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晓东:三大观点做真的教育

2016-08-13蔡晓东

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蔡晓东:三大观点做真的教育

“孩子考一百分,你要对他好一点,因为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孩子考零分,你也要对他好一点,因为孩子可能是未来的比尔盖茨。”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又是好的教育。让我们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的看法。

观点一:“好学生”要有批判性

“好学生”应有志向、责任,有批判性思想

记者:孔子说他比较喜欢学生颜回,因为颜回好学,而且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大哲学家穆尔也喜欢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因为他比较好问。请问蔡校长,您喜欢哪一类学生?

蔡晓东:学生我都喜欢。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有比较远大的志向,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在思维上是非常活跃的、比较开放的,而且应该是具有批判性的。

记者:在您接触的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中,在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蔡晓东:从我希望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现在所谓的“好学生”对于自己人生方面的思考有所欠缺,眼光不够长远。他们成长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够。

记者:您刚才说希望您的学生有思想

人物简介

蔡晓东,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他是务实型校长,长期的教学管理经历,养成了他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工作的习惯。蔡校长在博采众长中建成风格,日臻完美,成为一名当代教育家。性、批判性。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这个方向来培养孩子的?

蔡晓东:我们学校比较注重孩子自主发展意识和成长的基本能力。这两点其实是现在教育上的弱点,孩子只要一出生,家长把他的一切都设计好了。

基于这样的现状,学校开设了一门必修课——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一年级,每周开一个课时,以此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生涯: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到哪去?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当你有了这样的目标后,你通过什么样的计划来一步一步实现?这跟高考是毫无关系的,但是它对我们的学生很有意义。

同时,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平台。我们现在有40几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都不是老师要求成立的,而是孩子们自发的。有的孩子喜欢国学,成立国学社;喜欢摄影,成立了摄影社;有的孩子喜欢流行歌曲,孩子自己成立了K歌社,还有戏曲社、篮球社、辩论社、家政社。等等,有将近一千个孩子参与这些

致青年:

成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将独自一人去闯天下,去迎接各种真正的挑战。“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乃成事之规,做人之道;“人贵有志”,有志者必有责任,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厚德、自强、志向、责任”并非空洞的字眼,它将引领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驶向幸福的彼岸。做优秀的“实验”人,让学校因你而骄傲;做优秀的中国人,让国人因你而自豪;做优秀的世界人,让世界因你而精彩!社团。利用这些活动平台,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他们在这样一些社团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锻炼不比在课堂上学到的某些学科的知识少。

希望孩子做到: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

记者:刚才您说的这些是有条件的学校,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大环境下,大家神经都比较紧张。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特别明朗,方向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请您谈谈基础教育阶段核心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培养为目标?

蔡晓东:基础教育和大学的专门教育还是有差异的。基础教育要为孩子进入大学,包括入职以后的人生奠定比较全面的、扎实的基础。

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全面发展,学有特长。我们学校又加了一句:培养英才。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不能偏废。不能说因为现在有升学的压力、应试的压力,我们就忽略孩子的身体、忽略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希望孩子做到四会: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基础教育有两个最基本任务要完成:第一,他始终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主要任务,要以人为本。第二,服务社会,要考虑未来社会对于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这是基础教育要紧紧扣住的两个基本任务,为国家、为社会,也为了他个人的健康成长。

观点二:孕育文化校园

记者:有人说,林书豪的成功更多的得益于他是美国人。因为他在美国能够更加自由快乐的成长。在中国,升学压力的加大,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一些东西。请问您如何能够让学生快乐的成长,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

蔡晓东:林书豪是在美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这告诉我们,文化土壤非常的重要。尽管国内现在升学压力比较大,但实验中学营造出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比较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我们学校的课程、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性。比如说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相应的每一类课程里面,都有多个分支。在专修课里,除了科技类的、学科竞赛类的,还有艺术类的。我们还开设了体育专修课,每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女孩子可以选瑜伽、健美操,男孩子可以选武术、剑术、棍术,且所有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游泳。

实验中学的自由选修开设了语言、科技、艺术鉴赏类几大板块。每年5月,是我们学校的合唱节,全校学生参加。9月是体育节、10月是科技节、12月是艺术节或者中国传统文化节。学校开展这样一些活动都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越是在文化气息浓的土壤中,孩子的成长才会是阳光的、健康的、愉悦的,他的潜能才会被得以开发。

记者:学校和家庭搭建一种很好的关系,经常互动,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您觉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尤其在现在教育的一个大环境下?

