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检查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2016-08-15李江飞刘德章

肝脏 2016年7期
关键词:收缩期内径B超

李江飞 刘德章



B超检查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李江飞刘德章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B超检查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12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治疗前后,分别B超检查,比较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较治疗前,患者的肿块大小和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出现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显著下降,B超检查可十分直观地了解疗效。

原发性肝癌;B超;肿块;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较多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无法接受根治手术治疗,可选择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进行B超检查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纳入124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男70例,女54例,年龄35 ~ 81岁,平均年龄(49.25±10.15 )岁。Child-Pugh分级情况为A级80例,B级44例。入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均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根治手术治疗。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肝动脉栓塞治疗流程和用药等情况,并填写同意书。

二、方法

治疗前3~5 d,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手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禁食8 h,术中利用超声选择性导管介入进行栓塞,通过抽吸效应,奥沙利铂与碘油按照100 mg比10 mL的比例成为乳剂,根据不同患者肿瘤的大小和动脉血流速度,将充足药物传送到肿瘤所在位置,治疗每隔30~45 d重复1次。术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空腹8~12 h,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利用实时超声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先行二维切面,对肿块大小、内部回声、边缘情况予以观察。并对肝动脉内径进行探测,了解内膜面是否光滑。并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观察,观察肝动脉血流状态,了解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变化情况。

三、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B超检查观察指标:(1)肿块大小;(2)肝动脉内径;(3)肝动脉收缩期峰值。

四、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汇总,使用SPSS 19.0软件处理分析。治疗前后肿块的纵径、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予t检验,检测P值。如果P值小于0.05,则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B超检查结果分析

经B超显像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实质性暗区或光团。患者肝脏形态改变,肝内胆管形态改变。肝癌特征性图像为镶嵌征即结中结,晕环征肝癌边缘影像表现晕圈(图1)。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周围存在搏动型血流频谱(图2)。血管异常分级单支穿入型可见一支彩色血流束自病灶外向内穿入,无明显分支或分支细小而显示不清(图3)。

二、治疗前后肿块大小变化情况分析

较治疗前,患者的肿块纵径出现显著下降(P<0.05),具体结果参见表1。

图1 原发性肝癌B超显像

图2 原发性肝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图3 单支穿入型肿瘤血管及其血流频谱测值

时间例肿块的纵径(cm)治疗前1244.85±1.12治疗后1244.20±1.02t值/6.225P值/<0.05

三、治疗前后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变化情况分析

较治疗前,患者的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显著下降(均P<0.05),具体结果参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变化情况分析(±s)

讨  论

肝癌是我国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方便无创、普及广泛,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4]。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在常规诊断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监测,提高肝癌在亚临床阶段早期检出和切除的远期效果,提高肝癌的5年生存率等[5]。

超声显像肿瘤血管的多形性如血管扭曲变形、走行不规则、粗细不均、相互交通成网,血流参数也会呈现一定的变化。超声显像可显示肿瘤实质性暗区或光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分析测量进出肿瘤的血液,根据病灶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6]。而在治疗前后进行B超检查,可以通过动态观察的方式,了解到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分析回声类型等。另外,肝癌内部肿瘤血管形态多样,血流速度及方向不稳定致血管阻力大,或因动静脉短路而阻力减小。这些特点构成了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病理基础,即肿瘤血管的异型性如粗细不均、扭曲、血管湖,及其异常分级类型如单支穿入型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还可以对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动脉血流情况予以观察和了解,并分析动脉收缩期峰值的变化情况[7]。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可观察到肿瘤实质性暗区或光团,肝脏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出肝癌特征性图像,肝癌边缘影像表现晕圈,且经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者周围存在搏动型血流频谱。另外,原发性肝癌肿块内部血流较多,呈不规则迂曲行走,呈搏动性动脉型频谱,进展期时供应动脉增粗,血流量增加,病灶内部表现为点状、簇状、分支状,由于肿瘤周围及内部血流增加,进一步引起肝固有动脉扩大增宽,血流速度增加,峰流速增快,血流量增多[8]。通过有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动脉血流情况。段云友[9]等在肝癌射频治疗中应用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观察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并通过研究显示,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血流信号消失,且肝动脉峰值流速显著下降。经肝动脉栓塞治疗,也可以有效改善肝动脉的血流状态。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利用肝癌组织对栓塞剂具有特殊滞留作用的特点,可以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以缓慢的速度向肝癌组织释放化疗药物,并逐渐发生药效。从而在保证对肝癌血流供应予以有效阻断的同时,对肿瘤细胞予以有效地杀灭,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本研究还发现,较之治疗前,患者的肿块大小和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出现显著下降(P均<0.05)。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在经过肝动脉栓塞治疗之后,肿瘤内部以及周围血流情况会出现显著改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固有动脉管径增粗,流速增快,是低阻高速血流的主要成因。原发性肝癌在发生过程中,肝组织中央静脉开口受到挤压而闭塞,肝动脉血转而流向门静脉,使门静脉成为肿瘤的回流血管[10]。门静脉管径增粗,流速减低,流量增多,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多合并肝硬化有关。由于原发性肝癌的动脉血管丰富而迂曲,或因巨大的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动脉内径骤然变窄。但经过治疗,在栓塞以及化疗药物的作用下,肿瘤的动脉腔明显变窄,甚至出现闭塞现象。进而导致肿块出现缩小,肝动脉内径以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随之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均会出现显著下降,利用B超检查可以十分直观地了解治疗效果,对判断预后有较大临床价值。

[1]黄加胜,王煊,祁付珍,等.经导管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在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77-678.

[2]郝明志,陈强,叶韵斌,等.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13:303-304,314.

[3]彭生才,袁志平,王秋,等.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评价.西部医学,2013,25:1529-1531.

[4]王晓东,梁群兴,赵萍,等.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3,34:1869-1871.

[5]郑曼萍.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治疗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及价值.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62-563.

[6]冯超,赵剑波,陈勇,等.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化疗灌注术比较.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679-682.

[7]王明波,张红宇,路永良,等.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11,33:1355-1356.

[8]张辉,徐新保,何晓军,等.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联合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928-930.

[9]段云友,罗淑荣,赵柏山,等.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856-858.

[10]陆永萍,黄道中,邓又斌,等.肝癌肿瘤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668-671.

(本文编辑:易玲)

2015-09-30)

543000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超声科(李江飞);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影像科(刘德章)

猜你喜欢

收缩期内径B超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写字的尴尬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