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层面的精准评课策略

2016-08-12孙剑飞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学课堂

孙剑飞(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层面的精准评课策略

孙剑飞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361000)

随意性的评课行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和谐发展氛围。按照操作顺序,开展精准课堂观察活动明确要通过观察解决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分解观察因素,开发课堂观察工具(编制课堂观察表),借助工具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对观察所得的事实或现象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提出教学行为的借鉴点和改进点,借鉴或改进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技术;评课;课堂观察的过程

在日常的评课中,经常听到“我觉得”“我认为”等评课的口头禅,笔者经常在心里反问“您凭什么觉得?您又凭什么认为?”经过观察和交谈发现,很多人都是凭借自己个人经验或是直觉在评课,缺乏对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或现象的科学审视。随意性评课行为主要危害:一是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真正良好的评课,应该是大家都能够基于事实和数据“说话”,以此“清晰化”评课思维,减少模棱两可的评课内容,使优点、问题、原因、策略均有据可依,这是建立良好问题探究氛围的基础。二是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和谐发展氛围。多数时候,我们只需要把观察到的数据呈现给上课教师即可,比如:“共提问了23个学生,其中‘优生’18个,‘中等生’2个,‘后进生’1个”,上课教师自己便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结论,而不需要再用“伤人”的话语来“定性”和“盖棺定论”,有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帮扶文化。

那么,如何使评课从经验走向科学呢?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是一种运用感官或工具,通过有目的、有主题地收集课堂行为或现象,然后对课堂行为或现象出现的频次予以统计分析,生成统计数据,进而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寻找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课堂要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明确或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使评课行为“有的放矢”,而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参与者(评课教师、上课教师上课和参与教师)规划评课行为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研究水平的提升,其最终价值是促进人的成长,关键价值是提升人的“思维清晰度”,让观课评课活动更加聚焦,课堂教学诊断更加精确,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方向更加明确,还能帮助新教师和薄弱教师迅速成长。课堂观察的价值存在着“弹性”,主要是基于人的素养弹性和技术支持力度的弹性。既然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那么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开展研究的人,关键要看研究者、操作者能否深刻认识和熟练掌握课堂观察技术,人的能力越强,课堂观察的价值越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观察提供了广阔的“增值空间”,技术支持力度越大,课堂观察的价值越大。

一、明确问题指向,分解观察因素

1.发现“真实问题”

评课要解决的是真实的教学问题,真实教学问题主要指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失当教学行为或学习行为,这一行为具有源头性、隐含性、内在性,该行为的改变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又是关键的和紧迫的。比如,表面问题是某一个同学总是“被排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之外”,但是背后隐含的、源头性的问题可能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远高于该学生的前知识结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该生认为毫无挑战,不值得发言”“教师未明确规定小组讨论的规则,也未对是否人人都要发言做出界定”“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懂得引导该生参与讨论”“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排斥该同学的发言”……真实的问题可能是其中1个或多个,但是一定不是前面所谈的那个“表面问题”。发现真实问题是开展课堂观察的基础工作,如果问题找得不准,则会产生基于“假问题”的课堂观察行为。发现真问题需要思维具有穿透力、筛选力,需要借助观察、对比、排除等多种认知方法,技术上可以用列表法或绘制思维脑图法来澄清和实现。

2.明确观察目的

即要制定观察的目标,通过观察,要发现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把这一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的语言表述不清”,则观察目的可以设置为“寻找和克服教师语言表述中的问题,使95%以上的同学都能够听懂”。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切实明确通过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明确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三是要明确所有的课堂观察活动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指向师生教学行为的改进。

3.分解观察因素

即通过查阅资料,把要观察的核心内容(分类、本质、特征)进行分解,分解出其内在因素(或要素)。以课堂教学语言观察为例,按照功能不同分为:指令语言(布置任务、维持秩序等)、提问语言(开放式、封闭式)、引导语言(启发、引导)、解说语言、激励语言和评价语言;按照课堂教学语言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课前的预设性语言和课堂中的生成性语言;按照传播的媒介不同可分为:有声语言(口头语)和无声语言(文字、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按照教师对语言的自觉程度:可以分为有意识语言与无意识(或下意识)语言;按照创新程度可以分为习惯性语言和非习惯性语言,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得出高质量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征:规范性、科学性、简洁性、准确性、针对性、目的性、普适性、时代性、情感性。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核心问题或核心主题的分解要到位,即要把所有相关因素都罗列出来,并做好分类与排序;二是分解出来的观察要素一部分是可直接观察的,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取信息,一部分是不可直接观察的,需要以间接观察的方式去发现信息;三是注意观察要素的完整性,与核心问题或观察主题尽量能够完整体现(当然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要素进行观察)。

