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参与,让复习变得更具实效

2016-08-13陈晓平

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题目解题知识点

文/陈晓平



注重参与,让复习变得更具实效

文/陈晓平

一个教学阶段的前、中、后或各种考试之前常需要进行复习,比如:课前、课中的随机复习;章节的终结性复习;期中、期末的考前复习。怎样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是教师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复习中,多数情况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先讲知识要点、知识结构,然后讲解例题,再测试、批改、评讲、订正。学生是在教师的支配下,通过机械重复达到技能、技巧熟练掌握的目的。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结果学生和教师都十分紧张、疲惫,效果却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复习,只是让学生跟着做题、做题、再做题。这样的复习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机会,思维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参与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在参与式教学中,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参与式复习是参与式教学的一个环节,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势必会提高复习实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大量事实表明: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志力。学生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复习同样如此,在复习中教师要避免用大量的时间强迫学生采用背诵、默写、罗列等形式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进行简单的重复和再现,避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和深入理解。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翻阅书本,整理错题、查漏补缺,矫正偏差,巩固基础。

学生出基础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在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看书,翻阅做过的习题,自己根据基础知识出一些小练习题,在复习课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最后与教师一起归纳提炼出小题组。通过小题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应用理解,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两个小题的练习,总结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所有性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中参数k与b的意义,理解了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感到大量文字概念、性质的乏味。

学生展示错例,查漏补缺,纠正顽固错误 复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在复习课中,让学生展示错例,互相纠正不失为一剂良策。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尽管解分式方程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反复强调过,但是学生还是频频出错。在复习时,由出错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错例,全班同学一起分析错因,最后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学生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后,再解分式方程时自然会想到可能出现的错误,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避免出错,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平时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这样把错题展示出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总结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对出错的同学是一个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能够促使他们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同时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警示作用,预防类似错误出现。因此,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能够提高复习实效。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反思能力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他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复习中,不但让学生学会自主总结概括知识点,加强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条理化,也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复习实效性。

学生学会知识点归纳概括,整体把握基础知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复习,都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弄清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在复习中让学生取代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归纳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四边形一章的复习,让学生自主去归纳知识点,学生就能做出类似的知识结构图(如表一)。

>>表一 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学生在自主归纳知识时,会经历分析综合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比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的复习效果要好得多。我们教师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就会给我们惊喜,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学生学会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很多同学做题时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和解题后的总结。因此,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题目特点(关键字眼)分析与记忆,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

在一节四边形复习课中,我带着学生一起品味2011年中考题第19题:

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 E⊥B C,CE∥AD,若AC=2,CE=4求四边形ACEB的周长。

多数学生看到题后拿起笔就写,很快就得出答案,美滋滋地议论着中考题原来也不难啊。于是,我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解答这个题目都用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学生开始回头认真审视题目和自己的解答过程,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考查到的知识点:垂直的定义、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中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次根式的化简、多边形周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等。学生讨论之后发出感叹:“不愧是中考题,小小的一个题目,竟然考了这么多知识点!”在学生的感叹之余,我能感受到学生已经体会到题后反思的魅力。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反向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从中达到解决一类问题。所以波利亚说:“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解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维程序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解题所用方法规律和技巧的反思以及解题失误的反思等。学生学会题后反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论述课程内容时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始终。”当然,在复习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复习时,可启发学生:“在我们做过的题目中,还有哪些类型的题目实质上也是解方程组?你回忆一下,能编一道题目吗?”

(1)已知2x2a+b+5+7ya-3b-4=3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a、b的值。

(3) 已 知5x2a+b+6y3b与-3x2ya-5是同类项,求a、b的值。

(4)已知丨2a+b+4丨+(a-3b-5)2=0,求a、b的值。

(5)已知点(2a+b,a-3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4,-5),求a、b的值。

这些题目最终都是解方程组来解答的,但是借助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了把自己做过的题目进行分析、整理编辑的全过程,还复习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从而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复习实效。

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迁移拓展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奥苏伯尔(D.P.Ausubel)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这就是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由感知诱发产生联想,而回忆起旧知识;通过思维活动,再将与新知识相类似的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中。

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参与典型例题的剖析、反思等,培养学生的迁移拓展能力,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一题多问,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题多解,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超越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有利于活跃思维,达到知识、方法的融会贯通;一题多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练习题的教育功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一题多思,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探讨,多争论,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完备性、深刻性。

例如:在一节《添加辅助线》的复习课上,选择了下面一道例题,要求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用多种方法求解,学生当教师,学生当评委,对同班同学的思路、证明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 图, 在 四 边 形ABCD中,∠A=60°,∠B=90°,∠D=90°BC=2,CD=3,求AB的长度?

解法一:如图1,延长AB,CD 交F解法二:如图2,延长AD,BC 交F

>>图一

>>图二

解法三:如图3,分别过点B、C作BE⊥AD于E,CF⊥BE于F

解法四:如图4,作∠C的平分线交AD的延长线于E,过点B作BF⊥AD于F,交CE于G

>>图三

>>图四

在这节复习课上,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寻求各种做辅助线的方法,最后几位同学代表介绍他们的思路时,思维敏捷,方法条理。虽然这节课只解答了一个问题,但是在同学们积极参与寻求添加辅助线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了做辅助线的技巧,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复习目标得以落实,复习效果不逊色于做大量的练习。反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拓展迁移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各种潜质也得到展现和发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而且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极大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会有很大提高。

在复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把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由“外生”变为“内生”。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归纳整理学过的知识点,把书读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鼓励学生把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类,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数学题型的想象、变式,从不同的角度把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探求,使思维发散于不同的方方面面。对典型例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打开学生的想向空间,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最终提高复习实效。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二一学校)

猜你喜欢

题目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