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现失衡: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电视新闻景观
——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为例

2016-09-06杨明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男权新闻节目媒介

杨明明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再现失衡: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电视新闻景观
——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为例

杨明明

(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背景出发,综合运用定量研究与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探讨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栏目中对女性形象的再现和解读,认为再现失衡是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在塑造女性形象、传播女性声音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

再现失衡;河南新闻联播;女性主义

一、引言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以女性独特的视点与体验来观照社会现实生活,在电视传播领域,其关注的焦点是媒体在性别角色上的呈现与建构。电视所进行的传播不仅再现了社会性别的状况与地位,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电视传播本身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1]。在现实生活中,电视媒介正是通过定义和操控不同的新闻框架(女性呈现的频率、方式,对女性题材的遴选、报道的角度等)来影响并建构着真实社会中女性群体的生存境况。《河南新闻联播》作为一家省级卫视的时政新闻栏目,拥有独特的政治地位与强大的舆论宣传功能,其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定位与建构,在正确塑造女性形象、传播女性声音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所关心的实质问题出发,综合运用定量研究与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2015年 12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一个月的《河南新闻联播》节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当代中国电视新闻景观对女性形象的再现和解读,并以此来分析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在塑造女性形象、传播女性声音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形象再现失衡:女性话语权的消减

所谓话语权即是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形态和意见、价值观等主观意识形态内容的表达[2]。话语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在媒介生态环境下,女性的媒介话语权,蕴含了法制语境下女性群体作为平等的自然人,对其基本人权与宪法权利的核心诉求,是女性群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自身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社会形态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福柯认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套意识形态话语,反映着潜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力结构。基于此,对大众传媒的新闻生产进行考察,新闻媒体的新闻节目生产具有双重意义,生产新闻资讯的同时,一定意义上也是在生产着“话语”。话语即权力,毋庸置疑,新闻媒体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女性群体的吸收与再现,包括对女性形象再现的剪辑方式、时长、频率等,不仅影响着大众对于女性的认知,重塑着女性的自我定义,更代表着女性群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话语权的多寡,是衡量媒介如何反映并强化真实社会中的性别意识的重要维度。

1. 再现频率低:女性形象被忽视

新闻节目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具有公共属性,是全体公民沟通彼此、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属于全体公民的公共领域,在形象再现和话语表达上理应吸收不同种族、职业、性别甚至信仰的群体,并力求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群体的肖像与生存发展状态。然而以《河南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节目在再现女性形象时,与男性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失衡现象,统计2015 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一月的《河南新闻联播》节目,节目中被采访出镜者的身份种类与性别统计如表1所示。为力求准确,方便统计,这里我们选择四种不同的身份界定规则:政治精英为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人,包括省级领导,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党政团体负责人等;焦点人物指的是明星人物(体育明星、演艺明星等)、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罪犯和一定时期内焦点事件中的人物;普通工作者指的是指拥有固定职业并处于劳动状态的人;普通群众指的是报道中游离于家庭场合之外的又不同于普通工作者的人。

表1 身份种类与性别交互表

从性别角度看,男、女累计频率比为 2.4:1,男性的再现频率是女性两倍多,其中,男性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政治精英218,普通工作者181,焦点人物81,普通群众 21,女性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普通工作者89,政治精英54,普通群众42,焦点人物24。纵向来看,除了普通群众之外,无论是政治精英、焦点人物还是普通工作者,女性的再现频率明显低于男性。

传播研究表明,大众传播的信息包含着不同框架下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群体生存境况等意识形态,并以此来影响、界定、改变个人的价值和行为,基于此,大众传媒在新闻的制作与播出过程中本应力求遵循公平、客观、真实的原则。然而从样本分析来看,我们嗅到的却是陈腐的、本应式微的价值观和性别观念气息:女性在媒介选择时较之男性处于不利地位,女性群体在新闻媒体再现上遭到了男权价值的消解,即被责难、被琐碎化,或根本不被呈现。这种媒介再现的非理性无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处于文化边缘和流浪状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起到压制、约束、监控的作用,从而模糊男女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把社会纳入男权文化体系中去,使女性的声音愈来愈微弱[3]。

