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10-11杨丽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骨折

杨丽艳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丽艳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昌黎 06660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的一种,多因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创伤所致;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流失严重,骨质疏松,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概率也相对增加[1]。且临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经过检查、麻醉、手术等一系列治疗后,老年患者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患者多会产生畏惧、烦躁的心理,这些消极的情绪对患者预后有严重影响[2]。近年来,我院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期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70岁;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3];均为闭合骨折,并经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意识清楚,能理解并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机体状态良好,能耐受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伴其他部位的较严重骨折者;伴较严重的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病变者;意识模糊,不能理解、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72~86(78.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2~68(49.3±4.4)h;骨折原因:车祸伤27例,摔伤35例,其他13例;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22例,慢性支气管病3例,脑血管病史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74~87(78.6±3.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66(49.1±4.2)h;骨折原因:车祸伤25例,摔伤36例,其他14例;合并高血压27例,糖尿病20例,慢性支气管病4例,脑血管病史10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伴随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观察患肢端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部的波动情况,避免血运障碍发生,调整患者卧床姿势,缓解患者的疼痛。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流程、目的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向患者讲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可列举手术成功案例,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能积极接受并配合手术。

1.2.2术后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低流量吸氧,每间隔30 min测量1次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手术切口、炎症状况和引流物的色、量、味等,检查引流管,保证其清洁通畅,避免压折弯曲以及血块堵塞管腔。控制输液速度,密切关注是否发生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

1.2.3预防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仰卧姿势调整及翻身,臀部给予海绵处理并定时更换,避免褥疮发生;提前给予抗生素,并对生殖系统进行护理,预防炎症、感染发生;引导患者做深呼吸、咳嗽训练,可在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有效排痰,避免因痰液淤积而导致肺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锻炼,调整饮食,增加水、膳食纤维、牛奶、骨汤等的摄入量,防止便秘发生的同时有效促进骨愈合;对患者的患侧进行按摩,并嘱其每日进行下肢抬高练习,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5]。

1.2.4康复锻炼术后的康复锻炼不宜过早,在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达到平稳状态后进行[6]。术后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运动引导,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耐心指导,先提起患者的运动兴趣,指导其进行简单的足趾屈伸、踝关节背伸等运动;术后1 d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自主股四头肌等长伸缩运动,循序渐进,开始维持5 s即可,多次练习,对于不能坚持的患者,护理人员进行辅助,建立其持续锻炼的信念;术后3~7 d让患者主动行踝、膝、髋部的屈伸运动,每天3次,并逐渐增加次数及活动量;2周后患侧不负重进行双拐下地运动,8周后进行部分负重,12周后根据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增加负重至完全。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不能强迫,让患者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大腿到小腿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患者出院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定期随访,督促其按时锻炼。

1.2.5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护理干预的一项重要措施,要通过对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变对其进行干预,主要是消除患者错误的认识和消极的情绪[7-8]。术前患者刚入院对病情的不解极易产生臆测性恐惧,根据患者的状况合理安排病房,耐心详细地解答或讲解患者所需的信息,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上的顾虑及对病情错误的认识,适当的安排家人陪护,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术后主动安慰、巡视,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术后疼痛表现较明显患者,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按摩、热敷等减轻肿胀,减少疼痛。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后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优,骨折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愈合时间为2~3个月,疼痛消失,患侧及髋关节活动无异常;良,骨折愈合时间为2~3个月,骨折复位范围在80%~100%,断端稳定,疼痛缓解,患侧及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可,骨折愈合时间为3~4个月,骨折复位范围在50%~80%,剧烈活动时出现局部酸痛,髋关节活动有一定限制;差,骨折端稳定性差,内固定不牢靠,骨折有移位现象发生,复位范围<50%,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优+良)总数/总例数×100%计为优良率。生活质量评价应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经问答形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等领域对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9]。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进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发病部位主要是在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上[10]。对于老年人来说,骨骼质量及骨支撑能力下降,在经摔倒或轻微冲撞后极易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髋部内收或外展造成骨折,大转子受到较大冲击形成转子间骨折,同时股骨转子是骨囊性病变发生的常见部位,以及对病理骨折产生影响[11]。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而保守治疗后的病死率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与髓外系统相比具有更短的力臂和更小的弯曲力矩,经特殊设计的螺旋刀片可将局部骨质向四周挤压,提高骨密度,有效抵抗扭转例,提供足够的稳定,且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属于微创技术,无需大范围剥离骨膜和软组织,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12-13]。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对其心理及精神产生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效果。为了有效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临床治疗中增加护理干预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护理干预是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是针对主要病因开展积极、健康的宣传教育,对患者的日常行为和生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干预[14]。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更具人性化,其在充分开展护理技术常规工作的同时,将心理、康复、人文等进行综合汇融,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的良好恢复,使患者得到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干预手段,缓解了患者的消极心理,使患者身心状态达到最佳,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缓解疼痛,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控能力,满足其舒适、安全的需求,保证手术安全及预后恢复;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本身就具有稳定的固定,再配合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对减少因长期卧床而产生的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及髋部外翻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用于经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1]张倩,朱长宝,梁锋,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个性化护理体会[J]. 西南军医,2015,17(5):560-562

[2]韦汉鹏,梁再卿,林伟良,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1441-1443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857-1857

[4]明霞.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8):1397-1400

[5]丁建红,李义,刘庆萍. 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240-241

[6]于娟.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康复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2(1):89-90

[7]王水清,陈彩燕.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7(19):2954-2955

[8]谭柏坚,邱大宏,李丽芳,等. 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75-176

[9]Tsutsumi A,Izutsu T,Kato S,et al. Reliability andvalidity of the Bangla version of WHOQOL-BREF in anadult population in Dhaka,Bangladesh[J]. Psych Clin Neurosci,2006,60(4):493-498

[10]姜自伟,黄枫,郑晓辉.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70-73

[11]王臻,张斌,韩镔,等.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61-63

[12]张育专,黄田. 两种不同体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4):383-386

[13]许大峰,施继飞,叶秀章,等.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59-1761

[14]刘丽环.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7):342-343

[15]余密芳.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 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741-1742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5.038

R473.6

B

1008-8849(2016)25-2841-03

2016-03-12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