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肝病患者Fibrotouch检测与人口学特征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6-08-15叶佩燕陆云飞陈晓蓉杨宗国

肝脏 2016年7期
关键词:肝病硬度纤维化

叶佩燕 陆云飞 陈晓蓉 杨宗国



慢性肝病患者Fibrotouch检测与人口学特征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

叶佩燕陆云飞陈晓蓉杨宗国

目的评价慢性肝病患者Fibrotouch检测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及Fibrotouch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相对降低(P均<0.001);随着年龄增长,肝硬度值逐渐升高(P<0.001);年龄、BMI及脂肪衰减参数与肝硬度值呈正相关,Spearman’s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187、0.107(P均<0.001)。而年龄、BMI与脂肪衰减参数正相关,Spearman’s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0.695(P均<0.001)。结论年龄、性别、BMI与Fibrotouch检测结果相关,对Fibrotouch诊断报告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慢性肝病;瞬时弹性超声;体质指数;年龄;性别;流行病学分析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1-2]。目前Fibroscan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通过瞬时剪切波技术来测量肝脏硬度值以定量评价肝纤维化。但其成功率受肥胖等因素影响,其测定值受肝脏脂肪变、炎症坏死及胆汁淤积的影响,且不易准确区分相邻的两期肝纤维化[3]。Fibroscan存在测量位置无法避开肝囊肿、肝内胆管等缺陷,导致其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程度误差。Fibrotouch 的出现为各类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检测提供了创新型工具,解决了国外现有技术无影像引导,检测位置选择依赖经验的局限性,克服了肥胖患者失败率高的问题,通过优化的系统和专利算法大幅度提高了无创肝纤维化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速度[4]。

为进一步评价Fibrotouch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慢性肝病患者5 345例,分析该部分人群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与Fibrotouch检测中脂肪衰减及肝脏硬度的关系,为临床工作中Fibrotouch检测报告的阅读及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5 345例,所有患者均行Fibrotouch检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及肝炎肝硬化。

二、研究方法

(一)Fibrotouch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均由另一个操作熟练者行Fibrotouch检查,记录其有效检测的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值以及肝硬度值。使用最新FibroTouch 机型完成肝脂肪变定量测定,以脂肪衰减值表示,单位为db/m,同期完成肝硬度值检测,单位kPa。

在进行 FibroTouch 检测时,受试者取仰卧位,并将右臂最大程度外展或放在脑后。先用设备的 B 超成像探头进行成像部位选择,确认所成像肝组织结构清,测定部分的厚度至少在 6 厘米以上,并且没有大的管道结构;选定位置后,在探头上涂抹超声耦合剂,将探头置于肋间隙,测定肝右叶的弹性值和脂肪衰减参数值。保持探头与肋间隙皮肤表面垂直,压力指示器显示为绿色,显示屏上M波形强度一致且分布均匀、A波形呈线形时即开始检测。开始测量时,按下探头上的按扭,便启动一次弹性检测。对于每位受试者,仪器取10次成功检测值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结果。最后检测结果中的肝脏弹性值以及脂肪衰减参数值的四分位间距与中位数的比值<30%认为结果可靠。成功率(成功检测次数/总检测次数)≥80%为有效测量。

(二)人口学特征收集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及BMI(身高、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测量由身高测量尺及标准电子秤测量。按照不同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年龄≤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岁。根据2014版NICE《儿童青少年与成人中超重和肥胖的识别、评估与管理》指南[5],BMI(kg/m2)<18.5为体质量过低,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0为肥胖。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数值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不同性别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女性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相对降低(χ2值分别为7.004,13.046,P均<0.00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二、不同年龄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患者肝硬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分别为465.5、116.3,P均<0.01);并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肝硬度值逐渐升高的趋势,可能与相应病程延长有关。另外,不同年龄脂肪衰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年龄≤30岁患者的脂肪衰减与其他4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年龄30~40岁与40~50岁患者脂肪衰减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余各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

表2 不同年龄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注:与年龄≤30岁患者相比,▲P<0.01;与年龄30~40岁患者相比,△P<0.001;与年龄40~50岁患者相比,#P<0.0001

三、不同BMI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如表3所示,4组不同BMI水平患者的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2.9、1914.2,P均<0.01),随着BMI增加,肝硬度值与脂肪衰减参数也相应升高。

四、年龄、BMI与Fibrotouch的Spearman’s相关性

结果显示,年龄、BMI及脂肪衰减参数与肝硬度值呈正相关,Spearman’s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0.187、0.107(P均<0.001)。另外,年龄、BMI也与脂肪衰减参数正相关,Spearman’s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0.695(P均<0.001)。

表3 不同BMI指数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减比较

注:与BMI≤18.5 kg/m2患者相比,▲P<0.01;与18.5

讨  论

瞬时弹性成像方法是一种超声成像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采用瞬时弹性记录仪测定肝组织的硬度,从而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判断。我国自主研发的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是在二维超声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肝硬度来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并分级的一种无创手段,因其安全、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6]。通过大样本临床分析,探讨Fibrotouch相关参数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对慢性肝病患者临床诊断报告阅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7]。

