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林药林菌经济模式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分析

2016-09-25周杨苗雨露孙志蓉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药材食用菌经济

周杨,苗雨露,孙志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中药农业·

我国林药林菌经济模式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分析

周杨,苗雨露,孙志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林药林菌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优势的总结分析,发现林药林菌经济模式在林下种植模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产出的商品品种丰富,质量甚佳。林药林菌经济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更具特色,不仅保证了林下种植的因地制宜,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兼顾。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林药林菌的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林药林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中医药行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林下经济;林药;林菌;现状;优势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投入小、见效快。近年来,我国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其中林药、林菌模式是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不但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而且能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林药模式适宜在自然条件优越地区的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发展;林菌模式适宜在重要生态区位的森林中发展。它们都是以维护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为前提进行开发利用,其产品都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条件下的仿野生环境栽培,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品质优势[1]。

林药林菌所得产品中药材和食用菌多数源于林荫环境,因为林内自然条件较之大田和空旷地更加适宜它们生长,森林已成为这些产品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按照生态系统原理,林药、林菌的发展模仿自然群落,形成植物复层结构。这些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彼此生长和谐,各自分处不同空间高度,利用适合自身的不同环境条件,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并产生相生相克的调控原理[2]。本文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林药、林菌的现状、模式及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林下种植和中药材栽培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林药、林菌的发展规模,品种分布及经济效益

我国是认识和利用中药材、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林下种植中药材和食用菌历史较早的国家。然而,发展林药、林菌是我国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重点推行的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它在全国的发展现状看,产业发展已具雏形,且发展品种较为丰富,但发展势态并不理想。

1.1林药、林菌的发展规模

林药、林菌模式在林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种植面积、产量等已具一定规模,且由于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农民种植积极性以及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2],截至2012年底,全国林药、林菌发展规模见表1。

1.2林药与林菌的品种

最初林下经济刚刚发展起来时,含义单一,仅为林下种植中药材,故当时林下种植的中药大都是喜阴或耐阴的。而后随着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下经济的含义也不断扩大,林下经济可以为林药间作、套作、混作等等,故林下种植的中药相应的也扩大范围,除了林下药材,加入了一部分喜阳的中药材,有更广泛的模式,药依托于林,是林下药材内涵的发展、扩大。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各种中药材和食用菌的良好生长地,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已发展的林药、林菌品种达253个,为林药、林菌发展品种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其中,林药品种209个,主要为黄连、天麻、石斛、人参等。林菌品种44个,主要为松茸、红菌、牛肝菌、红椎菌等[4-7]。

1.3林药、林菌不同地区区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不同区域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社会经济等各不相同,林药、林菌资源及发展条件差异非常明显。根据各区域特色,相应科学发展林药、林菌,合理布局十分重要。现总结各区域林药、林菌区域特色如表2[8-11]:

二是传递政府文化正能量。通过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标点符号“?”与“!”,表明我们致力于为辖区居民食用农产品质量把关的信心与决心,体现政府部门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的责任与担当,用文化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表1 全国林药、林菌发展规模统计表

表2 不同地区林药、林菌发展区域特色总结表

我们应跟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色把握发展方向,从而抓住林药林菌在各地区发展的主要矛盾,积极解决,以求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4林药、林菌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达6000亿元,重点林业县农民林业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50%以上。其中林菌、林药占很大的比重。林下种植中药材,折合每公顷年收入7500~10500元,收入可观。而一般食用菌利用林下种植,投资不足3000元,每公顷纯收入却达75000元以上,高的可达30万元以上,效益也相当可观[12]。

由图1可知,从2008年我国林权改革以来,林下食用菌种植得到广泛推广,产量逐年攀升,2011年的产量比2004年翻了两番,增值效果显著。我国林下中药材种植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2004年至2010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2011年由于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年产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两倍之多。

图1 2004~2011年我国食用菌与中药材产量

近年来,中药材,食用菌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现如今大多数生产为追求经济效益,多采用不科学的种植和采摘手段,从而使许多问题纷纷涌现,如中药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也就是说,获取经济效益是以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作为代价。而林下种植下的林药林菌模式依据林下经济的发展理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及药材菌类的不同生长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能充分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4]。具体而言,林药存在共生现象,由于林药的生长,促使很多人工林由单一树种、单一层间结构转变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而林菌中绝大部分野生菌均为菌根性食用菌,这些野生菌也能与树木形成共生关系,促使树木生长繁茂,有利于森林的营造。总体来讲,林药林菌充分利用林间空地或裸地栽植药用植物和菌类,不占用平原耕地,减少了土地争用的矛盾,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山区植被,促进了植被恢复,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效益[13]。

