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教育“三四三”模式的研究

2016-08-13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课题组

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武汉市师生生命

文/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课题组



生态教育“三四三”模式的研究

文/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课题组

生态课堂的理念与内涵

“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领域研究课程、师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追求更有效度的自然和谐、互动生成、生命发展。因此,教师应把握住生态课堂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发展这根主线,来创设一种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和人际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观,找到一种适应生态教育的教学模式。生态课堂正是要“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因而,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三四三”教学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结合武汉市“高效课堂”理念,加大教与学方式变更力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把高效课堂的聚光灯照向学生层面,高度关注学生现实、学习生活状态。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发展。“三四三”体现在教学的价值取向方面:即三个特征、四个层面、三个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即三个要素、四个环节、三项评价。

价值取向“三四三” 首先,三个特征:自然生长、自主发展、自在生活。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生态课堂着力营造一种自由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使师生身心放松,舒展自然,从而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宽容中学会宽容,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在自然中学会自然……

生态的课堂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飞舞、山鸣谷应、音韵和谐”不齐之齐的美感,从而“让桃树成长为桃树,让柳树成长为柳树”,不必追求整齐划一,但求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自在是生命的亮色,也是课堂的底色,更是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与体现。只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才能滋育出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使师生形体自然、身心自在、心灵自由。自在才能“心”开,当一个人开心时,他的心窍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聪明和灵感就汩汩涌流,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长、有所乐。

其次,四个层面:生本、生成、生长、生命。

生本是指教学理念先进化。生本是指以生为本,它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教育就是围绕珍爱人的生命、增长人的智慧、培养人的信仰而展开的。做到以学为本、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者也教、教者也学、教为不教、教学相长。

生成是指教学过程最优化。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创建帮扶模式,构建核心课型模式,启用校本课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利用故事、魔术、实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互动、生动地学习,不求课堂一帆风顺,鼓励学生“旁逸斜出”,追求“标新立异”,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生长是指教学设计弹性化。教师设计教学力求简约,简化教学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成长的舞台,从而达到“学习结构简单,却尊重学习者的本然;学习过程不难,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教学指导策略简洁,却涵养着无穷的智慧”的生态教育目标。

生命是指教学目标优质化。关注师生生命价值,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学生与生俱来的向上、向善的内驱力,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充分而自主地发展。

最后,三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应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

传统的教学教师占据讲台,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生态课堂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励和唤醒”,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学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课堂只有师生之间的单向互动,甚至是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少量互动。生态课堂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多向互动,使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凸显主体,张扬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生态课堂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要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具体操作“三四三” “生态”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指向过程和结果的“产出”。它要求从师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变化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学论教。“目标分层,过程互动,反馈自主”是生态的课堂的三个要素。“激趣预学、互动共学、反思省学、拓展延学”是生态课堂的四个环节。对一节常规生态课堂的评价一般包含三个要点:目标定位与达成是否合适?师生交往与互动是否达标?课堂上是否有生成的亮点?(具体见表一)

生态课堂模式的实施效果 课堂的变化带来的是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位一体的变化。

首先,通过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研究意识、科研能力、教材解读、课程理解、理念提升有明显进步。如在3月份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中,学校35人参评,占总人数的57.4%,获奖23篇,占全区获奖总数的8.5%。教师论文、文章在正规刊物刊发30多篇。湛楚雷、曾维娜、程华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赛课和说课中共获国家级一等奖4个,国家级三等奖2个;詹智梅老师在湖北省群文类读课题研讨活动中展示课获一等奖;青年教师朱毅杰、冯仁格在上半年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全员参与,区级获奖有7人,市级获奖有4人,省级获奖2人,现湛楚雷的《旋转》一课推到全国,正在参评。更可喜的是,2014年学校1人评上市学带,2人评上市优青,6人被评上区学带,3人评上区优青。不少老师或走上教育论坛,负责起对省内教师培训,或以生态新课堂名师的身份在全区讲学。一大批教师借助生态新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快地成长,获得了省市专家们的高度好评。

其次,高效课堂的建设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社团也是作为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一部分。目前有百人管乐社团、合唱团、观鸟队、舞蹈队、创意机器人、泥塑、田径、篮球、足球等十多个社团。特别是学校的管乐社团成立2年来获得多项殊荣,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获奖比例明显提升。近年来,学校小学一年级的报名人数逐年剧增,学校的社会声誉日趋增长。

最后,高效课堂的建设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品牌。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四小实施生态新课堂教学以来,考试成绩也在一路攀升,真正印证了“素质好,不怕考”的说法。近三年在区学科抽测中,学校取得全面丰收,连续三年获得全区期末质量考核优秀奖。学校也先后荣获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教育系统双创双满意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并接待来自市区内兄弟学校及来自新疆、广东、咸宁、宜昌等地学校的参观交流接近2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总而言之,生态“三四三”新课堂模式通过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交流、现代的信息技术、多样的互动方式真正实现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如同一个交响乐团,不同声部和谐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表一 生态课堂“三四三”教学模式构建一览表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武汉市师生生命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