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研究*1
——以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为例

2016-09-06陈勇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基础教学法

陈勇(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 楚雄 675000)

“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研究*1
——以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为例

陈勇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 楚雄 675000)

在功利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以下简称“基础”课)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大学生对“基础”课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础”课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再不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特征的传统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既注重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将难以走出“基础”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为此,楚雄师范学院全面实施了涉及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在内的“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这种改革可以概括为“教师讲+学生动+展示检”,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以互动改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础”课;教学模式;“践行式互动教学法”

全国各普通高校均开设了“基础”课,该门课程内容繁杂,实际上课时间不超过45学时,加之社会大环境和教学对象发生的较大变化,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透重点,讲清难点,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对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特征的传统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本文将结合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实施四年以来的情况,就“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路径、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践行式互动教学改革的设想,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基础”课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表现在:

(一)教材层面

大学“基础”课教材内容与中学的思品课有所重复,体现不出深度的递进性和广度上的拓展性,各门大学思政课程间的内容也有重复,还有就是教材关注社会现实不够,难以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层面

相当数量的教师沿用的还是简单灌输、枯燥乏味、缺乏互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平等,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讲什么、怎么讲、考什么、怎么考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说了算,学生无任何发言权,教学的关注点是教师“怎么教”,而非学生“怎么学”。教师或者仅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或者虽然使用课件但课件制作却不够新颖、脱离现实、逻辑混乱,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对社会现实与书本中存在的矛盾,很多教师或者避而不谈,或者谈得太多,难以把握好“基础”课教学中的“度”,不能给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

(三)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观念转变的新时期,功利主义凸显和道德的泛化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正经受着巨大的冲击,甚至扭曲。[1]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道德和信仰的认同,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取单向灌输而非双向交流的方式授课,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学习缺乏主动性,完全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学习方法得不到高质量的培养。这使得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基础”课空洞无聊、与自己的将来关系不大,于是不带课本、课堂上玩手机、讲小话、打瞌睡、看课外书、做专业课作业、不参与问题讨论甚至点名后找机会逃离教室等现象屡见不鲜。

总而言之,“基础”课缺乏说服力、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探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知识完型的需要[2],造成了大学生对“基础”课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或消极应付的现象,“基础”课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的路径

(一)实施“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

“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该着眼于以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带动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达到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楚雄师范学院从2010年9月开始实施“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四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特征、教学主体的行为反应和实现途径上均存在重大差别 (见表一)。之所以实施“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经过中学阶段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对于如何做人的知识并不缺乏,他们缺乏的是如何把知识变成践行的自觉意识。二是传统教学法过于注重单向“灌输”,而该教学法则力求“灌输”与“启发”的双向平衡,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含新生与老生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面对面互动,网上互动来实现。“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本质上属于“教师讲+学生动+展示检”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即教师主要是把教材内容优化整合后进行精讲,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学习,在课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践行教材内容,并通过在课堂内展示践行情况,以检验践行效果,放大践行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

“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至少在以下五大方面均有创新:

教学理念上,重视后喻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这是互动教学的前提,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内容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在保持知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整合,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提倡模块化教学,将除绪论和结束语外的1-8章分为三大模块,其中,第1-3章为思想教育篇,第4-5章为道德教育篇,第6-8章为法治教育篇,以利于在有限的课时内讲透重点,讲清难点,给践行式互动教学留出时间。

教学方法上,由僵化变为灵活,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思想教育篇和道德教育篇,既靠老师的讲解和案例教学,更靠学生的互动和实践,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学生制作PPT上台讲课、模拟法庭、主题实践、写读后感、发布热点新闻等。而在法治教育篇,则以教师讲为主,其中穿插很多经典和热点案例,并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提升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树立学生的法律观念。

教学模式上,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践行式互动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动、展示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划分学习小组,设立班组长,建立班级QQ群,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和视频光盘资源,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评价方式上,由闭卷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变为多元化、立体式、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 (写一篇期末论文)两大部分组成。

为便于“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在全校所有班级统一实施,教研室专门编写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手册》,将践行式互动教学管理模式、班干部的产生及其职责、本门课总评成绩的构成及其计算、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的提交、公平性保障、每周的教学任务安排与进度、践行式互动教学参考资料 (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或做PPT讲授的参考题,实践活动的选题,推荐阅读书目,网上教学资源等)、笔记记录页、课后作业、关于该手册的使用说明、学生平时成绩与评语表等具体要求细化于其中,按每届大一新生人数印制,免费提供给学生,学生的课堂笔记就记在该手册上,每年均根据使用情况对手册进行修订。该手册可以说是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的最大亮点。

限于篇幅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

表一 传统教学法与践行式互动教学法的对比图

表二 “基础”课的总体框架

(二)在“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中注重对“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