2 林药、林菌生产模式

2.1林药复合经营生产模式

2.1.1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类型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各地适生的树种、药材种类不同,因此林药复合经营的类型极为丰富。适宜不同地域的林药复合经营模式见表3。

表3 不同地域的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2.1.2 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效益

(1)生态效益 林药复合经营能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三峡库区在实行林药复合经营后,土壤侵蚀得到有效地控制,生态系统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在以薪材为主要燃料的山区,实行林药复合经营还能够减轻保护森林植被的压力[16]。

(2)经济效益 林药复合经营以短养长,弥补了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董兆琪报道,落叶松与细辛间作,试验区的经济效益为人工落叶松纯林的129.1%;在低产次生阔叶林中种植细辛,两个试验区所创利润分别是对照区的1264.5%和1156.9%[17]。张燕平报道,采用盐肤木-黄连-侧枝匐灯藓复合模式(培育黄连和五倍子两种药材)较单纯种植黄连纯收入可增加4倍左右[18]。

(3)社会效益 林药复合经营的集约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和技术的集中投入,能够吸纳更多社会剩余劳动力,为致富找到新途径[19]。实行复合经营还明显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生产出的量多质优的林产品和绿色中药材,能进一步满足人们高质量生活的要求。

2.1.3 林药复合经营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林药复合经营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会为定量化的研究提供先进的手段。今后林药复合经营研究的总体趋势是:由定性到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加强林药生理生态学机制及复合系统养分、水分循环;林木与药用植物种间作用机制及种间关系对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复合系统中的林木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竞争协调机制;林药复合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复合种植条件下药材规范化生产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挖掘筛选培育更多符合间作要求的药材种类和品种,探索更多更好适宜推广的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2.2林菌生产模式

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分解者是林菌类,它可以分解林下枯枝落叶等,促使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有利于林木养分吸收。此外,林菌中绝大部分野生菌为菌根性食菌,它们大都可与树木形成共生关系。树木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给野生菌,作为其生长的养料,而野生菌通过菌根辅助树木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促使树木生长繁茂,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生态多样性的维持。

2.2.1“林菌循环经济”模式 “林菌循环经济”模式是利用林地空气质量高、氧气充足、气候湿润、遮荫度适宜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林地废弃枝条作为部分营养来源,加工制作成食用菌菌棒,发展野生、仿野生的和人工的菌类栽培方式[20]。如松阳县,近年来,大力推广林菌循环栽培技术,循环利用森林资源,主要实行“笋竹林+食用菌”林菌循环模式,发展甚好。再如:北京市永乐店循环模式种植林菌,利用杨树速生林发展林菌67hm2,销售各类菌4000万元,纯收入达200万元[21]。

2.2.2“林菌间作”模式 “林菌间作”又称林农复合经营,是一种悠久的生产方式。其统一的有机整体,能使土地上栽植的物种和谐相处,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地多用,且能改良林下土壤的营养状况,增加生物多样性,获得生态和经济上的多项收益[22]。林间栽培食用菌和菌类药材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出菇、采菇期限长,操作简便,收益可观。

3 林药、林菌模式的发展优势

近几年,中药材行业蓬勃发展。自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相关政策的推进,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了许多中药材和菌类规范化生产基地,并取得显著成效。至今,中药材,菌类种植在许多地区已形成主栽品种,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3]。并且它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如2014年在广西北海召开的研讨会就林药、林菌这种生产模式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探索。