2. 再现失真:女性形象被刻板化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4]。随着新时期法治的推进与社会的多元化进程,女性已然成为与男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平等分享社会权利和人生价值意义的群体,电视媒介理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上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维的向度,并以此来描摹现代社会更具丰富复杂的多元女性世界。然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却是单一、老套的刻板印象。陆晔曾将这种男权统治下的媒介女性简单刻画概括为“不是传统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中顺从、被动、忍让的形象特征,就是缺乏女性应有的自然存在和精神内涵、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女英雄’‘铁姑娘’”[5]。女性形象在媒介再现时失真,被刻板化。

2015年12月10日的《河南新闻联播》在《晒晒我们的结婚照》节目中报道了一对修建红旗渠时的夫妻——康加兴和徐生芹,并将其标题拟为《铁姑娘和她的白马王子》予以播出,为了佐证我们的观点,我们看一下这个节目的部分解说词:

这张珍贵的合影就是修建红旗渠时当地的一名记者为俩人拍摄的,也是俩人几十年相依相伴中唯一的一张合照,回忆起对妻子的第一印象,康加兴说是铁姑娘。

康加兴:“(她)自己推着那独轮车,一车能推800斤,就她,八个劳力抬那个大石头,她是领杠子的。”

康加兴在县水利局从事水利测量工作,参加当地的水利工程时,在工地上认识了徐生芹。俩人原定于1960年3月上旬结婚,没想到当年2月,他们双双接到了赶赴红旗渠工地的通知。

康加兴:“她说那咱走吧,咱往红旗渠上走吧,这是大事,修红旗渠是全县人民的大喜事呀,咱推迟婚期,干脆咱不结婚吧,咱修成红旗渠了再结婚。”

徐生芹:“就是一心想着完成任务,再苦再累都不说苦,不讲重。”

当时,《红旗渠简报》和当地报纸都报道过两个人不修成红旗渠不结婚的决心和事迹,1958年至1966年,《新乡豫北导报》和临县的报纸以《刚毅的姑娘徐生芹》为题报道过她的事迹。

康加兴:“那时候在水利上,称她是‘水利站的穆桂英’,红旗渠时称她为‘铁姑娘’。”

离开红旗渠的铁姑娘为了支持丈夫工作,独自在农村种了11亩地,还要照顾6个孩子,妻子的付出让康加兴非常感激,采访中徐生芹拿出了一条珍藏了近40年的蓝色围巾,她说这是年轻时丈夫当年买给她的,当时花了15块钱。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正面形象,节目一直突出并强调的是徐生芹“铁姑娘”的形象。我们不难知道这个“铁”字背后蕴藏的深意:“推 800斤独轮车、领杠子、种11亩地”,因为这些活动本应该都是男性操持的,徐生芹作为一名女性(而女性本该是操持家务、相夫教子)驾驭了这些事情,所以不平凡,所以值得赞扬,节目制作者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可见一斑。另外,节目制作者在选择女性正面形象时,往往是基于男权社会中对女性建立起来的道德评判标准,来建构女性角色的意识观念和行为价值,把奉献、宽容、无私、牺牲等行为模式视为女性的最高境界,本文的徐生芹正是基于“牺牲、奉献”这种品质才得以称赞。在这种对女性群体刻板印象的驱使下,电视新闻节目聚焦的女性性格千篇一律,特征不外乎或贤惠淳朴、舍己利人,或乐于奉献、勤劳善良,这种刻板印象在外在特征上难以观照真实社会中女性群体的多元化,更无法勾勒本该丰富、多变、细腻、复杂的女性内心世界。

电视媒介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组织化的公共媒体,经其所传播的资讯与信息,通过累积效应可以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参与社会性别建构过程的媒体对女性呈现的频率、方式上的偏差自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建构着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性别认同。然而媒介再现给我们的却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与偏差:在量上严重消减,在质上,则严重失真。

