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察实录与启示
——以南京市L小学为例

2016-09-01庄舒涵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改革

● 庄舒涵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观察实录与启示
——以南京市L小学为例

●庄舒涵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于教学改革成效的研究是落实教育改革的抓手。作为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市L小学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是教学改革中的典范。为了进一步探索L小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本次调研活动以教育观察法为主,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语言”、“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等视角展开调查,并辅以文献分析与访谈法完善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改革的优势与不足,以期明确今后改革仍需努力的方向。

学生主体;教学改革;课堂观察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回应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儿童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健康水平下降等问题,南京市L小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路程。在过去三十年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该校教育教学生活。在新的教育教学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下,其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出新的改革篇章,并在教学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5-2016学年,在参与L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活动中,笔者深入课堂进行观课调研,听课内容涵盖多个学科,课后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堂教学的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此次观课活动,笔者真切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给L小学师生们注入了新鲜血液,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师生间共同成长与进步。与此同时,笔者也看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地反思与改进。

一、“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观察实录与评析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习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旨在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本次课堂观察中,笔者亲历语文、英语、数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不同课程的教学现场,围绕“教师语言”、“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等视角进行观察。

(一)基于教师语言的观课实录与评析

以三年级语文课《石榴》为例的观课实录。

[教学片断1]

师:让我们一起来写“榴”这个字。(老师板书,学生手比划)请问同学们‘榴’字怎么念呢?(边问边示意学生举手发言)

生:读轻声。

师:呈现PPT,那么谁知道“榴”的多音字怎么读呢?谁能组组词?

生:榴莲。

[教学片断2]

师:谁有办法记住“甜”字?

生:“甘”想到甘蔗汁了。

师:喔,那还有什么比较甜的呢?

生:水蜜桃、巧克力、蜂蜜……

师:除了具体食物的甜之外,还有哪些甜的感觉呢?

生:被老师表扬时、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体现在讲解是否有效、提问是否有效以及师生对话是否有效三个方面。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老师从字的字形和读音两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学习‘榴’、‘甜’字,并且通过日常组词给同学们加深记忆,并能够基于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语言符合简洁、明确等要求。纵观整节课,老师采用耐心激励的方式进行提问,问题多达10个,平均每3-4分钟提出一个问题,且一个问题由多名学生回答,且多以开火车形式进行,这使得前、后、中、边的学生均能被顾及;同时,老师的理答方式也耐人寻味。例如,在问道‘榴’字怎么念时,某学生未能做出回答,老师的回应是:“XX同学暂时还没有想好,那有没有想好了的同学呢?”并且及时教导学生要耐心等待别人的回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次发言的学生,老师并没有不予理睬,而是采用“我知道XX同学会了,但我们把机会留给别人好不好?”等话语悉心教导。此外,老师采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时常会用“非常好、真棒、你太有勇气了等”词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愈发强烈。最后,老师以字词的读写、难句分析以及写作顺序为主构建师生间的对话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也十分贴合小学语文中年级段掌握字词与品位语言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观课实录与评析

以三年级英语课《Unit6 Colours》为例的观课实录,如表1和图1。

表1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观察实录

图1 师生互动观察量表

从上述课堂实录可以看出,C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课堂气氛活泼而有序。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得知,课堂互动不仅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师生关系和有效教学的方式。而C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寓学习于游戏,使枯燥的英语单词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乐趣,并且通过创设情境,以课堂表演形式学习颜色单词,尽可能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图1以数轴的形式来统计本节课各种互动方式中学生参与的人数,可以直观地看出个体展示的次数最多,由此得知个体参与人数约占班级人数的5/4,接着是师生问答环节的次数近20次,游戏与集体活动的次数相当,而同位间活动的次数最少,综上可知,本节课师生互动的范围很广,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课堂。此外,通过观察C老师的教学语言、神情和动作也可以看出,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是激发学生参与性、促进课堂氛围的必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同时也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C老师创建的师生互动环节并非杂乱无序,及时而有效的规则是中低年段学生课堂行为的约束方式。例如,C老师会用“one,two,three”的口号告知学生此环节该停止了,学生收到指令后便回答“A,B,C”并击三掌。这也是当前值得许多教师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课实录与评析

以三年级数学课《轴对称图形》为例的观课实录,如图2。

图2 小组合作学习分布图

本表主要记录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整体情况。方框代表教室座位排列;曲线表示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顾及面。由图2可知,该堂数学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定的组数过多,教师难免会忽视后面几组学生的学习与交流情况;而且偶尔会出现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匆匆结束某一教学环节的现象。而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从如要几方面改进。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时间等实际情况,要依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防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上要考虑教师的精力分配,一般小组合作学习以4人一组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倘若教师无法顾及所有组的学习情况,则需要各小组组长做好教师的辅助工作;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为引导者与协助者,应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此时应有针对性地科学指导组内讨论情况,同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被动参与和神态游离的学生身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双方都能够得到进步与发展。从整体上看,L小学的学校文化透露着 “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这使得该校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突出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主体”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旨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自觉性、参与性、和愉悦性。这就要求教育要从成人立场转向儿童立场,从儿童内部的生存状态去考虑。因为儿童的生活是属于儿童的,儿童的生活是当下的生活,因而引导儿童过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是教育者的首要职责。