既往研究证实,FibroScan检测受BMI、肝脏炎症程度、脂肪变程度和ALT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准确性[8-10]。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结果表明,BMI可影响Fibrotouch肝硬度检测值,随着BMI升高,Fibrotouch可检测到的肝硬度值逐渐增加。而通过大样本分析年龄、性别与Fibrotouch肝硬度值关系的研究很少。我们的研究结果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肝硬度值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可能与相应病程延长导致疾病纤维化程度增加有关。另外,男性肝硬度值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已有研究表明,男性肝病进展速度及程度较女性快,可能是其中一种原因。因此加强对男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监测十分重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BMI可影响Fibrotouch检测结果,对于BMI过高的超重及肥胖患者,Fibrotouch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结合临床其他辅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对于中老年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建议规律及时监测肝硬度值变化,以评价肝脏疾病进展程度。

瞬时弹性超声诊断仪采用的是超声和弹性波原理,通过探头振动轴发出低频弹性剪切波,弹性剪切波在患者体内传播,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在肝脏内发生衰减,仪器同时使用另一种算法,测量超声信号的衰减程度,将此超声衰减参数称之为脂肪衰减参数,以此来定量评估肝脏脂肪。目前对肝脂肪变影像学的诊断工具有普通超声、CT及核磁共振。 B 超虽然经济方便, 但其结果受操作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多,且只能检测出>30%的脂肪变,为非定量检测,临床价值明显受限; 核磁共振诊断虽可精确定量测定肝细胞三酰甘油含量,但其价格昂贵,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11]。脂肪衰减是利用超声衰减原理重新定义的一个新参数,主要用于定量检测人体内肝脏脂肪变程度,国外临床试验初步认为可测量并区分出10%以上的脂肪变[11-12]。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脂肪衰减参数显著高于女性,同时年龄在40岁以下的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衰减参数明显低于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已有研究表明,Fibrotouch脂肪衰减参数与BMI呈正相关(r=0.42,P=0.02),亦与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r=0.54,P=0.001)[11]。本研究结果表明,BMI与Fibrotouch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5(P<0.001),这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1,13]。但朱梦飞等[11]比较不同程度脂肪变组间Fibrotouch脂肪衰减参数,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其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结合既往研究及我们的研究结果,需进一步研究评估Fibrotouch对不同程度脂肪肝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

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及BMI与Fibrotouch检测肝硬度及脂肪衰减参数均存在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自身人口学特征判断Fibrotouch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对于特定人群(如年龄40岁以上男性患者),我们建议加强其肝纤维化程度及脂肪变的监测。

[1]Shaheen AA, Wan AF, Myers RP. FibroTest and FibroScan for the prediction of hepatitis C-related fib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Am J Gastroenterol,2007, 102:2589-2600.

[2]Scott DR, Levy MT. Liver transient elastography (Fibroscan):a place in the management algorithms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ntivir Ther,2010, 15:1-1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肝脏,2011, 16:2-16.

[4]陈容容,林志辉.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定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9-10.

[5]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Centre (UK). Obesity: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Adults: Partial Update of CG43. Lond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UK),2014,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Guidance .

[6]肝脏硬度评估小组.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专家意见.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 21:420-424.

[7]王荣琦,任伟光,赵素贤,等.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与多参数模型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 23:265-269.

[8]Das K, Sarkar R, Ahmed SM, et al. "Normal" liver stiffness measure (LSM) values are higher in both lean and obese individual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Hepatology,2012,55:584-593.

[9]Sasso M, Tengher-Barna I, Ziol M, et al. Novel 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steatosis using Fibroscan(R): valida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C. J Viral Hepat,2012,19:244-253.

[10]陈学兵,朱霞,陈立宇,等.丙氨酸转氨酶对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 19:286-290.

[11]朱梦飞,刘静,王洁,等. FibroTouch 及 FibroScan R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肝细胞脂肪变与肝脏病理比较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 34:589-593.

[12]Sasso M, Beaugrand M, de Ledinghen V, et al. 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CAP): a novel VCTE guided ultrasonic attenuation measureme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hepatic steatosis: preliminary study and validation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from various causes. Ultrasound Med Biol,2010,36:1825-1835.

[13]沈峰,徐正婕,潘勤,等.FibroScan R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重复性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59-62.

(本文编辑:钱燕)

Epidemiolog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touch tests and demographic features in chronic hepatopathy patients

YEPei-yan,LUYun-fei,CHENXiao-rong,YANGZong-guo.

ShanghaiPublicHealthClinicalCenter,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508,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Xiao-rong,Email:xiaorong3chen@163.com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touch tests and demographic featur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MethodsDemographic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opathy patient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parameters of Fibrotouch tests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Compared to the male, femal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iver stiffness and fat attenuation (allP<0.001). Age, BMI and fat attenuation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stiffness, with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0.301, 0.187 and 0.107, respectively (allP<0.001). Additionally, age and BMI were statistically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fat attenuation, with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0.121 and 0.695, respectively (allP<0.001). ConclusionAge, gender and BMI were associated with Fibrotouch results, which might help Fibrotouch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Fibrotouch; Body mass index; Age; Gender; Epidemiology analysis

2016-04-15)

201508上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陈晓蓉,Email:xiaorong3chen@163.com

猜你喜欢

肝病硬度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终轧温度对F460海工钢组织及硬度影响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超声波光整强化40Cr表层显微硬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