三、形象重塑:再现失衡的变通之道

要扭转女性群体媒介再现的失衡现象,我们应追根溯源,从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过程进行考察。

1. 重建社会性别意识

从根源上来讲,电视媒体之所以出现对女性形象再现的失衡,是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中奉行男权主义的性别歧视所致。男权主义的核心表征即是在社会价值体系、自我认同建构、道德与规范等多方面规范和操控着女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把男性尊崇为社会文化的主体是男权社会奉行的主流价值,这种价值在文学领域往往塑造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式的男性人物,肩负着人类的文明与命运,而女性则充当着男性的配角与附庸,在随意的书写与歧视性的叙事中被扭曲。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再现的失衡局面,正是这种扭曲的社会性别意识在电视媒体中的流毒,因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致使女性在媒体再现时总是处于边缘角色和缺席地位,没能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力。基于此,重建社会性别意识,全社会广泛动员、积极自觉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氛围对女性形象的重塑至关重要。同时,女性自身应该积极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自觉摆脱男权话语的阴影,其自身要认识到女性作为人格独立的自然人,应该具有专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非男性的附庸,应该具有多元化的形象,而并非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式的传统角色。勇于改变陈规定型,培养性别敏感和性别自觉,勇于批判质疑陈旧的社会性别意识,只有这样,现代社会性别观念才能平等发展。

2. 提高女性在媒体行业管理层的比重

王岳川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现代社会文化工业考察后提出“男性所具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使他们毫不费力地在文化领域拥有了文化符号体系操纵权,话语理论创造权和语言意义解释权”[6]。据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 2015》显示,尽管女性在新闻采编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男性(56:44),然而男性在管理决策层仍然占优势,达到七成左右(69.2%),更能说明问题的是75%的女性被调查者和 57.1%的男性被调查者的上级领导(以部门正职为准)均为男性。这种女性在新闻媒体管理决策层缺席的状态,致使女性不能有效参与媒体组织的日常运作与管理,而男性的管理决策者又往往从男性的角度来思考、权衡、设计媒体的报道框架,很难切入女性的关怀与意识。基于此,提高女性在媒体行业管理层的比重,让媒体真正能够代表女性发声,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才真正能够保障女性群体媒体再现的真实与自身权益的维护。

3. 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塑造社会群体对女性认知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局部社会的放大器,可以将私人的、隐秘的、偏远的人物与事件在荧屏上放大,从而传之四海,进而达到塑造社会文化生态的目的,在这个将局部社会放大的过程中,媒介从业人员(记者、编辑、总编等)无疑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因此媒介从业人员自身要培养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必须意识到社会性别平等对女性话语的重要性。媒介从业人员要以谨慎、科学、公平的态度来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编辑与谋篇布局,把女性作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同时注重将妇女作为一个独立的、积极的力量来表现,扭转和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向大众传播、引领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意识,应该内化为每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心里的道德尺度和职业规范。

四、结语

再现失衡是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在再现女性形象时的主要问题。女性群体的媒体再现有着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厚的生活积淀,尽管媒体在选择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知识建构,女性的全面再现也具备诉求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资源,应该积极肩负培育男女平等的社会责任,创造条件使传媒中缺失的女性话语权逐步回归,从而为现代女性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

[1] 王蕾.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偏差”[J].新闻界,2006(4):80-81.

[2] 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3] 姜红.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15-22.

[4] 卜卫.媒介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6.

[5] 陆晔.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新闻大学,1997(1):32-36.

[6]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84.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Imbalanced Representation: A Feminist Perspective of a Phenomenon in TV News with “Henan News” on Henan Satellite TV as an Example

YANG Ming-m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eminist media research, this paper, by a method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text analysis,studies the repres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Henan News” on Henan Satellite TV, and concludes that imbalanced represent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in China's TV news when female images are shaped and female voices are spread.

imbalanced representation; Henan News; feminism

G206.3

A

1009-9115(2016)04-0083-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4.020

2016-05-06

杨明明(1991-),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传播。

猜你喜欢

男权新闻节目媒介
Myth and Mechas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从古典到西洋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