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农业发展历程及对河南省启示

2016-09-26管伟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启示河南省

摘 要:以色列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水资源匮乏,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差。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色列农业经历了发展起步阶段、滴灌技术推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化阶段。通过分析以色列农业发展特点,提出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切实保护耕地,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开发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完善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发展历程;河南省;启示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中东地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300人的国家。该国的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特别是水资源匮乏。通过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因此对以色列农业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进行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1 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历程

1.1 农业发展快速起步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犹太人从国外迁回以色列地区,短短几年时间人口就由60万人增加到上百万人,国家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这些人需要吃饭和其他生存的条件,农业生产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

以色列开始将有限的资金优先进行农业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垦荒,兴建定居点,希望通过努力使粮食和农产品能够自给自足。1953年以色列开始兴建“北水南调”工程,全力开发和改造沙漠。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国性水利系统和废水再利用工程一起,成为建国初期以色列农业发展依赖的两根重要支柱,以色列发展农业实现自给自足有了水资源的保证。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努力下,以色列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短短十几年时间,小麦产量从1949年的2.12万吨增长到1964年的12.65万吨。蔬菜、棉花、薯类、瓜果的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1.2 滴灌技术推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的农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土地开垦趋于饱和,沙漠改造进展缓慢,农业单产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滴灌技术的在以色列发明并得以推广,政府进行了大力扶持,以色列农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先进的滴灌技术对地形、土壤、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不但可以节水,而且可以将肥料、农药随灌溉水施入根系。到了1972年,以色列的小麦产量猛增到30.14万吨,比1964年又增长了近2倍,农产品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1.3 农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化阶段

对以色列而言,发展传统粮、棉作物没有任何优势。但以色列特有的地中海式气候和充足的光照时间,十分适合果蔬作物的生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开始集中资源推广经济效益高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以实现出口创汇。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优势已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大批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滴灌、育种、储藏、加工、农业机械等一些列高度细分的领域和行业得到了充分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2 以色列农业发展特点

2.1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

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其北部为高山,南部为沙漠,气候、土质、地形都很复杂,多种气候并存,地势海拔多变,其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以色列农业的多样化, 为此以色列人必须为每一块土地设计最佳的用途。

以色列现有农业用地约41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7.2万(其中70%为海外雇工),占全部劳动力的2.8%。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比我国还少。该国不但缺少耕地,而且严重干旱,地下水含盐量高,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占国土面积60%的南部沙漠地区,年均降雨量不到200毫米,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极差。

2.2 农业生产效率高

虽然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以色列人凭借智慧和勤奋,在农业发展上创造了奇迹。以1999年为例,占全国劳动力总量不足3%左右的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全国95%的所需食物,实现农业产值32.8亿元,人均约4万美元;农业出口总额达到12.28亿元,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出口创汇值约1.5万美元。一些农产品占据了欧洲40%的瓜果、蔬菜市场;棉花1949年才开始引种,目前单产世界第一;花卉生产优势明显,成为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2.3 农业科技水平高

以色列科技水平很高,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大国”。而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进高科技应用,是以色列农业具有强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

经过的多年的努力,以色列的各种主要农业机械都实现了更新换代,这些机械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等指标都有了质的提高。基于发达的化工产业,以色列化肥、农药等不仅充分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同时,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缺水的问题,投入重金开发相关技术以节约和发掘水资源,滴灌技術和海水淡化技术世界领先。另外,以色列重视发展生物技术,培养优良作物和禽畜品种。

除此之外,以色列农业还特别注重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全套自动种植系统,能高效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作业,并始终能保持最经济的操作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传播和反馈,了解国内外行业动态、市场需求,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相连。

目前,以色列全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组织严密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主要由政府、科研部门、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者共同组成。通过科技+人才+生产的紧密链接,成果构建了一个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2.4 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首先是土地高度集约化。以色列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大,而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靠有限的土地养活国民并且通过农产品出口增加国家的收入,必须更大程度地集约化有限的土地。

其次是水资源的高度集约化。干旱缺水是以色列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以色列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持有水委员会签发的“用水许可证”才可用水,对于用水量也有限制,超额者要被征收高额水费,如果有人浪费水甚至会被关进监狱。

最后是生产组织的高度集约化。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组织历史悠久,全国有各种涉农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多达数千个,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特色的合作机制,构建了覆盖全国农业和农村各方面的完整的合作体系框架。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是由农业合作组织创造的。

2.5 走生态农业之路

成功改造沙漠。以色列全境大部分为沙漠地带,要想在沙漠上发展农业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治理。第一步,因地制宜实施沙漠绿化。通过栽种各种沙漠植被、引水、养殖动植物新品种等方式,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气候、生态。第二步,通过政策倾斜优先发展沙漠地区。当年寸草不生的内格夫沙漠(以色列主要沙漠)已成为生态系统完善,人居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城镇,生态环境得到了良性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其主要举措包括在农业发展中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荒地沼泽等以改善自然环境;通過沙漠治理和绿化,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以改良土壤;通过三污回收与治理以改善空气、环境和海水的质量;通过北水南调工程改善全国的水资源配置等。

2.6 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人文环境

犹太民族长期没有自己的土地,在历史上是一个流浪民族。以色列建国后,形成了一种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的良好风气,也成为推动今日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无形动力。政府处处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各方面支持和鼓励发展农业。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务农的优势,激发人们将农业生产作为职业的向往。教育的作用更大,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以色列的多所著名大学为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今天的以色列,务农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2.7 政策支持下的法制农业

建国初期,以色列政府就在国家农业七年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兴农,实现自己自足”的指导方针。几十年来,政府在政策、财政补贴、信贷等方面向农业倾斜,提供各种支持。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以色列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是盲目进行封闭式保护,不是一味进行财政补贴,而是注重提高自身农业发展的竞争力,注重运用市场规律,努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国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中法律的作用。提倡依法治水、依法治地、依法处理农业中的各种问题。法制农业在今日的以色列已成为现实。

3 以色列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1 切实保护耕地,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仅约1.4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随意圈占、破坏耕地的行为还普遍存在。虽然出台了一些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但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加强对现有耕地的立法保护,严格进行破坏耕地行为的执法,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同时,应抓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耕地的生产能力,积极鼓励垦荒造田。特别是在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地节约型作物和种植方式,对大幅提高土地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开发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除了传统的西北部干旱地区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趋势日益明显,西南部的云、贵、川也经常出现大旱。严重缺水已成为很多地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头等问题。由于缺乏节水意识,设备和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我国农业生产中仍大量存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我国应认真学习以色列节水农业的现金经验,大力引进和发展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节水装备,充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农业用水还是免费的,为了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应适时、适度推行有偿用水机制,并进行大力宣传,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并且切实保护现有水源不受污染。

3.3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

我国应加大各类农业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加大对各类农业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科研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应大力改善科技研发、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强岗位吸引力。各地应大力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科研院校合作,兴办形式多样的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园区,以加快吸收消化国内外的高新农业技术,并组装配套、示范辐射,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迅速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更快地转化成农业生产力。

3.4 完善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农村大多仍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分散经营体制,生产效率低,产供销相互脱节,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大都自产自销,出口创汇能力差。因此,我国农业发展应当学习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从发展主导产业、优质产品,创建龙头企业入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走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邓启明,黄祖辉,胡剑锋. 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历程、成效及启示[J]. 社会科学战线,2009,No.16907:74-78.

[2]张倩红.以色列经济振兴之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3

[3]朱勇军.以色列的农业合作体系建设[J].世界农业,2004,01:37-40.

作者简介

管伟(1982-),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区域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启示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