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2016-10-11王淑珍张丽琴苏艳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5期
关键词:期压压疮创面

王淑珍,张丽琴,苏艳梅

(河北友爱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王淑珍,张丽琴,苏艳梅

(河北友爱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将住院的16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理疗、洗必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组方敷贴,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压疮均明显好转,但对照组有4例进展为Ⅵ期压疮,治疗组无进展成为Ⅳ期者,治疗组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压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压疮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压疮;中西医结合疗法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主要临床症状是局部皮肤变红、疼痛、麻木,进一步可发生皮肤破损、坏死、溃疡,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好,往往会导致皮瓣渐进性坏死、感染加重、创面迁延不愈等不良后果,甚至发生败血症,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1]。压疮在临床上并不是原发性疾病,常常继发于深度昏迷、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截瘫、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局部微循环出现障碍,引起皮下以及皮肤组织营养不良、缺氧、缺血[1]。有研究显示压疮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局部受压导致,而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目前临床治疗压疮方法有艾灸、安普贴、皮肤贴膜、生肌膏等。2013年 5月—2014年10月本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压疮患者83例,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于我院住院的压疮患者166例,参照NPUAP的压疮分级系统均处于Ⅱ~Ⅲ期。排除既往存在严重皮肤病者;对所应用的药物过敏或类过敏反应者;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病史,遗留语言障碍无法进行疼痛评估者;既往已经存在骶尾部或其他部位的压疮者;研究前与患者和家属交代观察内容,实验对象不同意加入者;年龄小于18岁者;卧床小于7 d者;患有肿瘤等进行性营养不良性疾病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医嘱不能翻身接受皮肤检査者。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成2组:治疗组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47~72(58.61±7.13)岁;住院时间9~26 (15.38±3.52)d;压疮Ⅱ期(皮肤存在完整性破损的充满血清的水泡以及开放型溃疡,底部为无坏死组织的、干燥或有光泽的粉红色创面,部分真皮层缺失)126处,Ⅲ期(皮肤可出现窦道、皮肤瘘管,肌肉、肌腱以及骨骼仍未暴露,只能看见皮下脂肪层)58处;骶尾部118处,股骨大转子36处,坐骨20处,外踝5处,跟骨5处。对照组83例,男41例,女42例;年龄46~71(58.65±7.20)岁;住院时间9~25 (15.36±3.57)d;压疮Ⅱ期124处,Ⅲ期60处;骶尾部116处,股骨大转子35处,坐骨22处,外踝5处,跟骨6处。2组年龄、性别、压疮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定时翻身(1~2 h)来防止压疮部位继续受压,应用气垫床防止新压疮出现以及旧压疮加重,保持患者床单平整、清洁,如果被液体、大小便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污染。给予理疗以及温水擦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予主动或被动四肢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认真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情况,要防止使用尖锐日常用品,防止皮肤划伤、擦伤,注意患者营养状态改善,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加强组织损伤后的自我修复功能。局部小水泡不能人为弄破,要保护防止破裂,让其自行吸收,比较巨大的水泡应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然后用0.1%洗必泰棉球擦洗创面。如果皮肤破溃,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创面,然后使用络合碘消毒创面,严重感染者先用3%的双氧水擦洗创口,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腐败组织,然后将凡士林纱条放入创口处,另外再配合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组方为:血竭10 g、儿茶5 g、炉甘石10 g、五倍子5 g、乳香10 g、苦参20 g、没药10 g、紫草15 g、冰片5 g、当归15 g,上药研粉,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渗出较多时每日换药2次,后期渗出减少或无渗出后每日换药1次。2组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1.3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治疗后压疮分期变化。②观察2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创面完全愈合,组织被新生肉芽组织覆盖;显效,创面明显缩小且色泽红润,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无炎性组织液渗出;有效,压疮部位渗出较前明显减低,压疮面积不变或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前后相比创面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加重。③观察2组压疮完全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临床满意度。

2 结  果

2.12组治疗后压疮分期比较治疗后2组压疮均明显好转,但对照组有4例进展为Ⅵ期压疮,治疗组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压疮分级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组无效者均为Ⅲ期患者。

表2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压疮愈合时间以及临床满意度比较治疗组压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压疮愈合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缺乏,皮下等组织坏死、破损,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常常继发于手术、内分泌和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等疾病,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者,其加重了患者的临床护理难度、社会经济负担,给患者造成机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给手术康复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研究显示,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用于防治压疮的支出占总卫生保健预算的1%~2%,美国的压疮患病率达到9%~15%,所以压疮的治疗和预防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

压疮的发生和许多因素有关,可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患者局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于皮肤表面方向相反的平行力)、剪切力(由压力产生的对角力)、垂直压力的作用(垂直作用于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力)[5]。内源性因素主要取决于软组织对机械力的敏感性,主要指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原发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发热、基础合并症、移动能力受限等[6]。

