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设计

2016-09-10王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荔枝课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贾祖璋先生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长期以来不断被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栽种等知识,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说明文经典范文。

教材中的文本是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选择的资料和范本,语文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种转化的过程即是知识的迁移。教育实践表明,如果学习者意识到正在学习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将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说明文不像记叙文、诗歌等文体具有较多的情感因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的说明对象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也不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如果拘泥于文本进行教学,将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把握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强调文体知识、文体精神的运用与具体化,将之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实现知识之间、情景之间的迁移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明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顺序。《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主要以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围绕对象进行说明。在教师讲解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学生一般能够顾名思义,迅速在文中分辨出相应的语句。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恐怕还未充分发挥课文的潜在效能。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知识迁移环节,比如适当选择几则不同类型商品的说明书,要求学生指出其中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道课堂练习,能够以此让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如让学生列出提纲,介绍家乡的一种蔬菜、水果等。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介绍自己熟悉的某处建筑,突出训练学生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表达的严谨和周密。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等句中修饰限定性词语的使用。严谨和周密不仅是科普说明文的语体特点,也是说明文文体精神的体现。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指出这些修饰限定性词语,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的修辞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不管是书面作文,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都应留有余地,慎用“全部”、“最早”、“最多”、“唯一”一类的“最高修辞”。为了让学生领悟这一道理,可以在课堂中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前不久微信朋友圈中一则“人贩子一律死刑”的“提议”在短时间内被迅速转发和接力,联系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小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几个贩卖儿童的实际案例,运用基本的法律常识,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提议”中的“一律”一词的失当之处。“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续言;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处则无路可续行。”类似这样的知识迁移设计,实际上建立了由言及行,由知而行的可能性,将具体的语言教育提升至思维与行为教育层面。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迁移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充分释放文本效能,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对一篇课文进行精读和精讲有时是必要的,然而大多数情形是,教者对一篇课文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不但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严重挫伤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甚至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阐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设计,实际上是以文本为中心的一种发散式教学法,这种教学设计,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质,也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一篇课文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只有化入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伦理中,才是一种真正完美的教育和奇妙的心灵旅行。

王玲,教师,现居湖北崇阳。

猜你喜欢

说明文荔枝课文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