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

2016-10-10王娜吴一叶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扬州人广陵茶馆

王娜,吴一叶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

王娜,吴一叶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扬州茶文化作为扬州文化重要的一支,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扬州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茶在许多描写扬州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文章试从近百年来描写扬州的文学作品来考察扬州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进而反映出扬州文化的精神内涵。

扬州茶文化;百年文学作品;扬州文化

扬州既是运河南北走向的交汇点,也是把长江划分东西两向的分割线,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明清时期两淮盐业集散地,由此带来大量的财富,文化也十分丰富。但是近代以来,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但是茶文化却深深烙刻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地位不曾动摇。

扬州有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指的就是喝茶,茶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汪曾祺在散文《寻常茶话》中就写到:“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他的许多小说中都写到茶,小说中的人物都爱喝茶。比如《异秉》中王二就极爱喝茶:“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茶成了扬州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茶文化也成了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中扬州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扬州茶文化的描写在许多关于扬州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李涵秋的长篇小说《广陵潮》,汪曾祺的小说《鸡鸭名家》《异秉》《徙》《大淖记事》等,以及评话《皮五辣子》中都有涉及,主要描写的是扬州茶馆和扬州茶俗。

(一)扬州茶馆

扬州的茶馆,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几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茶馆发生联系。扬州人有事无事都会到茶馆坐一坐,茶馆具有休闲娱乐和商谈事务这两大功能。

1.休闲娱乐功能

休闲娱乐是茶馆的基本功能。到茶馆喝茶品茗放松身心,扬州人是深谙此道的。扬州人爱上茶馆,有鸳鸯蝴蝶派五虎将之一美称的扬州籍作家李涵秋在《广陵潮》中有多处这方面的描写。“古愚道:‘这些闲话,我也不同你辩论,明日早些起身,一同到官盛亭去吃茶。’”①“有一天,古慕孔自家迈步出门,寻到那城隍庙里吃杯闲茶。”②“老程二说到此处,便将那包洋钱重又拿出来,望着他儿子说道:‘我陪你石老叔去吃杯茶。这笔款子你亲自送到刘四先生那里去罢,他的家便住在轿夫马武间壁。’”③又如第十回中,沈小雪遇见周碧芙,两人谈到贺花仙之死时,写到:“沈小雪道:‘难不成他就死在书房里?他的先生呢,不看见他?’周碧芙道:‘偏生他的先生这一天被人约到教场吃茶去了,书房里没什么人。……’”④《广陵潮》中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去官盛亭吃茶、去城隍庙吃茶、去教场吃茶等等,这很能反映出茶在扬州人生活中的地位,喝茶成为扬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吃饭睡觉一般平常。《广陵潮》中那些闲人没事就去茶馆坐坐,喝喝茶,谈谈心,看看报,说些闲话,茶馆是真正的娱乐休闲场所,这也反映出扬州人的生活状态。

茶馆是闲人爱去之地,喝茶遛鸟是闲人的标志。茶馆也会提供棋牌等,供人赌博。汪曾祺《鸡鸭名家》中有一段描写,反映了扬州茶馆的这一特色。“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副麻将牌(这副麻将牌丢了一张红中,是后配的),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吆喝六,呐喊助威。”⑤茶馆不仅仅是谈心之地,还成了聚赌的地方,休闲娱乐功能得到一步发挥。我们也能从中看到茶馆的普及性,茶馆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属地方,平民百姓、三教九流都可以出入茶馆。

出入茶馆的人等鱼龙混杂,使茶馆成了人们互相交流信息的场所。大家在一起八卦、闲聊一些琐事,《广陵潮》中多有反映。第三十五回中富玉鸾要与淑仪退婚,这件事成为了茶馆里的谈资。“后来这件事传入几个道学先生耳朵里,大家便都在酒馆茶社里议论起来,说世界上的事,不久都要反了,怎么自己父母替自己聘下的妻子,都会反悔,要退起婚来。”⑥有些人猜测淑仪是不是犯了七出,杨靖也掺合进来,污蔑淑仪不检点,看到何其甫进来,杨靖又谈到云麟,说他与伍淑仪以及红珠之间的事。大家议论纷纷,谈得火热。茶馆成了八卦集散地,闲言碎语,不绝于耳。

