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尽显数学之魅力

2016-08-06薛志梅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两位数教材

薛志梅

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因此数学学习不单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特别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经验。每当课堂中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最能真实反映他对所学内容的已有经验和理解。

一、贴近生活的课堂对话

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在信息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师生对话、师问生答等形式来教学新课,认为这样就是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课堂上常见的师生对话,如:“对不对?”“你同意吗?”这样问句的出发点的确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对学习掌握的情况。尽管很生活化,但问的多了,大部分学生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并未真正起到关心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一定有带有目的性的引导,如在一节“统计”课堂上:

师:要知道有多少个运动员怎么办?又不能排队。

生:记呗。

师:怎么记呀?

生:就是小组里一个报运动员,其他人记下来。

师:行,就照你们的想法活动,不过老师也想参你们的活动,你们给老师安排什么任务?

生:你来报,我们来记。

师生对话中,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很生活化,既不枯燥也不是很数学语言。每一句话都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的相应问题,看似无意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把学生带到老师希望的地方,学生也没有抵触,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提出的办法,不知不觉几句不长的对话,学生已经进入课堂学习,产生了统计的需求。

在教学中采用童趣的语言,既能贴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现在的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的重要性。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保证课堂发言人次要超过10个。学生的发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教师要说,学生也要说。

如,在教学完100以内的数后,我让学生找一找谁最大,很多学生能说出100是最大的,而有一个孩子则认为99是最大的,在请这个孩子说自己的理由时很多孩子都听不懂其表述的意思。这时教师就说:“两个人回答的都对,100里面有三个位置,叫做三位数,而99里面有两个位置,叫做两位数。100肯定比99大,所以说100最大肯定没错。而99是一个两位数,两位数里面它又是最大的。我们就说99是两位数里的老大,100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数当中的老大。”找到了老大,请学生找最小的数时,则有很多学生会发现10是两位数里最小的,0是我们认识的数中最小的。教师通过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不同,渗透了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一些知识,学生也能够根据老师的说法,依样画葫芦,愿意发言。

二、教材运用要贴近生活

“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绝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也要有选择地大胆进行改编重组。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时,由于教材中的例题并不贴近生活,而教材中练习一般比较贴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将练习一作为例题来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扇形统计图。全球和我国的人口也早就超过了教材中所列出的数,因此在教学中也不能直接将其运用,而要紧贴生活进行改编。

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必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可以直接将教学问题穿插在生活实践中。例如,在教学“认识米”之前,让学生实际测量教室的长度,学生在测量时就会发现,用自己的尺子量教室的长度很麻烦,用厘米来表示发现要400多厘米,实在太多了,很多学生就会提出:“老师有没有比较简单的测量方法呢,有没有比厘米要大一点的长度单位呢?”在揭示米这个长度单位和米尺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米和厘米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通过生活化的课后活动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涉及很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在教学时尽管教师很注意与生活相联系,但很多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仍然不能解决一些课堂中的问题。如一个苹果3( ),一张床长3( ),一袋盐重500( ),一瓶矿泉水重0.25( )等这样的问题,很多孩子在填写时会产生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数学还原到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解决这些难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请学生课后量一量学校、家里的任何东西,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场买菜,感受一下买到物品的重量,买菜所花的钱。学生有了这一系列的课后数学活动的直观生活经验,在填写这些单位时自然不会凭空想象,而是能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活动经验进行对比填出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单位。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在数学教学中不光要重视生活中的素材,更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这些生活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生活中的经验、方法,又能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唐云峰.贴近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文百家,2015(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两位数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算两位数加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