中药材的这种蓬勃发展,迫切要求中药材种植的方式方法更加经济化。近几年“集约化经济”的生产模式在各个行业被广泛推广。集约化生产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规模化、高密度、高效益、可持续、专业化生产。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将“集约化经济”与“林药、林菌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集约化经济”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相较于“林药、林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相应总结出了林药、林菌的发展优势,具体如下:由于现代集约化农作区土壤长期处于高度的生产负荷状态,使轮作休闲、深翻晒田和有机肥施用等养地措施无法施行,土壤质量发生明显变化,土壤稳定性也受到明显影响,严重制约作物根系延伸,降低了土壤抗逆性能。最终严重制约生产产量,并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土壤难以再继续使用,严重忽略了生态效益,已经产生许多问题,如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肥料过度使用导致营养流失浪费,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等。而林药、林菌模式在发展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域特色,发展相应有特色的中药及菌类作物,且在耕作时不只种植单一作物,相应发展间作模式,生态效益得到了充分保证,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壤,不产生农业垃圾,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4 讨论

发展林下经济之林菌、林药产业,都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我国森林面积广阔,是大部分中药材和菌类主要的生长场所。所以,首先要保护好森林植被,这是保护中药材、食用菌资源的基础。林药、林菌的发展,有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各区域重点品种选择:一方面应体现“林”这一特色,要选择能在树荫环境下生长,与树木共生或对树木生长有益的品种;另一方面生长时间长的品种与时间短的品种搭配种植,降低市场、资金等风险;同时,我们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只追求数量,而忽略了对其的质量监督。我们要加强质量标准、精深加工等方面研究。确保林药、林菌的生态性,确保其形成全产业链模式,从而防止类似“谷贱伤民”的事件发生。长期实践证明:林药,林菌这种栽培模式既可以保证中药材和食用菌类的质量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1] 陈为,张良,路飞,等.我国林药、林菌产业发展效益分析[J].林业建设,2014(5):26-28.

[2] 翁翊.浙江省主要林下经济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浙江农林大学,2012.

[3] 郝尚丽,张良,路飞,等.我国林药、林菌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4(5):12-14.

[4] 路飞,陈为,张良,等.全国林药、林菌发展区划布局研究[J].林业建设,2014(5):20-25.

[5] 杨敏.西藏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6] 杜砚明.新乡县林下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7] 战臣祥,袁俊云,申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8] 赵济.中国自然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9] 国务院.GB/T46-2010,全国主体功能区别[S].北京:[出版者不详],2010.

[10]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2] 李爱华,陈慧玲,徐向阳,等.湖北部分林下种植模式调查及效益分析初报[J].现代园艺,2012(2):13-14,17.

[13] 马增旺,毕君,赵广智,等.水土保持林区的林药复合经营[J].河北林业科技,2001(5):39-40.

[14] 王立刚,赵岭,许成启,等.黑龙江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类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0(3):32-37,52.

[15] 刘延杰.生态果园复合模式及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9,(3):42-43.

[16] 吕俊强,钟章成.重庆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重庆环境科学[J],1998(6):644-649.

[17] 董兆琪,池桂清.林、药间作生态系统效益的初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9(6):46-50

[18] 张燕平,苏建荣,赖永祺.营建五倍子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11):12-14

[19] 魏胜利.六种药用植物的耐荫性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0.

[20] 袁顺全,王锐,韩洁,等.适合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1):26-29.

[21] 王虎.北京市区域林下经济复合度评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2] 张兴芬,刘毅,尹杰,等.辽宁省林菌间作发展趋势与思路[J].防护林科技,2011(6):92-93.

[23] 杨世林,高海泉.中药材生产及其管理规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1(2):54-55.

DevelopmentConditionandAdvantageAnalysisofChineseForestHerbalMedicineandEdibleFungus

ZHOUYang,MiaoYulu,SUNZhirong*

(SchoolofChineseMateriaMedica,BeijingUniverc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

Chinese forest and edible fungusare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forest economy in China.By descri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 and advantages of them,we fi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model of Chinese forest herbal medicine and edible fungus in underwood plantingis very large.The output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is model with various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re rising year by year.And the products are various and high-quality.Compared to intensive economy,it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emphasize the idea of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andecological benefits.We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st herbal medicine and edible fungus.Throughapplying their development priorities and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ofrelevantindustries,we hope we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food industry.

Forest economy;forest herbal medicine;forest edible fungus;current situation;advantage

10.13313/j.issn.1673-4890.2016.1.013

2015-04-11)

*

孙志蓉,副教授,研究方向:林药复合经营;Tel:(010)84738334,E-mail:zrs67@126.com

猜你喜欢

中药材食用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