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加法,写出故事的“转”

2016-09-09王跃平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虎妞瓶口骆驼

■王跃平

做加法,写出故事的“转”

■王跃平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写作的重要任务是写好记叙文,它贯穿了初中教学的整个阶段。但现实却是,即便到了九年级,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故事仍然平铺直叙,缺少“看点”。

不久前,我对所任教的九(7)班44名学生做了一项调查,题目如下:

1.从以下与“写好故事”有关的问题中,选出你认为自己最难达到的一项。( )

A.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B.情节的丰富和引人入胜

C.语言流畅并较为生动

2.写出两篇你认为情节“最有意思”的课文题目。

第1题,选A的有8人,选B的有31人,选C的有5人。第2题,位列前三位的课文分别是《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和《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又对另外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该班学生的写作状况比我所任教的班级稍弱)的45名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结果第1题选A的有15人,选B的有25人,选C的有5人。至于第2题,位列前三位的课文分别是《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和《孔乙己》。

从调查结果中大致可以看出,学生渴望写好故事,但在写故事时还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情节的丰富和引人入胜”这一方面还很欠缺。

与此同时,我布置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写一个“故事”,写作之前,我没有给他们任何提示。批改时,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表现与调查结果非常接近,在情节的“有意思”方面比较欠缺,主要体现为:一览无余、毫无趣味的“直文”多,有点波澜、让人回味的“曲文”少。于是,我决定上一节作文课,试图引导学生探究方法,写出故事的“转”,从而使得文章“有意思”“有看头”。

二、以课为载体,探寻“转”的方法

我初定的课的题目就叫“写出故事的‘转’”,旨在引导学生探寻“转”的可行方法。课堂上,我首先呈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习作《见证奇迹的时刻》。这篇习作的选材、立意、语言等都挺不错,用它做例文不会伤害小作者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文章是身边人所作,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全文如下:

见证奇迹的时刻

①那是一节物理课,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房老师早早地放出了悬念,这节课上要让我们见证奇迹!

②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只见房老师把一枚鸽子蛋放在一个细口瓶上,那蛋像个调皮的孩子,惬意地躺在瓶口,完全不用担心掉进瓶里。接着,老师用热水浸热瓶子内壁,再把瓶子放进冷水中,小蛋似乎突然受到了一股来自瓶内的强大力量吸引,乖乖地滑入了瓶中。“哇!”我们发出了一阵惊讶的欢呼,多么神奇的实验啊!

③房老师面带挑战地问我们:“现在,谁能让它出来?谁来让大家见证第二次奇迹?”

④房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心里发虚,满脸通红。对我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呀!我慢吞吞地走向讲台,一边走一边思考应该如何操作。这太突然了,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我只好安慰自己,房老师选我演示,肯定是相信我,也是在考验我。我能否经受住这次考验呢?

⑤我必须先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气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可是,如何才能让那枚蛋再从瓶子里跑出来呢?如果瓶内的气体膨胀,是不是可以挤出那枚蛋呢?看着房老师期待的眼神,看着同学们鼓励的眼神,我心里还是有些发慌。我使劲地拍了拍瓶底,那枚蛋非但没有出来,我的手反而变得很疼。一计不成,我再生一计:往瓶子上浇热水,是否可以使蛋滑出来呢?我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在瓶底,认真地观察。它似乎有想要出来的欲望,但信心不够。于是,我加大了水量。在同学们惊讶的呼喊声中,那枚蛋像是获得了神奇的力量,一点点地摆脱了瓶口的束缚,最终出来了!

⑥这真是见证奇迹的难忘的一课!我不仅学到了一个物理原理,更懂得了一个人生的“原理”。同学与老师的热情鼓励也“胀”开了我内心无形的、窄窄的“瓶口”,让我走出了胆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篇习作开头有趣,结尾有意义,但中间部分特别是④⑤两段显得缺少波澜、缺少情味。所以,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把文章的中间部分修改好,使其能有“转”、有波澜。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发现“转”的方法,我从学生喜欢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两篇课文入手,投影展示其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图1、图2),引导他们思考:图中引起情节“转折”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图1 

图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经过思考和交流后发现,作者做了“加法”,适时地添加了“人”“事”“物”等内容,使得故事情节不断地转变。(图3、图4)

图3 

图4 

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且板书:加——人,事,物……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修改《见证奇迹的时刻》这篇文章的④⑤两段,适时加入“转”,让故事有点“波澜”。总结学生的修改意见,升格文如下:

①“我来!”话音刚落,机灵鬼小磊就已经出现在讲台边,他兴奋的笑脸仿佛已经在昭示他的成功了。

②只见他抓起瓶子,让瓶口朝下,小蛋滚到了瓶口。他做了个深呼吸,大喊一声“看我的!”,一记“铁砂掌”朝着瓶子底部拍去。只听“哎哟”一声,他疼得直甩手。再看那小蛋,稳稳地在那里,仿佛在嘲笑他的愚蠢。大家指着这冒失鬼,哄堂大笑起来。

③“我来试试……”物理科代表小王慢条斯理地站起来,慢悠悠地走上前去。“学霸”出手了!大家止住笑,静静地等待。可是——“慢着,你下去,我点人!”房老师手一挥,物理科代表只好悻悻地回位坐下。

④房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描着,我赶紧把头低下去,平日里就不敢发言的我此刻心里怦怦乱跳,祈祷他不要喊到我。可是,房老师锐利的目光偏偏停在了我脸上:“你!就你来!”

