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2016-09-21陈龙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棉种抗虫棉转基因

陈龙江 王 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2. 经济贸易学院, 广州 510006)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陈龙江1王梅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2. 经济贸易学院, 广州510006)

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要素条件和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为保持中国转基因棉种的竞争优势,未来应继续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流动等政策鼓励支持中国转基因棉种企业加大科研经费和人才投入,并开拓国外市场。

转基因; 棉种; 竞争力; 钻石模型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在棉铃虫横行,中国棉花种植遭遇重大危机的情形下,转基因抗虫棉的出现扭转了棉花种植颓败的局面。当时,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以下简称美棉)引入国内,并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在此期间,中国转基因棉种技术也基本成熟,而后,中国转基因棉种崛起,在与美棉的激烈竞争中,逐渐主导市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中国转基因棉种的竞争力大幅提升。那么,其竞争力迅速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保持其竞争优势,并为目前面临国外种子巨头竞争的其他种子行业提供经验借鉴。

而从已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抗虫棉引入带来的经济影响和产业发展思路,却鲜有学者关注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竞争力,尚未有研究对此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已有研究主要可以归为四类:一是经济影响。如苏军等(2000)、范存会(2002)均实证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在减少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棉农劳动用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显著的作用;二是投资主体。如黄季焜、胡瑞法(2000)发现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张社梅等(2007)则认为尽管投资主体一直以政府为主,但随着转基因棉种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进入,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已然形成;三是产业化经营。如刘金海(2006)认为,要实现转基因抗虫棉种产业化经营,应建设技术创新、中间试验、良种繁育、种子加工、质量监控、营销推广六大体系;四是市场竞争。如刁玉鹏(200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种的的供求、竞争与经营问题,指出中国种业竞争存在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品种产权缺乏保护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佟屏亚(2005)则指出中国转基因棉种与美棉竞争胜出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支持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棉花转基因技术和现代化的营销体系。

基于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同业竞争以及政府作用等方面,对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二、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棉花的生产和消费长期居世界前列。2014年棉花产量为616.1万吨,纺织品及服装出口2984.2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12%左右,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①。但是,棉花也是遭受虫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棉花的生产都遭受到棉铃虫的危害,棉花大量减产,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发展。当时,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抗虫棉种引入国内,并迅速垄断了中国市场。

在美棉引入后,中国转基因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当年的种植面积为34千公顷,仅占棉花种植面积的0.76%。1998,中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十余年的推广,转基因棉种的种植面积达到3900千公顷②,其推广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图1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1997—2006 年数据来源于张锐等(2007);2007年数据来源于李付广(2012);2008年数据来源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11/25/content_12535164.htm);2009年数据来源于作者估算;2010年数据来源于蒋建科(2011);2011年数据来源于董峻(2012);2012年数据来源于姜蕴真(2012);2013年数据来源于韩长赋部长在农业部科技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kjs.moa.gov.cn/tongzhi/201404/t20140411_3847075.htm);2014年数据来源于安阳新闻网(http://www.aynews.net.cn/Article/2014/201403/270674.html)。

为应对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和美棉的市场垄断,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为主的中国研究机构奋起直追,于1995年首次获得单价抗虫棉的发明专利,1998年获得双价抗虫棉发明专利,2005年抗虫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得知识产权。随着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至2013年,中国累计审批通过的中国转基因棉品种数目达501个③。

虽然美棉在早期引入时基本垄断市场,但是中国转基因棉种直面其竞争,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如图1所示,1998年中国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为5%,2000年增加至18%,2001年达30%,2003年便占领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达到52%。而后,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持续快速攀升,2008年达到90%,至2014年,已经牢牢占据99%的份额,在与美棉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影响因素估计

(一)模型设定

迈克尔·波特的国际竞争力优势理论——钻石模型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因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因素(波特,2002)。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借鉴现有文献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我们认为,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竞争力(Y,以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表示)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要素条件。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包括资本、知识、人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内的多个变量。资本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由投资形成,张社梅等(2007)通过对21家机构进行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对转基因棉种的投资总量不断增加,私人投资不断上升,投资来源包括中央拨款、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企业资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促进了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发展。但是,由于后续较多数据的缺失,本文未将资本要素纳入模型中。因此,虽然生产要素涉及的变量较多,但受制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我们最终采用农业用地面积变量(CAR)来反映生产要素这一因素。

