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中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6-08-11张连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

丁 娟,张连城,韩 君



·经验交流·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中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丁娟,张连城,韩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分析转复房颤过程中伊布利特的使用对跨壁负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8月房颤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各44例。分析两组转复成功率、用药后QT间期变化以及Tpeak-Tend/QT间期变化。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61.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38.6%,P<0.05);两组用药后QT间期均明显延长(P<0.05),用药2 h后,伊布利特组QT周期恢复正常,胺碘酮持续时间长于4 h,胺碘酮组用药前后Tpeak-Tend/QT比值未出现明显变化,伊布利特组用药后Tpeak-Tend/QT间期比值明显提高(P<0.05),用药1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采用伊布利特能够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但是会有所增加跨壁负极异质性,增加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房颤;伊布利特;跨壁复极异质性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相关报告指出我国3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发病率在0.77%。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心律失常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房颤可能导致心衰、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中转复并维持能够降低致残率[1]。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Ⅲ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使用在房颤转复中,不少研究表明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近些年逐渐在临床中使用。当前我国不少医务人员对该类药物不是很熟悉,针对不良反应的处理缺乏相关经验,伊布利特药物很有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导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2]。本研究分析转复房颤过程中伊布利特的使用对跨壁负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8月收治房颤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房颤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48 h至7 d,无法自行转复,血流动力学稳定,血钾大于4 mmol/L,5个半衰期内未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各44例。伊布利特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8.16±16.59)岁;收缩压(128.6±17.54)mmHg;左房内径(40.71±6.62)mm,左室后壁(9.06±0.85)mm。胺碘酮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67.81±11.64)岁;收缩压(128.34±16.39)mmHg;左房内径(41.06±6.24)mm,左室后壁(9.22±0.71)mm。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给药前询问病人病史,包括起病时间、是否存在胸痛等,检查身高、体重、QT间期等,准备心电监测仪以及除颤仪等,向病人讲解转复目的和方法,缓解紧张心理。伊布利特组注射前10 min先静脉注射2.0 g硫酸镁,给予伊布利特治疗(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20131029),无色澄清溶液,现用现配,将10 mL伊布利特稀释至20 mL,采用微泵静脉注射,给药时间控制在15 min,针对体重<60 kg病人,给药剂量控制在0.01 mg/kg,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病人转复后停止药物注射。

胺碘酮组静脉注射300 mg胺碘酮,注射时间控制在30 min,若是病人未转复,继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速度控制在(1~2) mg/min,注射胺碘酮药物量最大不超过1 200 mg。

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病人转复情况,记录两组注射药物前和注射0.5 h、1 h、2 h、4 h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周期和T波顶点至T波终点Tpeak-Tend距离,若是T波存在切迹以T波下降与基准线焦点为准,若是出现U波,取交界最低点为终点,排除平坦T波、双峰T波,采用药物注射前Tpeak-Tend最大导联作为相关导联。

2结果

2.1转复成功率比较伊布利特组在给药30 min内,所有病人转复窦性心律,其中7例在注射1 mg伊布利特后转复,20例在注射2 mg伊布利特后转复。胺碘酮组在注射药物(300~900) mg后转复成功。伊布利特组27例转复成功,转复成功率为61.4%;胺碘酮组17例转复成功,转复成功率为38.6%,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χ2=4.56,P<0.05)。

2.2QT间期变化两组病人用药后QT间期均明显延长(P<0.05),用药2 h后,伊布利特组QT周期恢复正常,胺碘酮持续时间长于4 h。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QT间期变化比较(±s) ms

2.3Tpeak-Tend/QT间期比值变化胺碘酮组用药前后Tpeak-end/QT比值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伊布利特组用药后Tpeak-Tend/QT间期比值明显提高(P<0.05),用药1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详见表2。

表2 两组Tpeak-end/QT间期比值比较(±s)

2.4不良反应伊布利特组在转复中,用药1 h内,3例出现多元性室性早搏,2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未出现心动过缓情况。胺碘酮组5例转复中出现大于2 s的RR间期,2例转复后出现房室阻滞,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3讨论

目前在房颤的治疗中,针对持续时间小于1年病人,以控制心室率和恢复窦律为主,延迟复律可能减少最终转复成功的机会[3]。在病人恢复窦律后,治疗以减少房颤发作为主[4],采用何种药物来维持窦律对房颤治疗至关重要。

伊布利特是临床中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房颤转复过程中得到使用,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率要高于胺碘酮[5]。本研究中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61.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38.6%,P<0.05),伊布利特对心房肌的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在房性心率治疗中有更大的优势。

在以往分析影响伊布利特房颤转复率中表明,转复率与年龄、性别等无关,与房颤程度存在很大的联系[6]。在分析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研究中,不少研究认为跨膜复极离散度(TDR)是主要因素,TDR增加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因此可以作为心律失常发生监测指标,TDR增加形成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细胞不应期的离散,在近些年的研究中指出Tpeak-Tend/QT间期比值可以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7],准确性要优于TDR。

伊布利特药物和胺碘酮药物同样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比较类似,能够抑制心肌复极时相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并能够内向钙电流,增加心室复极时程,延长QT间期[8]。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用药后QT间期均明显延长(P<0.05),伊布利特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清除半衰期平均在6 h,一般病人在注射药物2 h后QT间期恢复正常,在本研究中用药1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药物阻滞通道靶点存在一定区别,胺碘酮药物是多通道阻断剂,主要通过慢成分IKs的抑制来实现,伊布利特则是主要是实现快成分IKr的抑制,药代动力学与药物使用剂量存在正相关[9]。在人左心室各层中,IKs/IKr的值能够反映左心室复极异质性大小,胺碘酮药物使IKs/IKr值减小,因此QT周期延长,但是Tpeak-Tend减少,因此胺碘酮药物的使用不会导致病人增加患心律失常的风险;伊布利特药物虽然对病人心室肌影响较小,但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0]。本研究分析引入Tpeak-Tend/QT间期比值,伊布利特组病人注射药物0.5 h后,Tpeak-Tend/QT间期比值达到高峰,因此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房颤转复中,采用伊布利特药物能够提高转复率,用药1 h后,病人左心室跨壁复极异质性会明显提高,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此段时间的监护。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李小明,李海涛,等.硫酸镁在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与房扑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1):30-33.

[2]王承丰,李泽民,李林,等.伊布利特转复房颤110例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181-183.

[3]刘美,褚松筠,王新刚,等.伊布利特转复房颤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6):462-463.

[4]孙超,刘书旺,郭静萱,等.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电生理作用的差异[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3):210-212.

[5]苏浩,徐健,范西真,等.硫酸镁联合伊布利特转复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1680-1682.

[6]杨秀梅,贾秀萍.伊布利特联合心脏直流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9-21.

[7]田晓晨,王尹曼,高连君,等.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律的疗效特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1):1029-1032.

[8]吕蒙.伊布利特在控制转复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9]周平,郭国宁.抗心律失常药及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62-2264.

[10]董晓,朱赛楠,丁文惠,等.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房颤、房扑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94-200.

(本文编辑王雅洁)

中图分类号:R541.7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3.03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3-1545-03

(收稿日期:2015-05-06)

E-mail:984396010@qq.com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指标的作用探讨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