二、做好课前准备,开展课堂观察

1.做好观察准备

做好观察准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尽可能地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上课教师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构成(比如农民工的比例,优生的比例,学习方式的特点等等),学生的座位分布情况等;二是尽可能地去了解有关这一课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性要求,哪些是必然重点,哪些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哪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训的必须点;第三,如果是团队观察,即需要分工观察多个点,则还可以事先做好分工;同时要认真开展关于课堂观察表的培训,即统一认识:什么时候要填写什么等等;第四是尽力做好相关设备的准备,比如说摄像机等。

2.编制课堂观察表

即把通过上述步骤获得的核心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制成表格,并辅以所观察的课的基本信息,以及填表的相关说明。(详见表1)

表1:课堂教学语言观察表

填表说明:

(1)出现时间:出现时间以一节课开始的时间为起点填写时间段,精确到秒。如开始后1分1秒至1分3秒,则可记为0101-0103。

(2)序号: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第一句语言记为001。

(3)功能一栏。

指令:①布置任务、②维持秩序;提问:①记忆、②迁移、③解说、④应用、⑤分析、⑥综合;引导:①降低难度;②给出方法③给予提示;“解说”:①说自己的想法;①复述学生的想法;激励:①物质上的②精神上的;评价:①正面评价②负面评价③对人④对事⑤评价结果⑥评价过程⑦与事实相符合⑧偏离事实(通过调查或与学生访谈获得数据,可多选)

(4)形成时间:①课前预设②课堂上生成

(5)语言媒介:①有声语言②无声语言

(6)自觉程度:①有意识②无意识

(7)创新程度:①模仿他人②自创

(8)规范性(是否符合法律、课标、大纲、学科特点等):①符合②不符合③不知道

(9)科学性:①有理有据②无凭无据③不知道

(10)简洁性:①不可再省字数②可以再省字数③可以删除④不可删除

(11)准确性:①准确②不准确③不知道(通过调查或与学生访谈获得数据)

(12)针对性(解说、引导和激励三种语言):①刚好解决问题②不足以解决问题③超出问题解决的范围④不知道

(13)目的性:①知道为什么而表达②不知道为什么而表达③不清楚自己知道不知道

(14)普适性: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意思表示一致程度①八成以上②六成以上八成以下③6成以下(通过调查或与学生访谈获得数据)

(15)时代性:①符合学生所处的时代②不符合学生所处的时代③无法确定

(16)情感性(评价、激励、解说、引导):①带有情感并与内容一致②带有情感,但是与内容不一致③不带情感

(17)口头禅①是②不是

(18)语言对象:①全体学生②部分学生③个别学生

(19)第三项至第17项均在表格中要填写数字,不够可另加行。

(20)以上表格的设计是基于对课堂教学语言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分解。

(21)此表格较适合对自身课堂教学的观察,若要用于观察他人的课堂教学语言须对表格进行一定的修改(比如增加或删除观察点),填写的行数可以根据需要添加。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关于课堂观察表的基本结构。课堂观察表由标题(课堂教学语言观察表)、基本信息区(从“执教时间”到“课型”)、观察点描述区(从“出现时间”到“语言对象”)、数据记录区(下面的空格)、填表说明区五个区域组成,各有各的功能且缺一不可;二是关于填表说明区,要解决是概念的界定和填写的界定,本质上是划定界限。比如学生参与度的“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五个层次的界限。绝大多数量表不好填写或不会填写,主要原因是填表说明说得“不明”,行为或现象的界限划分不清。拿学生的参与度来说,90%及以上的学生有效参与可认定为“很好”,80%(含)到89%可称为“好”,70%(含)到79%可称为“一般”,60%(含)到69%可称为“不好”,0%(含)到60%(含)可称为“很不好”,总体上要有一个事先的规定。这样才叫说明,否则就是说了也“不明”;三是强调量表的“弹性”,量表很难一次性完善,观察点是可以根据需要增删的,定性内容的界限也是可以调整的,唯一需要的是数据本身,一定要客观。