2.需求条件。钻石模型理论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内在刺激提高行业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同时,为弥补产需缺口,稳定棉花市场,国家采取多项保供措施,其中棉花进口有效填补了国内的用棉缺口,也从另一个视角体现了中国转基因棉种面临的市场需求条件。基于此,我们采用转基因棉花播种面积④(TAR)和棉花进口总量(IMP)两个变量,来衡量中国转基因棉种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条件。

3.相关支持产业。关联和辅助性行业的发展将支持和带动本行业,从而有助于提高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即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将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EX)引入模型,以此反映相关支持产业的影响。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钻石模型认为一个行业中存在激烈的竞争与该行业保持竞争优势之间联系密切,激烈的国内竞争能够引发高效率的生产,反过来促使他们成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我们认为,中国转基因棉种累计审批通过数(VAR)的快速增加,即间接反映了转基因棉种行业的竞争程度,因此将这一变量引入实证模型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这一变量体现了科研人力和资金投入的结果,因此也可部分衡量生产要素因素。

5.政府。政府部门通过政策选择,能够削弱或增强竞争优势,成功的政府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参与产业活动当中,而是由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政府的系列相关政策中,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被业界认为是政府支持中国种子市场迅速发展的重大政策,2000年则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份。基于此,我们以2000年为分界点,构建虚拟变量(GOV),以反映政府政策的效应。其中,1997—2000年期间该变量取值为0,2001—2014年间变量取值为1。

6.机遇。棉铃虫的肆虐使转基因棉种研发势在必行,同时中国加入WTO也是促进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发展的重要机遇,棉花生产规模因此扩大,综合各种因素而言,中国转基因棉花种子的需求会增加(何美丽,2003;毛树春,2002)。不可否认,中国转基因抗虫棉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受制于无法找到合适的量化数据,同时考虑到机遇带来的需求扩张已经在需求条件因素中得到部分体现,因此,没有在模型中单独纳入机遇因素变量。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最终采用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lnY=a+αlnCAR+βlnTAR+δlnIMP+φlnEX+φlnVAR+γGOV

其中,除政府政策虚拟变量外,其余均采用对数形式。预期这些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为正,表明其正向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竞争力。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1997—2014年数据进行估计。其中,农业用地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棉花进口总量1997—2011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转基因棉种累计审批通过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种业信息网;转基因棉花播种面积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数据库、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并通过文献分析获得;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棉花统计年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三)估计结果

表1 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该变量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

在模型估计中,考虑到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采用了常用的逐步回归法,以消除多重共线性。先将每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做简单线性回归,从而决定解释变量的重要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根据设定的标准(F值对应的P值≦0.05),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加入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剔除无显著意义的变量,并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结果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组。最终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表明,最终纳入模型估计的解释变量为LNTAR、LNVAR、GOV、LNIMP,这四个变量均非常显著,表明转基因棉花播种面积、中国转基因棉种累计审批通过数、政府政策和棉花进口总量均为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的重要因素。拟合优度值接近1,表明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好。同时,D.W.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因此,可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如下:

LNY=-4.4929(-15.8016)+0.8875LNTAR(18.8740)+0.1281LNVAR(3.5856)+0.5614GOV(4.8294)+0.0753LNIMP(2.6129)

以上估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棉花播种面积、棉花进口总量、中国转基因棉种累计审批通过数和政府政策等四个变量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市场需求条件、同业竞争程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均正向促进了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体分析如下:

(1)需求是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估计结果显示,代表需求条件的两个变量均正向影响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当转基因棉种种植面积(需求因素)增加1%时,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增加0.89%。而当供需缺口增加1%时,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会增加0.08%。需求结构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市场需求的竞争,特别在买方市场下,市场需求开拓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棉花进口有效填补了国内的用棉缺口,也体现了棉花市场对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需求拉动作用。近年来,中国对棉花的需求逐年增加,棉花产量的增加满足不了增长的市场需求,2014年中国棉花市场产需缺口达200万吨,比2013年增加100万吨左右⑤。显然,棉花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促进了棉花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发展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政府的支持政策促进了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的提升。结果表明,政府政策变量的影响系数达到0.56。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了《农业转基因安全生物管理条例》,随后又于2002年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进口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规章。同时,在2002年出台《种植业重大技术推广意见》,这是政府部门第一份声明支持农民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文件,表明中国将重点推广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2005年至2011年,又先后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所有这些政策,给中国转基因棉种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3)高级生产要素投入和同业间的激烈竞争有助于提升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模型估计结果揭示,代表高级生产要素投入和市场同业竞争程度的变量,即转基因棉棉种累计审批通过数,增加1%时,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市场份额增加0.13%,表明生产要素条件和同业竞争的正向促进效应。中国转基因棉种的累计审批通过数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也在加快,说明转基因棉种的知识要素投入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上升,同时,也表明市场同业竞争更加激烈,而这些均有助于中国转基因棉种竞争力的提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转基因棉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与美棉的竞争中后来居上,在国内市场上占绝对主导地位。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要素条件和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为继续保持中国转基因棉种的竞争优势,未来仍需要通过多种措施鼓励这一产业的创新发展。依本文估算结果,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维护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业竞争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强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等手段,继续维护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通过各项措施继续支持转基因棉种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和改良品种。资金和人才始终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条件。政府部门应继续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优惠等政策支持激励带动转基因棉种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同时,进一步放松科技人才流动限制,鼓励高层次人才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弹性流动,为中国转基因棉种企业增加高级生产要素投入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鼓励支持中国转基因棉种开拓国外市场。从中国转基因棉种植情况来看,近几年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同时由于中国不可能达到100%种植转基因棉种,因此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可能有限。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应依托“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国家战略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中国转基因棉种企业通过贸易、投资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开拓国外市场,将国内竞争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份额。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http://www.tnc.com.cn/info/c-012004-d-3501265-p1.html。

②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网.http://www.wokeji.com/nypd/ywjj/201502/t20150206_963706.shtml。

③数据来源:作者整理计算而得,原始数据来源于全国种业电子政务平台,http://202.127.42.178:4000/countryseed/SpeciesDemand/Default.aspx。

④说明:此处转基因棉花播种面积包括中国转基因棉种和美棉种子加总的播种面积,因此可以反映中国转基因棉种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条件。

⑤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4-09/25/content_2756324.htm。

董峻.2012-03-21.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青年报(6).

刁玉鹏.2001.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的供求及种业竞争状况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范存会.2002.我国采用Bt抗虫棉的经济和健康影响[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何美丽.2003.我国Bt棉种子产业化影响因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黄季焜,胡瑞法.2000.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J].中国科技论坛(4):59-62.

姜蕴真.2014-07-16.转基因抗虫棉之战——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系列报道之二[N].安阳日报(1).

蒋建科.2011-03-23.转基因抗虫棉打破国外垄断(“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巡礼)[N].人民日报(2).

李付广.2012-02-28.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是如何反败为胜的[N].中国科学报(B2).

刘金海.2006.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产业化体系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迈克尔·波特,2002.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厦出版社.

毛树春.2002.加入WTO后我国棉花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23-28.

苏军,黄季焜,乔方彬.2000.转Bt基因抗虫棉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5):26-31.

佟屏亚.2005.发生在中国棉田里的种子争夺战[J].种子世界(10):11-14.

张锐,王远,孟志刚,等.2007.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9(4):32-42.

张社梅,赵芝俊,张锐.2007.国产转基因棉花研究体系及投资结构分析——基于对21家转基因棉花研究单位的调研[J].中国科技论坛(5):104-108.

[责任编辑:萧怡钦]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Transgenic Cotton Seeds: A Study 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

CHEN Longjiang1WANG Mei2

(1.KeyResearchBaseofGuangzhouInternationalTradeCenter, 2.SchoolofEconomicsandTrade,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510006,China)

Taking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Theory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transgenic cotton seeds, including factor conditions, demand conditions,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and gover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transgenic cotton seeds is mainly affected by market demand, government policy, factor conditions and competition among industr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free and fair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encourage and support domestic enterprises of transgenic cotton seeds to increase research funding and personnel input and develop foreign markets through such policies as financial investment, tax incentives, financial support, and talent flow.

transgenic; cotton seed; competitiveness; Diamond Model

2016-05-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种业对外开放的适度性评估与政策选择”(12CGL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我国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与适度性研究”(11YJC790013)。

陈龙江(1977-),男,湖南浏阳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农业经济。王梅(1991-),女,安徽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农业经济。

F762

A

1672-0962(2016)04-0024-06

猜你喜欢

棉种抗虫棉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基因工程方法让天敌昆虫保护有了依据
抗虫棉的故事
转基因,你吃了吗?
包衣棉种物性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棉种化学脱绒前预处理系统介绍
“新陆中38”棉种亩产超过500公斤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影响棉种发芽率的原因及对策
正确看待抗虫棉的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