按摩:患者取卧位,用手指按压、揉长强穴,揉 4 min/次,2~3次/d;用掌根或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揉承山穴约2 min后换为逆时针按揉2 min,按揉力度轻微,循序渐进,以局部感受酸胀感为度,2~3 次/d,两穴同时按摩,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轻重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评分降低,症状减轻,记录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随访半年,记录复发率。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判定。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痔核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未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痔块无缩小。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2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效果对比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941,P=0.049。

2.2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均<0.05)。见表2。

2.32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见表3。

2.4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2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47.4%,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痔病的发病与年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家族史、长期肠道刺激及妊娠史有关[5]。临床多根据情况给予保守和手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先。近年来,中医内外合治痔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认为,痔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风、湿、燥、热所致的气血不调是引发痔疮的主要病机。笔者临床所见患者以湿热下注证居多,究其病机,古文献中多有记载。《疮疡经验全书》中曰:“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乃生五痔。”《医宗金鉴》中曰:“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可见,痔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易生湿积热于体内,下蓄肠络、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横解而成痔[6]。考虑到湿邪有趋下之性,以黏腻重浊的特点。湿与热结,下迫肛门,气血凝滞,阻滞经络,刺激肛门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灼痛,甚至出血,故临床多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质稠,伴肛门灼热,大便黏滞不爽[7]。临床治疗须提倡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笔者自拟内服汤剂中黄芩炭不仅能清热燥湿,炭制还可止血;黄连性味苦寒,为清热燥湿之良药;生大黄亦为苦寒之品,功可清热燥湿、解毒通便;连翘功可清热解毒、燥湿排脓;生地清热退虚,凉血止血;地榆炭长于凉血止血;当归、赤芍、桃仁主入血分,重在养血活血,补中有行,强化肛周局部的血液循环;荆芥为祛风胜湿之良药;皂刺重在消毒消肿、透脓排毒;另外,考虑到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临床辨治肛肠疾病多提倡兼顾“治肺”之理[8]。方中所用桔梗主入肺经,可宣发肺气、消肿排脓;杏仁长于宣肺降逆,润肠通便;升麻、黄芪长于益气升举,升发阳气;瓜蒌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重在润燥开结、荡热涤痰、润肠通便;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调畅气机为主,攻补兼施,上下共治,使热清气畅则肿消痛。

中医外治法近年来为临床治疗肛肠病所常用。中药熏洗即为外治法之一,本研究所用外洗方中蒲公英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生侧柏叶主入血分,长于凉血止血;玄明粉则长于通便导滞、泻火解毒;花椒则长于除湿止痛;赤芍重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苍术、黄柏、苦参则为清热燥湿之良药,外洗方以清热除湿、凉血止血为主,通过熏洗能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可借助热力的作用刺激肛门局部皮肤,使皮肤下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降低局部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张力,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促进水肿吸收的作用[9]。动物实验研究认为,中药熏洗剂能明显抑制痔疮大鼠肛缘水肿,减轻局部肿痛,其机制与熏洗药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密切相关[10]。另外,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能有效促使痔疮水肿消退,利于疼痛的缓解,促进痔疮临床症状的改善,从而起到防治的双重功效[11]。本次研究按摩长强穴属督脉之初始,为根治痔疮的特效穴位,按摩之可以通经活络,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其与承山配伍按摩,可降低直肠淤血,强化痔静脉的收缩,从而增强清热通便、理气散滞之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痔疮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其疼痛、出血、水肿、痔核脱出等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且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复发率更低。提示中医内外合治痔疮疗效肯定,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用药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是其组成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卢锦东,谢平金,庄岸山. 中医论痔病之我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65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5-289

[5]宾东华,李逵,王爱华. 痔病发病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及预防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14-16

[6]肖铃. 凉血消痔汤配合外洗方治疗痔疮76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9):740-741

[7]王业皇,吴燕兰. 丁泽民治疗痔病临证经验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15,47(4):1-4

[8]莫芳芳,高思华.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情况分析[J]. 中医杂志,2012,53(20):1311

[9]赵凤莉.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82-384

[10]徐超,周青,朱萱萱,等. 痔瘘熏洗剂对肿痛型痔疮模型的治疗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9):2228-2230

[11]王丽萍,涂文萍. 苍耳虫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痔疮的效果观察[J]. 上海医药,2015,36(16):40-41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5.026

R657.18

B

1008-8849(2016)25-2811-03

2016-01-25

猜你喜欢

痔核内痔痔疮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改善痔疮五药膳
菠菜红酒防痔疮
云南白药加减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
混合痔吻合器内痔切除闭合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坐浴熏洗加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嵌顿痔2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