蔡晓东:有些人说孩子一生要面对三个老师。第一任老师当然就是家长。第二任老师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任老师把他叫做大众传媒。他强调的是孩子一定要有一个在适合他成长的环境里面去成长。

家庭,养育养育,尽养之责,这当然首先是家长的责任,现在要特别注意“育”。还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家庭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基本习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方式上会有差异,家长更多的是身教。从学校教育这一块来说,他要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学校教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价值导向,较强的课程体系来保证,要通过营造很好的学校文化来从整体上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现在要特别注意家校的互动,彼此及时沟通,提供孩子成长上的信息。目前,家庭教育这一块,相对偏弱,家长怎么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有培训的。

记者: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在家校互动上是怎么做的?

蔡晓东:针对家庭的教育,我们也给家长们搞一些讲座。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会有一些活动。另外,每学期期中或期末会有一次或者两次全校性的家长会,给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个彼此见面沟通的机会。

观点三:民主氛围挖掘个性

教师要保持激情、职业境界、爱心和责任感

记者: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才能始终保持他的激情?

蔡晓东:我给自己提了八个字:“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真做教育,作为教师来说,始终要有一种比较高的职业境界,要有一种激情,要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要有一种不做则已,做就要做的有效的态度。所以我觉得教师要保持一份激情,保持一份对自己职业的境界,保持一种对我们孩子的爱心,保持一种责任感。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如果说它的社会声望比较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团队,在这个教师团队里首先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爱心;其次就是他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每年也做学生的问卷调查,全校平均有94%、95%的学生选择的是非常满意。

民主的氛围有助于张扬孩子的个性

记者:为何32年间无论在商界、学界、政界都培养不出顶尖人才。想请蔡校长就此发表您的看法?

蔡晓东:学业出色的人和他走向工作岗位后变成精英不是一个概念。这跟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说学生的全部精力就是天天啃书本,他就不可能有大志向、大事业,甚至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还会泯灭孩子的个性特征。

真正进入到社会以后去打拼,需要基本的人格特点去保证,也需要基本的能力去保证。而这不是死念书就能念得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于所谓的“好学生”的概念的确要改一改。“学习好”的学生,不能跟“好学生”画等号。现在我们心目中所谓的好学生,也不能跟未来他进入到社会成为一个领军式的人物画等号。所以,学校除了重视孩子们的学业外,还要锻炼多方面的才能。我希望能够多让学生去自己设计、组织活动,不能老是成年人手拉手教孩子亦步亦趋地往前走,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一些东西,尝试错了又怎么了?

记者:爱迪生、乔布斯、比尔盖茨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如何辩证对待孩子身上的个性化的特点?

蔡晓东:第一,要从课程层面关注。一个学校的办学核心是课程,课程提供了主题教育内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基于课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要增强选择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孩子的差异是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也是多元化的。

第二,要为学生搭建多姿多彩的活动平台,这也是能够张扬孩子们个性的一个很好的通道。

第三,学校一定要是非常民主和谐的环境。校长、老师,甚至家长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越宽松、越和谐、越民主的氛围越有助于张扬孩子的个性。有些是天性的东西,你总是在压抑着他,你不给他提供机会,就很难去培养。《乔布斯传》我看了,乔布斯数学学得很差,如果大学里的那个教学主任不断限制他,这个乔布斯就没了。

蔡晓东个人语录

——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做到让学生们真正动心了,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好的理念,但作为校长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办学理念落地,想方设法把理念贯彻到课程设置之中,体现到课堂之上,落实在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植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

——出台一个方案,或者要判断一件事情,或者要改变一种观念,我们首先要问,这是不是教育的规律?这是不是我们孩子成长应该走的路?然后,我们再来判断这件事情该不该去做,怎么去做。

——课堂是我们教育的百宝箱,我们现在研究的很多问题,或隐或显地存在于课堂上,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太多了。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