第九十六回中云麟、朱成谦偶遇孙淑庵和孔大鼻子两人,几人就在茶馆讨论《扬州日报》上刊载的一件事。“我因为看见今天报上,我们扬州出了一件奇事,所以看见趾翁,就拣出来请诸位评判评判,大可以做得小说家的资料哩。”⑦报纸上讲的是鲍橘人之事。鲍橘人丧偶之后,变卖物件,到镇江去寻朋友,住在万全楼,遇见芮大姑娘,见她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便去勾搭。芮大姑娘见鲍橘人像是个富家子弟,便想要从他身上弄些钱。于是芮大姑娘便和自己的情人陈小剥皮联合起来骗了鲍橘人。芮大姑娘和鲍橘人一起逛银楼,芮大姑娘先用真银票去买东西,后来又用造的伪票买了许多首饰,后来芮大姑娘和陈小剥皮跑了,店里小伙计只知道鲍橘人,结果就是鲍橘人被抓起来了。云麟、朱成谦、孙淑庵、孔大鼻子几人就对鲍橘人的人品讨论了起来,认为“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今人心堕落,世道衰微,与人交朋友要小心谨慎。

茶馆也是艺人表演的场所,茶馆老板会邀请扬州评话和扬州弹词的艺人在茶馆里表演。这其实是茶馆老板为了吸引茶客而推行的一种商业行销手段。人们在这里喝茶听曲,度过悠闲时光。林苏门《邗江三百吟》中记述:听书者“围坐长凳,乐见不厌,间献以茶。开全部大书,……预日用报条贴于大街巷口,上书:某月某日某人在某处开讲书词”⑧。汪曾祺小说《异秉》中也有这样的片段:“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走到街上,在形形色色招贴告示中间,他最注意的是说书的报条。那是三寸宽,四尺来长的一条黄颜色的纸,浓墨写道:‘特聘维扬×××先生在×××(茶馆)开讲××(三国、水浒、岳传……)是月×日起风雨无阻’。”⑨

茶馆说书,说书人与听书者两相互动,充满趣味性。人们去茶馆休息解渴,吃些零食,还可以听书,与周围的人一起参与进去,实乃一大享受。茶馆也为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两者相得益彰。茶馆相当于现代的电影院、剧院,人们于此听人讲故事,欣赏艺术,放松心情。

2.商谈事务

扬州人上茶馆除了消遣娱乐之外,更多的是为了交际应酬。人们有事相谈,酬酢亲友会相约去茶馆。《广陵潮》第八十二回写到田福恩为答谢朱成谦为绣春看病不收诊金便在茶馆请客。第九十六回中朱成谦为了避免医生考试,希望云麟弄到一张免考证书,也邀云麟到茶馆。朱成谦说到:“‘云先生是向来帮过我的忙的,这一次非求云先生帮忙不可。但非一时可以说得清楚,所以我们先到朝阳楼再谈。’”⑩朝阳楼是茶馆的名字,人们有事相商,比起到家里,还是外面更方便。茶馆环境舒适,只要不大声喧哗,私密性还是较高,很适合谈事情。

茶馆作为公共场所,能坐着谈事,还可以喝茶吃点心,很适合人们相聚谈事。而且有事相求之人,约人到茶馆,也算是一种请客,显得有礼,有诚意。现代的人们有事都在饭桌上解决,用酒代替了茶,少了一点高雅之气。

中国民间有“吃讲茶”的传统,民间有纠纷,不去官府告状,而是去茶馆“吃讲茶”。矛盾双方请乡间有名望的人和乡亲吃茶评理,进行裁决,理亏的一方负责茶资。这在《大淖记事》中有详细的记述。二十来个锡匠为了给小锡匠做主,他们“顶香请愿”,为了解决这件事“县长邀请县里的绅商商议,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再不管。于是由商会会长出面,约请了有关的人:一个承审——作为县长代表,保安队的副官,老锡匠和另外两个年长的锡匠,还有代表挑夫的黄海龙,四邻见证,——卖眼镜的宝应人,卖天竺筷的杭州人,在一家大茶馆里举行会谈,来了这件事”。

茶温和,喝茶能够让人冷静,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且茶馆是公共场所,围观群众能够产生一种舆论压力,让理亏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让主持之人更加公平公正地判决。“吃讲茶”不失为和谐解决事情的方式,在这里茶馆成了“执法中心”。