在L小学新修订的教学目标中,渗透了“愿意”、“我要”等态度情感因素,这进一步完善了规则意识、角色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意识层面的目标,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外延更广阔;同时,新增了合作能力和利他能力的新目标,以弥补团队合作、与他人交流等能力目标的缺失;此外,还新增了“社会服务”和“自我发展”两项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使得学生自主能力的内涵更为深刻。在教学过程中,L小学强调唤起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道理本身的认同,前者是“知其然”,后者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觉察能力。同时,L小学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体会风土民情,尝试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值得注意的是,L小学兴趣小组十分丰富,比如校级兴趣小组中有美术组、书法组、工艺美术组、科技小制作组、航模组,班级兴趣小组有制作盆景、菜肴比赛等活动。学校注重兴趣小组活动的多层次性和广泛性,以此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改进教师的“教”

L小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不仅强调学生是主人,同时还突出教师这一“大主人”群体。从这一意义上说,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1]在教学上,应重建课堂的权利与权威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对话结构,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上去开展教学,才能彻底瓦解传统课堂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压制。为此,L小学给予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展现自我风格的机会与空间。例如,学校为老师们购买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展开颇具特色的个性化备课与集体备课,尽可能给予每位老师展示自己教学魅力的平台。以教学设计为例,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并且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沟通频繁,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例如,一名语文老师为了能在一节课中让每位同学都发言,听取H校长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回答问题,并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提出要求:请今天没有发言过的同学一起来填……,以此保证每位同学的参与性。此外,L小学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每位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师角色转变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儿童在家中养成的依赖性,从日常班级事务处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老师借助学校生活实例询问学生:“当老师不在,门又锁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经过讨论,每位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这一过程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经验。可见,教师应将平时中必要的小事放在班级里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立班级劝导员,每个人轮流当。一方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有效维持班级秩序。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必须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演出,当演员,当主角,让他们尽情享受演出的乐趣。能够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教是今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改革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三)改变课堂的“闷”

自L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活力课堂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活力课堂以多样化、趣味性、科学性为基本特征,改变了传统课堂的“闷”。为了进一步构建活力课堂,L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学校从国家统一教学计划每周语文课时中减少一节,把阅读指导课正式列入课表,但不考查。开展佳作赏析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展览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还增设趣味数学课,教师们为此还编写出版了低中高三册教材,用讲故事念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介绍书本以外的趣味数学知识。趣味数学每周一节,列入课表,课时来自从数学课时;同时,每周六下午开展全校性“快乐的周末”活动,有盆景、剪贴、扎染、雕塑工艺美术活动,有制作冷盘烹调、包饺子等炊事活动,有运用废旧物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有知识抢答、演讲会、辩论会、书展画展个人音乐会。此外,实验班课程设置进行较大幅度变动:语文课增设一节生动的说话课;增设6节边表演边学英语口语的小课;增设与语数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增设自然课2节;增设与音乐、美术相关的课1.5节,体育课改为6小节。总之,活力课堂不仅是自主探究的课堂,也是合作分享的课堂,更是开放的课堂。

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改革的矛盾与反思

综观L小学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该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实质性成效,其改革激情、改革实践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L小学乃至各中小学校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与深化提升,同时要积极处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首先,要关注规范性与自主性矛盾。L小学的教育核心是自主性,强调学生在自主中获得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正如陶行知所说,要解放学生的嘴、眼、手、脑,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坚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由决定、自由选择、自由参与。但是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社会规范,而它本身又是一种规范。所谓没有规范就没有教育:使用统一的教材,在统一的教学时间,按同样的进度学习;参加统一的考试;执行统一的评价标准。于是教育的规范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发生了矛盾。[2]

其次,还存在社会期望与学校行为矛盾,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学校的教育改革也不能脱离社会在真空中进行,而必然与社会的价值导向产生交叉作用。许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是为了将来在激烈的升学考试竞争中,能够考出高分,升入重点中学。其实,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其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提升。学校教育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不能让学生做分数的奴隶。

再者,还要关注领导与教师间认识的差距。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从领导起步,但改革是否有成效关键还得看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领导的改革步伐往往走在前列,而在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包围下,老师们不由自主地被禁锢在旧的教育体制内,主课教学时间减少了,就在自习课上加班加点;家庭作业减少了,就增加学校作业;取消期中考试,就增加单元测验。于是,领导与教师间便会出现差距。因此,若要老师们彻底摆脱旧观念,仍需做大量改进工作。

最后,由于调研条件的局限性,观察的时间与次数受到限制,调研成果与调研计划中的预期有所差距。但在搜集到的有限资料中,仍然可以发现学校在改革中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究竟能否真正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课程内容是值得反思的:《教育戏剧》就是在语文课中加入戏剧的元素,将教学文本与戏剧相结合,区别与传统教学,需要以戏剧的形式展开教学。有教师认为《教育戏剧》这门课重点是锻炼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写作文,而非仅仅浮于表演层面。通过课堂表演等形式使得师生间、生生间彼此互动,活化课本中的人物,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参演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要那样。由此可见,今后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提前做好系统的研究准备工作,防止因课程内容的研究不足而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更要注意体现每门课的教育教学价值。

[1]戚韵东.快乐的儿童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4.

[2]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小主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10.

(责任编辑:刘君玲)

庄舒涵/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改革创新(二)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