不改革高考制度就无法改变高中教学模式,同样,不改革“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就无法改变大学“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因此,改变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主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创新多样化的既体现学习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成为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能否成功的保证。为此,楚雄师范学院的“基础”课自2010年9月起就取消了沿袭多年的以闭卷考试为主、“一考定成绩”的期末考试,代之以既体现学习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记录平时学习和品行表现作为过程性评价,以期末论文来体现学习成果。学生本门课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论文两大部分构成,具体做法如下。

2012、2013年的做法是: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5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笔记成绩×40%+小组展示活动成绩×40%+个人发言成绩×20%)+(加分总和-扣分总和)。其中,平时成绩记入教学手册所附的学生平时成绩与评语表 (见表三),一共包含四项:

①课堂笔记 (占平时成绩的40%),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取若干次得分之和的平均值为该同学的课堂笔记成绩。

②课堂小组展示 (辩论、模拟法庭、派小组代表上台讲授等,占平时成绩的30%),按直接参与小组展示的次数以90分、80分、70分、60分四等记分,不参与、不配合者记0分。

③个人发言 (讨论,即兴小辩论,占平时成绩的30%),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形式有课堂发言、班级QQ群或小纸条发言、短信等,发言次数多于1次者,取若干次得分之和的平均值为该同学的个人发言成绩。因大班人多无法保证人人均有发言机会,故从不发言者除特殊情况外,记60分。

④加分与扣分

A、加分包括:a.班长、副班长考核奖;b.组长考核奖;c.优秀组员奖;d.最佳表现奖(加2分/次);e.手册记录特等奖;f.做好事 (如:扫教室、拾金不昧或助人为乐等视具体情况记1-3分)。

B、扣分:迟到、早退扣2分/次,缺旷扣5分/次,缺旷超过3次者,总分不及格;其他违纪行为 (主要由宿管科提供)酌情扣分 (如:不参与宿舍值日扣2分,晚归扣3分);不按时提交作业,扣2分/次,缺交作业扣5分/次。

平时成绩的记录和考核分别由任课教师、正副班长、组长分层次负责,任课教师考核正副班长,正副班长考核组长,组长考核组员。学期结束时,提交管理手册和期末论文给任课教师,由其批阅论文、审核班组长计算的平时成绩,形成总评成绩并上报及归档。

表三 “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学生平时成绩和评语表 (2012、2013年用)

2014年的做法改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作业×5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笔记成绩×30%+课堂小组展示成绩×30%+个人发言成绩×30%+社会实践及体验成绩× 10%)+(加分总和-扣分总和),平时成绩记入“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学生平时成绩和评语表(见表四)。

针对程序有些繁琐、不便操作,并且加分后会出现超过100分的情况,2015年“基础”课教研室又对之前的规定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其简化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核× 4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笔记成绩+教学互动或实践活动成绩+考勤成绩)/3,平时成绩的各项组成部分直接记在教师的记分册上,不必再记入专门的表格。此次教学手册修改的一大亮点是为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践行式互动教学参考资料,包括:课堂讨论参考题、辩论参考题、演讲 (或讲授PPT)参考题、实践活动的主题、推荐阅读书目、网上教学资源等,大大方便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此外,此次关于平时成绩的修改还有以下几处大的变动:

①课堂笔记。此次改动将之前的评分主要由组长进行、任课教师抽查改为由任课教师至少批阅三次,以百分制记分,在90分 (含90分)以下记分,取三次的平均分作为课堂笔记的成绩,避免了组与组之间评分标准的差异造成的一个班级范围内的不公正。

②教学互动或实践活动成绩。一学期中,每位同学只要参与过讨论、演讲、辩论、上台展示PPT、模拟法庭等教学互动活动之一,或者教学手册所列实践主题中的任何一项,或者提交一篇读后感,即可以该次成绩作为教学互动或实践活动成绩;参加过多项活动者,取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该同学的教学互动或实践活动成绩,教学互动或实践活动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在90分 (含90分)以下记分。此种改动既鼓励了同学参加教学实践或互动或阅读课外书,又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搞千篇一律。

③考勤分。考勤分基础分为90分,迟到、早退扣考勤分5分/次,缺旷扣考勤分10分/次,缺旷超过3次者,该门课不及格。为调动积极性,一学期中各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以及担任正副班长、组长且认真履职的同学,由任课教师在考勤成绩中酌情加分。此种改动使得出勤率有保证,这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基础。

关于期末考核,虽然还是以写论文的形式考核,但其占期末考核的比重由50%降至40%,更加凸显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表四 “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学生平时成绩和评语表 (2014年用)

