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的“四忌四宜”

2016-08-12胡乔春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龙岩364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先学生字学案

胡乔春(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 龙岩 364200)



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的“四忌四宜”

胡乔春
(上杭县实验小学,福建 龙岩364200)

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应注意以下“四忌四宜”:“目标”表述忌笼统抽象,宜明确具体;“先学”任务忌求全偏多,宜精简易做;“研读”问题忌肤浅零碎,宜简炼有效;“反馈”习题忌统一要求,宜分层达标。

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改中,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必须着力奏好的前奏曲。许多教师用心编写的小学语文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助益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导学案编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多或少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四忌四宜”:

一、“目标”表述忌笼统抽象,宜明确具体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犹如一条船航行的指南针,指明了航行的方向。目标导清楚了,学生们课前才能有的放矢进行自主学习。那么,该怎样编制课时学习目标呢?一位教师为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导学案拟定的学习目标:1.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新词;2.读通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语句,感悟地震中的父亲的“了不起”,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应该说,课时学习任务的制定是妥当的,但总给人生硬、笼统、抽象之感。导学案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因此在编拟学习目标时,要心中有生,宜使用亲切可感的第一人称“我”叙述。如第一个目标就可以改为:我能正确读写、理解生字新词。另外,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内容陈述要具体、明确、可操作,要写明学什么、怎么学即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第三个目标若这样改就一目了然、易操作了:我能通过品读文章描写人物细节的语句,感悟地震中的父亲的“了不起”,并会学以致用。

二、“先学”任务忌贪多求全,宜精简易做

“先学后教”课改的终极目标就是构建高效课堂。高效率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会学、学会。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设计,教师可谓用心良苦,从认识作者到学习字、词、句、篇诸方面应有尽有,但凡能想到的或自己认为有必要训练的都详尽地设计,题量过多导致学生预习负担过重,让他们望学案而生畏、生厌,严重背离了高效课堂的初衷。如,一位教师设计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第一课时导学案先学作业:

1.搜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并观看电影《美国洛杉矶大地震》。

2.学习生字。

(1)生字我能注音,我能记牢,我能写好。

我识记生字有方法: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矶()杉()墟()砾()爆()

讥()衫()嘘()栎()爆()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4.我能读通课文并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我会批注。默读课文思考:父与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些地方?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并批注。

这份作业内容设计面面俱到,单是搜集有关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和观看电影就得花上个把小时,再加上生字预习、读通课文、批注课文等作业,没有几小时怎么行?这么耗时、繁琐的作业,孩子们能乐做吗?不妨这样改一改:

1.我会查找。查找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有关资料,并摘录一两句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2.我能读准并理解。读准下面词语(给带点字注音),并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标注在书上)。

3.我能写好。重点写好下面难写易错的生字:

4.我能读通并把握内容。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温馨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要内容】

修改后的“先学”作业基于学生的学情、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特点只安排了“字词检查和整体内容感悟”两个板块,不仅精简了内容,渗透了学法,简单易做,而且便于课堂上检查,也便于教师快速把握学情。

三、“研读”问题忌肤浅零碎,宜简练有效

“研读探究”部分多以问题呈现,是学生语用学习和训练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的主阵地,也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那么,该怎么设计“研读”问题呢?我们先来看一位教师研读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学会看病》后的问题设计: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这样做?

2.文中母亲的感情变化是:

(作出决定)—()—( )—( )—(勇气回升)

3.画出文中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我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_______,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课文,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对父母之爱的新认识。

上述“研读探究”问题肤浅零碎,缺乏整体性,易导致文本学习支离破碎;缺乏开放性,禁锢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语文测试卷中的阅读练习题,太过于理性,割裂了语文情感性的课堂自然不能算是高效课堂。一节课研读问题设置不宜多、碎,应少而精。所设计问题应是能聚焦文本且有思考张力的核心提问。同时,问题要考虑探究性、启迪性、趣味性和生成性,并将学生充分读、划、批注的语文实践融入其中。立足于学段、单元目标和课文特点,立足于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上述的研读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整合:老师觉得文中的母亲真是个“狠心”的母亲,你赞同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理由反驳老师(温馨提示:可从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中提炼理由)。这样的情境性问题,不仅能聚焦文本主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读文探究,简单有效。

四、“反馈”习题忌统一要求,宜分层达标

“反馈”是高效课堂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对一节课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同时也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导学案编制中,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让孩子吃大锅饭——设计统一习题检测孩子的学习效果。在同一个班级中,孩子的语文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反馈”习题设计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让学习基础弱的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中等学生受到激励,优秀学生接受挑战,也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特级教师武宏钧编制的《与象共舞》导学案中,“当堂检测,总结反刍”环节就是这样设计的:

A级:摘抄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B级: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述____第二段(第二、五自然段),分述___________。

C级:比较阅读《威尼斯小艇》,从课文2—5自然段看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威尼斯的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象共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分层练习,按梯度设计,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供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带动基础薄弱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提升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自信。

每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心中要有文本,还要有“生本”,应牢记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宗旨,精心设计出渗透课标理念和彰显儿童本位理念的语文导学方案,让每个孩子在学案之船上,通过大量语文实践,轻松、快乐、高效地进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语文学习方法获得和语文素养提升之旅。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先学生字学案
读儿歌识生字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生字辨识大闯关
乡愁导学案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