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9-09赵荣忠魏丽丽

河北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性休克休克输液

赵荣忠 魏丽丽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河北 沧州 061001)



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赵荣忠魏丽丽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河北沧州061001)

目的观察输注加温液体及参附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的复苏效果。方法将25例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4例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快速补液、保暖措施。治疗组1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加温输液及参附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行连续心电、血氧和血压监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体温、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变化及患者复苏达标时间、30 d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就诊后10 min内体温继续下降,之后体温缓慢回升;治疗组患者就诊后体温快速回升,且就诊后10、20、30、40、50 min内体温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就诊后平均动脉压均缓慢回升,但治疗组就诊后第20、30、40 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就诊后休克指数均缓慢下降,但治疗组就诊后第20、30、40、50 min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苏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30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补液相比,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有助于缩短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复苏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休克,创伤性;体温变化,复温

低体温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凝血机制障碍、血黏度增高、酸中毒、感染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等,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维持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快速补液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临床中常规输液是将药物在室温下直接输入体内,但输入大量低于生理体温的液体反而会进一步导致机体热量丢失,加重休克低体温的症状。近年来,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对机体的损害越来越多的引起国内外医务工作者重视。研究显示,加温输液对于休克的抢救治疗有较好的效果[1]。参附注射液作为国家急诊必备中成药,其在休克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对11例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患者实施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并与常规输液治疗1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纳入标准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符合中、重度休克的诊断标准,且并发低体温(肛温≤35 ℃);休克指数>1.5[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少尿或无尿。

1.1.2排除标准排除外接诊时无呼吸、心跳者;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慢性基础病者。

1.2一般资料全部25例均为我院急诊科抢救治疗的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4例为2013-12—2014-12期间收治的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3~46 岁,平均(37±0.3)岁;其中股骨干骨折4例,骨盆骨折2例,多发骨折3例,肠系膜破裂3例,肾损伤2例。治疗组11例为2015-01—2016-01期间收治的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3~46岁,平均(37±0.4)岁;其中股骨干骨折2例,骨盆骨折2例,多发骨折3例,肠系膜破裂2例,肾损伤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快速补液、保暖措施。治疗原则参考《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2],复苏目标为平均动脉压≥65 mmHg(8.65 kPa)。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准备下一步治疗,包括手术治疗。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加温输液即在补液的过程中将所有输液管缠绕在加温输液器(梁山县康乐输液加温器厂)上,使液体进入患者体内时与正常体温接近(维持在37 ℃左右)。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116)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4观察指标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行连续心电、血氧和血压监测,使用美国SPACELABS 90651A型监护仪及配套热敏电阻体温仪监测肛温。记录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体温、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并进行比较;比较2组患者复苏达标时间、30 d死亡率。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2]。

2 结 果

2.12组患者体温、平均动脉压及休克指数比较见表1、2、3。

表1 2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 ℃,±s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患者就诊时体温无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就诊后10 min内体温继续下降,之后缓慢回升。治疗组患者就诊后体温快速回升,且就诊后10、20、30、40、50 min内体温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 ±s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患者就诊时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均缓慢回升,但治疗组上升速率高于对照组,就诊后第20、30、40 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休克指数变化比较 ±s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患者就诊时休克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均缓慢下降,但治疗组下降速率高于对照组,就诊后第20、30、40、50 min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复苏达标时间及30 d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复苏达标所需时间(41±8.9) min,对照组(25±5.2) min,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 d死亡1例(7.14%),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组无死亡病例,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低体温是指患者的中心温度(core temper,Tc)<35 ℃,多测自直肠、食管、膀胱等部位,以直肠测温较方便。一般分为轻、中、重3度,34 ℃