3.开展课堂观察(用表格记录数据)

可以采用现场观察、团队分工观察或录像观察等方法开展课堂观察。如果是观察总量不大、观察的信息比较直接,可以采取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比如,观察提问的次数,观察提问的对象分布等等;如果是观察的信息量比较大,或者观察的信息比较难以直接获得,可以采取团队分工观察或录像观察的方法来记录数据(事实或现象出现的频次)。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提前预估好数据记录的量;二是如果采用录像观察,则需要提前规划好录像点,即是录教师还是录学生或者是双方都录,如果是录学生,还要注意是录个别小组还是录全体;三是要注意观察或录像的行为是否会对上课教师和学生产生“动作变形”方面的影响等等;四是建议最好是能够做好比较全息的录像,如果是现场观察则更便于相关信息的验证。

三、汇总统计数据,分析统计结果

1.汇总数据

教师对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出现的频次用数据的形式予以表示,如表2,便是笔者对自己的一节课“教学语言”方面的观察结果汇总。这个表格是笔者对自己一节课所说的275句话根据“表一”进行的“全息”界定和汇总统计,从而得到的关于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相关数据。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对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验证,比如下表中的“准确性”一栏,是笔者让学生逐句来写对笔者所说的话的理解,完全理解称为“准确”,学生的理解和笔者所要表述的内容不一致称为“不准确”,难以判断称为“不知道”,从而得出的“准确197,不准确63,不知道15”这一统计数据,如果没有这个请学生帮忙验证的环节,这个数据便很难真实获得;二是汇总统计的时候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真实性是第一需要,不要因为自己主观的意愿而怀疑事实本身,甚至“篡改”结论;三是如果是多人同时观察同一现象,得出的结论却不一致,就要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往往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对什么时候需要填写什么“界限”不够鲜明,要重新定义填表说明;其二是有明确的干扰信息出现,就需要排除干扰再来记录,比如听不清等等;其三是观察的内容比较“隐含”且未做出印证,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请授课者或听课的学生帮忙印证,做法类似刚刚谈到的关于“准确”的案例。

表2:课堂语言观察及调查结果汇总表

2.分析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隐含在统计结果背后的事实或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般需要从数据、分析、结论几个方面来呈现。比如,数据(现象):“结合教学目标,筛选出的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话共有64句(其中包括4个口头禅,不断重复,说了17句),所占用的时间长达7分钟”。分析(原理):可见真是废话太多了,在时间宝贵的信息社会,竟然在一节课上浪费了每个学生7分钟的时间,那么,一年大致80个课时,可能要浪费掉每个同学的500多分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结论(后果):语言不够简洁,且丞需改进。再比如,数据(现象):提问语言方面,记忆15,迁移6,解说3,应用2,分析1,综合1。分析(原理):提问的总量比较大,提问的层次比较低,主要集中在识记方面。结论(后果):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等等。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果是对教师自己进行观察,则一定要排除“面子”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需要提升思维的“穿透力”,尽量直指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或联系;三是要注意既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优点,不能只提一个 方面。

如果在前面的几个环节中我们能够客观总结数据背后的经验或要想解决的问题,则提出意见或建议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比如,笔者在对自身教学语言的课堂观察研究过程中,对自己提出了“三思而后言、让感情伴随语言一起出发、应小心谨慎地运用评价语言、要更加信赖学生和依靠学生、要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等等。至此,课堂观察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用数据说话,获得课堂教学改进的真实方向,寻找课堂教学改进的有效途径。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借助课堂观察发现了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仅仅是课堂观察活动的“基本动作”,如果没有参与者的行为改进,则课堂观察活动开展的再好,也只是停留在“活动、工程”的层面,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课堂观察也有其局限,如难以观察所有行为现象;难以解决自主思考问题;无法解决教师态度转变和教学行为改进问题等。相信,随着参与者课堂观察素养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行为学等),课堂观察技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运用课堂观察技术的频率也将不断加大。

总之,熟练地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我们目前听课评课过程中的很多弊端,从而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最终使评课行为从经验上升到科学。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2000.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何锦发.特级教师论教书育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徐小敏、赖一郎)

猜你喜欢

语言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有我语言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