扬州茶馆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提亲说媒、艺人收徒、文人讲诗等,扬州人的生活离不开茶馆,它既是一种生存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求。

(二)扬州茶俗

茶俗是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饮茶方式习惯和用茶的礼仪风俗,不同的地区因为地理、经济、文化等的不同,茶俗也不相同。扬州尤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茶俗。

1.以茶待客

2.以茶祭祀

3.茶与婚俗

男女订婚,必送茶礼。扬州有句俗语“一个女儿不吃两家茶”,意思就是接受一家茶礼,就不会接受另一家的。男方定亲所送的礼品中,必包含一包茶叶。茶叶有着“从一而终,绝不移志”之意,因为茶树发芽后,不能移植,移植就不能成活。第二十五回秦氏把云麟淑仪两人的年庚给一个命课先生去合婚,批了一个上婚,“两家好不高兴,都忙着过茶下聘”。但是一位算命瞎先生说云麟命硬,是三妻之命,若娶亲,不出一年半载就会出人命,伍淑仪的母亲和祖母听了很不高兴,决定放弃这门亲事,以致云麟淑仪二人就此错过。

过茶下聘,蕴含着美好的愿望,寄寓着人们对新人爱情专一,婚姻笃定的祝福。

扬州的茶俗还有很多,比如长辈做寿,晚辈必送茶叶,谓之“寿茶”。砌房上梁在梁上挂一包茶叶,谓之“发茶”。新娘子进门要吃“莲子茶”“枣子茶”“桂圆茶”,叫做“三道茶”。防止小孩疰夏,向七户人讨茶水淘饭食之,谓之“七家茶”。儿童入学,喝杯清茶,谓之“状元茶”。扬州丰富的茶俗,显示出扬州茶文化的丰厚,同时也反映出扬州的风俗习惯。扬州人几乎到了“无茶不成事”的地步。

二、中国现代文学中扬州茶文化描写的文学功用

茶事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一定的作用,不仅为作品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活动场景,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些文学作品直接以茶为对象,对它进行描写和介绍。

(一)介绍地域文化

(二)烘托环境

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人物的活动、交往中多有茶的出现,茶事描写为记叙事件提供了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景。

(三)刻画人物形象

《广陵潮》第十二回中,何其甫与伍晋芳、秦洛钟相约醉仙居,何其甫到了也不点茶,生怕别人不来,自己就得付茶钱。这一细节,刻画出了何其甫穷酸、怕花钱的形象。

又如第八十六回,严大成与何其甫相约到茶馆,两人谈论张勋复辟之事。谈着谈着,严大成觉得饿了,便问何其甫是否吃过,何其甫说吃过了,严大成便点了一碗面,吃到一半时,何其甫突然喊道肚子疼,说要大解便走掉了,再没回来,赖掉了茶资。这一段描写也能刻画出何其甫无赖、爱占便宜的形象,以及穷酸的本质。

茶文化的描写,帮助作者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这些作品中的茶文化描写都是作为背景,并没有成为作品重点描写的对象和主角,进行的是浮光掠影似的描写。而浙江籍作家王旭峰则以“龙井文化”为主角创造了《茶人三部曲》。《茶人三部曲》以杭州茶商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一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把茶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在一起,世纪风云与茶人情致熔于一炉,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而扬州茶文化在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失去了独尊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咖啡厅占据了城市,而许多茶馆也已西化了,只有那些百年老字号的茶社还保持着传统。扬州最有名的茶也就只有绿杨春了,扬州茶文化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文学作品中反映茶文化的不全面,不深刻,也与扬州茶文化的衰落有关。扬州被评为美食之都,作为扬州饮食文化一部分的扬州茶文化应该得到重视,发扬广大。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作家写出反映扬州茶文化的作品。

注释:

⑧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广陵书社,2005年,第109页。

[1]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曹永森.扬州特色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4]宗金林.民国扬州旧事[M].扬州:广陵书社,2010.

[5]赵昌智.扬州文化研究论丛[M].扬州:广陵书社,2009.

[6]韦明铧.扬州掌故[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文华.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4.010

2016-03-16

王娜(1993—),女,扬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本科生。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11170072)

I207.14

A

1673-0887(2016)04-0040-06

猜你喜欢

扬州人广陵茶馆
《茶馆》
广陵琴派传人奏响同心乐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江南
鬼精的扬州人:那些优雅的传统市井生活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