因此,在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针对低体温的复温治疗是有意义的。复温方法包括体表复温法及中心复温法。临床实践表明,体表复温效果不佳。这是由于体表复温只能达到机体浅层及中层的复温,心脏复温困难,以致心脏不能搏出足够的血液供应外周组织需要,从而引起外周循环衰竭[6]。因此,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中心复温法,该方法包括体外循环复温技术、体腔灌洗复温技术、恒温加热器加热输入液体及血液制品技术。前2种方法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限。动物实验[7-8]证明,加温输液有助于改善休克期烧伤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机体微循环,缩短低体温持续时间,提高了组织摄取和可利用氧的能力,促进有氧代谢;温热液体复苏还有助于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更有利于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改善。临床报道显示,对严重创伤后紧急手术的患者给予加温输液输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缩短ICU滞留时间[9]。汪涛等[10]研究显示,加温输血输液可以改善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机体组织灌注、氧供及凝血功能,减少器官衰竭,降低寒战发生率。黄国亮等[11]研究显示,加温输液救治能够明显提高机体中心温度,纠正凝血异常,减少代谢产物堆积对器官、组织的损伤,减轻组织细胞缺氧。温热液体进入体内还能促进内脏血管扩张,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快速重建组织灌注,避免缺氧时间过长和氧债积累[12]。

创伤性休克发并低体温属于中医学“厥脱证”范畴,主要病机是气血逆乱,血行障碍,内闭外脱,阴阳不相顺接,其病情演变是由气及血,由阴涉阳,由厥而脱,由脱而亡[13],治疗的关键是回阳固脱。参附注射液是根据《妇人良方》中参附汤(人参、附子、生姜、大枣),取红参、附子组方而成,具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阳气暴脱、手足厥冷、头晕气促、汗出脉微欲绝等证。方中红参性味甘温,能振奋元气,复脉固脱,回阳救急,又善补脾益肺,滋阴益血,为扶正补虚之第一要药;附子辛热,纯阳燥烈,补火助阳,可通行十二经脉,温一身之阳气,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甙和乌头碱,具有强心、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并能通过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而发挥温和的升压稳压、调节心率、抗炎等作用;能通过对抗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血液流变性增加,从而改善微循环,迅速恢复休克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组织氧分压含量,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保护脏器功能;能对凝血系统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促凝、抗凝、纤溶、抗纤溶、止血等各功能的动态平衡,促进休克低体温的恢复[14-15]。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常规输液治疗相比,患者在输入加热液体后伴随体温的快速回升,其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均得到较快改善,缩短了在急诊室的抢救时间(P<0.05)。 低体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休克的一种症状,它还可加剧创伤后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快速补液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复温将有助于提高休克复苏的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加温输液简便易行,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补液的休克患者,联合参附注射液能迅速改善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灌注,疗效显著。

[1]陈宝婷,魏小婷,高龙海.加温输液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7):559.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8):129-134.

[3]Dirkmann D,Hanke A,Görlinger K,et al.Hypothermia and Acidosis Synergistically Impair Coagulation in

Human Whole Blood[J].Anesth Analg,2008,106(106):1627-1632.

[4]谭清彦,王德昌.创伤后低体温与复温[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6-58.

[5]郑光峰,赵汉平.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0):1865-1867.

[6]管佳慧,魏薇萍,金霞.创伤后低体温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29-2630.

[7]谭清彦,杨传山,冯玉芳,等.加温输液对兔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4):298-299.

[8]任利东,刘旭东,李德溪,等.复苏液温度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9,13(5):358-361.

[9]汪飞翔,张林珍.加温后液体复苏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2):1332-1334

[10]汪涛.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加温输液输血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2):78-80.

[11]黄国亮,吴耀建,元智昊,等.应用加温输液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318-320.

[12]李娜,倪元红.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1,24(4):54-57.

[13]张雄辉,张火林,黎惠金,等.参附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28-29.

[14]蒋国平, 文怀, 雷李美,等. 参附注射液对多发创伤并发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0):1127-1129.

[15]唐子人,李春盛.参附注射液对低血容量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输送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10):1954-1957.

(本文编辑: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7.032

赵荣忠(1974—),男,主治医师,学士。从事急诊科临床诊疗工作。

R441.9;R443.5

A

1002-2619(2016)07-1078-04

2016-06-25)

猜你喜欢

性休克休克输液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