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8-06车淑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车淑红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车淑红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长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降低医疗成本,另外还能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重且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早期给予有效治疗及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近年来,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就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患者,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0~80岁,平均(6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65±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将其置于抢救床上,帮助其取平卧位,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高流量吸氧,并给予心电监护、静脉输液及常规抗凝、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对其心肌进行保护。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 建立急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组长,以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研究内容作为依据,联合急诊科主任、医师、专科护士及心血管内科骨干医务人员等为患者制订针对性急救护理路径表。改变传统 3班倒排班制度,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需定期接受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急救模拟演练等。

1.2.2 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由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对接收到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至急救室,开始急救护理。在开展具体护理工作时由2名护理人员同时对1例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实现同一患者的多部位、多项目护理。1名护理人员可协助心电图医师开展心电图检查,并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取恰当体位,尽量减少活动量,给予吸氧支持,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2~5 L。另外1名护理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建立循环通道,以便实施药物治疗;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需立即指导其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并根据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 mg,若患者仍存在严重的胸痛症状,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剂治疗。给予急救处理后,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可在持续给氧状态及心电监护情况下,由参与本次抢救的急救医师及护理人员将其转送至普通病房,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完成一项护理内容,需在相应护理路径表中划“√”,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完整性。护士长需对护理人员未完成的护理内容原因进行调查,并给予相应指导。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患者住院舒适度等方面,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就诊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就诊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就诊各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分诊评估时间(min)静脉采血时间(min)静脉通道建立时间(min)急救总时间(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 36 2.6±0.4 7.9±1.7  7.3±1.8  63±6  11.4±1.9观察组 36 0.5±0.1* 4.4±1.8* 4.8±1.9* 40±6* 7.9±1.8*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6例,满意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4% (34/36);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72.2%(26/3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中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其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极大,甚至可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缺血心肌血流灌注[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如何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给予及时救治成为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4]。研究资料显示,影响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急诊室前的处理措施、确诊所花费的时间[5],换而言之就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科抢救流程、抢救效率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关系。

急诊护理路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一种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模式,是临床医务人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手术类型所制订的,可最大程度地使患者按照科学的护理路径流程来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保证护理质量[6-7]。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将急诊救治工作程序化、有序化、规范化,可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路径,主要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特点、护理特点及急诊科护理特点制订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路径要求急诊科医务人员需在最短时间内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确诊,并准确评估其病情,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以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从而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降低医疗成本,另外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142-142.

[2] 刘丽.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171-172.

[3] 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16-17.

[4] 石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6-8.

[5]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6] 陈建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易疏忽环节及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91-192.

[7] 马丽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48-1249.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75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