目前对于压疮的预防主要为积极地术前评估(正确评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评估方法有Braden量表(1986年)、Nonon量表(1962年)、Medley评估表、Pritchard 评估表、Waterlow评估表等。压疮评估的危险因素临床主要有病情危重程度以及患者合并内分泌疾病、凝血及纤溶功能改变、受压部位的微环境、过度肥胖、年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程度、皮肤和肌肉组织缺氧时间、间质水肿等[7]。而压疮发生机制目前认为有组织细胞机械变形学说(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淋巴系统功能受损学(淋巴功能消失、代谢产物堆积)、再灌注损伤学说(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以及毛细血管堵塞缺血学说(细胞代谢停止)[8]。

对于临床常见的压疮部位,一般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足跟、骶尾部、肘部、肩胛部、枕外隆凸部等好发,侧卧位时好发于踝关节内外侧、膝关节内外侧、髋部、肩峰、耳廓等部位,俯卧位时好发于脚趾、膝、髂嵴、肩部、肋缘等部位[9]。关于压疮的分期根据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建议方案(NPUAP)分为4期,Ⅰ期:缓解压力后,皮肤无破损,在身体受压或突起处出现红斑,压后不褪色;Ⅱ期:皮肤出现水泡或破裂,底部为无坏死组织的、干燥或有光泽的粉红色创面,似烧伤的浅二度创面;Ⅲ期:典型的压疮,皮肤可出现窦道、皮肤瘘管,可有坏死物质及脓性、血性渗液;Ⅳ期:溃疡深及筋膜、肌腱、关节囊、肌肉,伴有或不伴有感染[10]。但是临床还有其他分期方法,如创面颜色分期法(黑色期、黄色期、红色期、白色期)以及损伤程度分期法(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表性溃疡期、坏死溃疡期)[11]。在本研究中采用了最常用的NPUAP分期,而且本研究观察选择Ⅱ期以及Ⅲ期压疮患者,没有选择需要外科治疗干预的Ⅳ期压疮者,研究中重度压疮均发生于受压明显的部位(骶尾部和股骨大转子),证实压疮的发生仍然是由于长时间皮肤、组织受压导致的。

目前临床压疮的治疗包括4个方面:①压疮的局部减压和预防,包括定期翻身、易发部位外涂软膏、受压部位经常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工具(新型翻身枕、自制减压圈、自制简易水垫、骨盆护理兜、水凝胶垫)。②创面的处理,包括创面上药物的应用、创面的覆盖、坏死物质的清除等。③外科干预,通常是清创缝合术。④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和营养不良、治疗贫血和各种感染。对压疮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因其认识的改变而不断改善,各种新型的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生物流体敷料等应运而生,但是中医药治疗在压疮的治疗上仍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12]。本研究中采用了血竭、儿茶、炉甘石、五倍子等中药组方,其中血竭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等功效;儿茶有清热、生津、化痰、止血、敛疮、生肌、定痛等功能;炉甘石广泛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五倍子具有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之功效;乳香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13];苦参具有美容护肤、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没药主要具有抗炎、镇痛以及收敛作用;紫草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草素(紫草醌),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等功效;冰片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的功效;当归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14]。本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压疮愈合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但是在本实验中压疮患者病例数较少,而且只观察中度压疮患者的疗效,未加入局部组织免疫组化以及病理学指标,这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压疮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仅具有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特别是符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鹏,程露,李美琴,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溃疡期压疮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65-2266

[2]管晓萍,刘万芳,毛莎,等. 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防治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4-2616

[3]王成秀,周建瑞,杨凤翔. 3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Ⅲ期难愈性压疮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39-3740

[4]黎华,李红梅. 艾炙联合生肌膏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03-204

[5]姚利萍. 康复新液局部喷雾治疗Ⅱ~Ⅲ期压疮24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15,17(2):268-269

[6]张凯松,刘建中,洪宇明,等. 褥疮愈合膏治疗重度褥疮效果的研究[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8):519-522

[7]马庆锋,袁海霞,程艳红,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微波理疗治疗老年人压疮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15,36(6):1195-1196

[8]闫俊萍,于颜珍,薛庆原. 手术期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压疮的分析及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903-1904

[9]邓志贞,叶小平,黎彩霞. 伤口小组使用多爱肤敷料治疗Ⅰ、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26-128

[10]俞菽萍,钱维明. 外用溃疡散加呋喃西林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154-157

[11]陈晓华,李代彪. 胰岛素联合生长因子及湿性敷料处理难愈性压疮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43-1644

[12]朱佳虹.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期、Ⅲ期压疮11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2,44(4):42

[13]郑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12,2(3):84-85

[14]孙克明,刘世军,刘宪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多发性压疮合并感染的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69-170

张丽琴,E-mail:zhanglq815@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JDZX2012182)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5.019

R632.1

B

1008-8849(2016)25-2792-03

2016-02-17

猜你喜欢

期压压疮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两种不同的伤口清洗方法在3期、4期压疮中应用的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生皮散对大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保护作用
蒙药嘎木朱尔和美皮康联合治疗老年患者Ⅱ、Ⅲ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伤口床准备原则在Ⅲ、Ⅳ期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