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6-09-07张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

张兵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梗死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评定结果、治疗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和相关评分(CS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相关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和相关评分(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评分(MAS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依达拉奉;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26-04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死亡率,可达5%~15%,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状况。由于血栓特性,也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而引发脑血管痉挛,风险性较高。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组合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如何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研究对82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48h内,治疗前未使用过脑保护剂或溶栓、抗凝治疗,研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51~73岁,平均(62.5±4.6)岁,病程3~11h,平均(6.5±2.1)h,观察组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50~75岁,平均(62.8±5.1)岁,病程3~12h,平均(6.6±2.3)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万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H20080056,规格20mL:30mg)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6626,规格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

观察组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058882,规格5mL:0.2g)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将0.4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H37022753,规格500mL:25g)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

1.3观察指标

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评定结果(CSS评分、NIHSS评分、MAS评分、ADL评分)、治疗情况(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或死亡、治疗总有效)、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皮疹、发热、肝功能异常)。

1.4评定标准

CSS评分标准:中国卒中量表,满分19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NIHSS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MAS评分标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满分48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ADL评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考Batthel指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临床效果的评定标准:参考NIHSS评分,(1)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3)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5)恶化或死亡。NIHSS评分增加>18%或死亡。(6)治疗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评定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50例、进步13例、无变化1例、恶化或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32例、无变化7例、恶化或死亡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