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6-08-15郭培奇林俊夏欢张健

求知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郭培奇 林俊 夏欢++张健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愈加广泛。为全面真实了解各类移动互联网通信工具在高校学生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其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力求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背景,立足移动网络平台之优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新环境,满足新要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移动互联网特点及高等院校学生认知发展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为瞩目的现象之一。移动互联网即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与商业模式,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并加以实践的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说,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而是移动×互联网。

故其特点如下:第一,移动互联网不仅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也享有传统固定互联网开放、分享和互动的优势;第二,这种流动的互联网,打破了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带宽窄、信息数据传输慢等技术瓶颈,使得多媒体手段可以真正融入无线网络世界。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为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作为新事物的倡导者和时尚体验者,高校学生成长和发展更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影响。其次,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由移动互联网应用衍生的手机QQ、手机微信、手机微博、手机视频等,都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所常用的沟通交流方式。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影响当代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4G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多次强调要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占领新的平台,发挥其优势。

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了解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需求,并根据调查的分析结果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从而帮助当代高校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者提高其政治素养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建设的一大重点。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移动互联网在改变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阵地和平台。当代高校学生成长于科技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是移动互联网最广泛的使用者。

借助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工具相结合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资源宽广、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等优势,不受时间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则摆脱了以往时空相对固定、辐射面相对狭窄、时效性相对较短的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作用与效力上得到了无限延伸,将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入研究的又一课题,打造更加广阔的教育共享平台。

(2)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著作、实践素材,都可以便捷地通过移动互联网络等广泛传播;在学习和研讨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在网上快速地查找到大量资料。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这种特点和优势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

(3)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视图结合、声情并茂,营造了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着无穷魅力,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让高校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可大幅度地调动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与传统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具有实时交互性,每个高校学生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参与者和获得者,使信息交流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发布高校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在网络环境中和现实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2]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移动互联网信息价值多元化趋势。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超地域、跨文化,具有极大的自由,这同时也导致了其传播内容的纷繁复杂且杂乱无序。而且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势力都会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自由性发布、输出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意图占领青年的思想阵地。

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稳定期,其是非观念判断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长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干扰和渗透,会导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念迷失,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

(2)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给高校学生带来冲击。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给人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但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是非辨别能力还相对较弱,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容易传播不良信息,出现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的转换,容易迷失自我,诱发产生心理疾病和认知偏差,甚至出现道德失范、违法犯罪等行为。

此外,部分高校学生逃避现实,沉浸于虚拟的移动互联网环境,现实人际关系疏远,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被移动互联网弱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影响着高校学生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尤其是部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其中充斥着快餐文化和低俗信息,有的甚至触及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多元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移动互联网中碰撞,使部分高校学生受到不良干扰,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被弱化。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自身共同努力。[3]

1.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对移动互联网的重视

相关政府部门要优化移动互联网信息环境,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信息追踪机制,构建良好的管理程序,提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技术保障水平。

相关部门要依法审查过滤信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高校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地

高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一方面,教师可以不断拓宽教学和交流途径,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使用微信、QQ、微博等手机软件实时进行师生间的日常交谈沟通甚至是微视频教学讲解。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主动积极投入校内的相关论坛中,利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有力引导,利用移动网络的便捷性为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出谋划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能够充分挖掘网络的潜在价值为学生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促使大学生群体运用各类移动终端主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最后,相关工作者务必做好学校舆情分析和大众舆论的监督与指导工作,通过多种方法来了解和预测学生正在关注和即将关注的信息,提早判断,为如何在高校学生中顺利开展安全、思想和事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对教育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方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

4.高校学生要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

高校学生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抵制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高校学生要加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了解,文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努力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甄别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参考文献:

[1]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 04-12.

[2]时宗琳,李 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

[3]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 2009,(6).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