三、“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实施“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以来,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教学呈现出四个变化:学风有好转,思想有转变,能力有提高,师资有提升。学生初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比如,以前上课无人记笔记,而现在却记得很认真、甚至还在教学手册预留位置不够记时加页记录。学生的期末论文结合现实、选题广泛,涉及爱国主义、大国关系、医改、理想、责任、亲情等等。为了进行小组展示,有的同学从头学习PPT制作,有的同学放弃周末自制道具、参与模拟法庭的彩排,不少同学学会了写作常见法律文书,了解了庭审的程序,提高了法律意识,提升了综合素质。教师则从批作业、出试卷、阅卷、装订试卷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践行式互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相关教师受邀到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年会和云南省高等院校德育研究会年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先后有大理大学等六所高校思政部的老师到我校就该教学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该门课于2015年底通过“省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验收。

(二)“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存在的不足

楚雄师范学院“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存在问题

“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与学校的一些教学管理制度之间会发生冲突。比如,践行式互动教学方式与以量化卷面考试为主的教学检查表格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记分册也无法适应践行式互动教学的需要。另外,当同学成绩不及格时,难以像过去的卷面考试一样来补考,只能选择重修,而重修时这部分同学又难以和下届同学跟班学习,所以无法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还有,部分院系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想不来就不来,随意缺旷,而大班开课,学生任选又使得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导致一部分学生不参与互动教学。

2.践行式互动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有待加强

(1)学生与教师的素质均有待加强。软件上,既有教学对象学生能力的不足,也有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就学生而言,一些班干部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差,比如不会制作PPT,不会发邮件,不会对文件进行打包,或是主动性不足,造成延误,或是评分标准把握不当,导致部分同学考核结果失真。就教师而言,主要是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还无法适应全方位教学改革的需要,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以及教学研究、教改试验有待加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走出去”和“请进来”方面仍大有潜力可挖。

(2)教学及办公环境有待改善。硬件上,教研室的办公场所无法完全满足教研讨论、公开课等需求。上课时的不少教室的投影仪、电脑或者话筒等频繁出故障,专人管理又不到位,影响了“践行式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一些在大教室上课的班级因桌椅无法挪动,又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购买所需道具,而使得模拟法庭和辩论赛难以大范围开展。

四、完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的设想

(一)以省级精品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每年都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师生践行式互动教学手册》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力争在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效果的持久性和团队精神的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尽可能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校园网和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平台的访问量,让精品课资源能真正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并在此过程让“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同行投入到“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中来,切实提升“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历提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教学能力的提升才应该成为核心内容。在这方面应该深入挖掘“走出去”和“请进来”方面的潜力。比如,上海大学李梁教授的团队就有一套很好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应该将这样的团队请进来,多向他们取经学习,提高我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水平。我们也可选拔一些教师,把他们送出去,到有特点的高校访学或进修,并争取机会参加一些高级别的思政课教师培训。此外,要给年轻教师压重担,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为“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打好人才基础。

(三)要与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目标相适应,积极探索“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笔者认为,“基础”课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作用。比如学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的选题查找资料做课件,要能上台演讲,要能即兴辩论,要能就某个社会热点独立发表见解,要会撰写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简单的合同等常见法律文书,甚至在家庭或亲友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能够代理一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权利义务关系简单的诉讼,在这些“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总之,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既体现学习成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的“基础”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以互动改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正是“基础”课“践行式互动教学法”改革的真谛,它有助于我们走出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困境,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有价值,让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

[1]蔡扬波.地方高校“两课”教学困境及化解路径[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2011,(21).

[2]陈秉公.“两课”改革要理清的几个范畴[N].光明日报,2004-05-20(B1).

(责任编辑刘祖鑫)

Reform of“Basis”Course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1uation Methods -A Case Study of“Basis”Course“Practica1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Reform of Chuxiong Norma1 University

CHEN Yong
(Chuxiong Norma1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uti1itarian increasing1y serious background,“the ideo1ogica1 and mora1 cu1tivation and 1ega1 basis”cours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Basis”course)is unconvincing unattractive,co1-1ege student on the“Basics”widespread resentment has become an indisputab1e fact,teaching“Basis”course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difficu1ties.If we do not reform the traditiona1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1uation methods of teacher-centered,c1ose examination by rote,and rep1ace them with a new“Basic”course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1uation methods,which student-centered,not on1y focus on 1earning outcomes and more focus on 1earning process,then it wi11 be difficu1t to get out di1emma which“Basic”course teaching faced.Therefore,the reform of“Basis”“Course”“Practica1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was carried out wide1y in Chuxiong Norma1 University,this reform invo1ves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1uation methods,the“Basis”“Course”“Practica1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reform that can be summarized as“Teacher’s Lectures+Student′s Practice+Testab1e shows”,It is through practica1 abi1ity to improve students′ideo1ogica1,mora1 and 1ega1 qua1ities,through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re1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and achieved remarkab1e resu1ts.

“Basis”Course;teaching mode1;“Practica1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G652.41

A

1671-7406(2016)04-0093-07

2016-01-10

陈勇 (1972—),男,楚雄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法学。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基础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