⑤我的脑子里“轰”的一声响,天哪,要出丑了!我低着头走上去,不敢看大家。“没事,不用害怕,不会爆炸的!”房老师幽默地说,“可不要学冒失鬼哦,先思考再动手。”他的眼里满是期待和信任。在大家的笑声中,我稍微放轻松了一点。

⑥我拿起玻璃瓶,回忆着刚才房老师的实验过程。这时,坐在前排的物理科代表向我使了个眼色,示意我看黑板上的课题——“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我豁然开朗了。刚才,房老师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使小蛋进入了瓶口,要让它出来,道理不是一样的吗?应该就是通过加热瓶子,使其中的空气膨胀,形成一股力量,将小蛋推出瓶口。对,一定是这样的!可是,我的手却哆哆嗦嗦的,想起上一次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破试管的情形,再看看眼前的瓶子、盆、水壶……我手忙脚乱,不知道先弄什么。这时,物理科代表又慢悠悠地举手了:“老师,我来做他的助手。”“好!这位科学家还真的需要一位助手呢!加油!”房老师一口答应了。看到“学霸”在我旁边,我彻底安下心来,把瓶子放入盆中,而“学霸”,则倒热水给瓶子加热……

这样,原文的④⑤两段变成了上面的6个段落。修改后的①②两段加了“机灵鬼小磊”,使情节发生了“转折”;第③段加了“物理科代表”,让故事有了“转机”;第④⑤两段增加了房老师的“别出心裁”这件事,让“我”的情绪“陡转”;第⑥段增加的“上一次实验失败”“物理科代表愿做助手”等人和事,让故事跌宕起伏。可见,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利用加法写“转”。

三、深入思考“转”的注意点

做加法时,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我们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来说明。请看图5:

图5 

上图呈现的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共有5次“转”(见序号):

①“转”——加“人”。祥子“苦干三年买新车”与“车被抢”这两个情节之间是如何实现“转”的呢?作者适时地加进了“人”,即“大兵”。没有大兵,就没有这个情节的“转折”;没有之前关于“战争”的传言,大兵的出现就显得突兀。所以,“做加法”需要适当的伏笔和交代。

②“转”——加“物”。车被抢走了,祥子也被拉去干苦力了,他怎么能再有买车的机会呢?看起来好像是“山穷水尽”了。这时,作者又巧妙地加进了“骆驼”这个物。祥子夜里找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走了3匹骆驼,卖了35元钱,故事于是有了“转机”。骆驼的出现、逃跑的时机需要作者精心设计,否则,就显得不合理。

③“转”——加“人”,加“物”。祥子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钱怎么会被人一下子敲诈走了呢?作者这里加了几个人——“曹先生”“高妈”“阮明”和“孙侦探”等,还加了“储蓄罐”这个物。祥子给曹先生做包月,有了较为固定的收入;高妈一直好心地劝祥子把钱“放”出去,“钱能生钱”,祥子虽然动心,但始终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手里最安全,所以,他有点钱就塞到那个储蓄罐里;最后,因为阮明出卖曹先生,祥子才被孙侦探敲诈,他的积蓄被“连根端走”了。在情节转折处加几个人、加什么样的人,也是需要精心安排的,否则,故事情节就会不“圆融”,就会让人觉得“失真”。

④⑤两处“转”——加“人”,加“事”,加“景”。虎妞的出现,祥子与虎妞的结婚,使得故事重起波澜。尽管车是虎妞买的,但祥子总算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后来,小福子(“人”)出现,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景”)拼命拉车并因此病了两个月,花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钱;虎妞难产(“事”)又使祥子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车,重新变得一无所有。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加法”写出“转”,除了想象的能力、叙事的技巧和语言表达等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转”有方向——围绕中心,服务主题。《骆驼祥子》中,为使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有致,作者加进了一些人。这些人是随便加的吗?当然不是,必须围绕中心,为表现主题服务。无论是大兵还是孙侦探,甚至虎妞、小福子、曹先生等,都是跟“祥子买车”这条主线有冲突的,有冲突才有改变,有改变才有“突转”。小说的主题是“那个世道不会让好人有好日子过”,这些添加的内容必须要为表现这个主题服务。

二是“转”得自然——合乎情境,合乎背景。“转”的设置要力求自然、合理,不能让人觉得生硬、突兀。《骆驼祥子》中,祥子拼命拉车赚来的钱怎么会被大兵抢去的呢?这个大兵是从天而降的吗?当然不是,作者在这个情节的前面悄悄地埋下了一个伏笔,即“关于战争的传言”。如果没有这个“传言”,这两个情节转起来就显得非常突兀、不合情理。

此外,“转”的设置还要合乎人物性格。《骆驼祥子》中,如果作者设置这样一个情节:虎妞结婚后成了贤妻良母,为了祥子,她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与祥子好好地过日子。这样的情节恰当吗?肯定不恰当。因为虎妞在车场那个环境里长大,刘四爷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养,导致她的性格大大咧咧,因此,她是不会变成贤妻良母的。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能认清学生的写作现状,要从他们熟悉的课文中或经典的作品中提取切实可“仿”的方法,为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服务。

名师简介

许帮正,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三角基础教育初中物理学科专家,无锡市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副校长。主持的课题《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评价研究》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现主持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的构建》。曾获江苏省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多次参加无锡市中考命题。

猜你喜欢

虎妞瓶口骆驼
虎仔和虎妞
我家的小猫
神奇的瓶子
吸管钓鱼大赛
我家的虎妞
大骆驼
骆驼
我家的虎妞
小蜗牛储物盒
彷徨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