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内容、原则与方式研究

2016-08-04薛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管理模式素质教育

薛佳

【摘 要】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程教学上,更应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活动,由此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积极健康的性格情感。基于此,文章在简要论述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管理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从而为当前的大学生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管理模式 创新方式

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大学生在高校内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学说以及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历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导向。

2.人文素质教育管理

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即是对人文领域或者是精神生活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深刻理解人文思想,即对支撑人文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基本理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由此明确人文知识的形成规律。系统掌握人文知识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培养学生认识、理解、遵循由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所产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3.心理素质教育管理

目前,在校大学生往往都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很少经受生活的磨炼和考验,由此形成了极弱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课程体系和组织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4.创新素质教育管理

我国高校教育委员会在制订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明确指出,高校一定要培养学生至少四个方面的创新素质:首先是好奇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和灵感;第三是要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第四是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定的自我发展、自我表达的空间和平台。

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的原则

1.明确组织目标与任务

(1)以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价值。(2)要及时洞察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3)研究当代大学心理与个性特征,明确其知识需求情况和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4)统一规划、安排、协调高校内各个机构、各个院系、各个社团组织有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模式等等,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与具体任务,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5)制订系统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考核指标,包括日常考核指标和对各个机构实施的素质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指标。

2.坚持主体责任制原则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组织应根据不同机构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角色的领导者,比如机构总负责人既要明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系统掌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也必须具有较高的校内行政职务,从而能够有效地指挥、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由此顺利地在校内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组织下设的各个分支机构则应该设置活动组织型的领导者、课程研究型的领导者、专业监督与调查型的领导者等,由此专业化地完成该分支机构的工作任务。

3.坚持系统性原则

根据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其组织系统包括的分支机构主要有: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机构、现代大学生心理与个性特征研究机构、所在学校素质教育管理与规划机构(下设专业课程素质教育机构、选修课程素质教育机构、文体活动素质教育管理机构等)、素质教育监督与评估机构等。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系统的高校素质教育管理组织结构,专门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研究、规划、实施与评估活动。这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素质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是冠冕堂皇的装饰语。

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首先,要将学校内的学工部门人员、院系组织人员、教师群体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其次,学生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实施效果最具发言权。基于此,在构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模式过程中还必须将学生纳入进来,作为相关部门的成员,加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活动中来。

5.坚持独立性与专业化的原则

要想在高校内真正增强对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视,所建构的素质教育管理组织就必须从相关的部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组织。一方面它拥有明确的组织任务和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它也必须形成系统的规则制度,包括组织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等。

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方式

1.梳理清素质教育管理与正常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在制订具体的素质教育发展规划和应对措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参考组织内提供的有关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评估、学生心理与个性特征方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会听取各个部门领导、教师、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大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组织提出的发展规划和应对措施是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由此能够获得各个主体的理解,保证所提出的发展规划和应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2.素质教育管理要避免受社会就业因素的单向影响

强大的就业压力成为摆在学校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提高就业率,在帮助学生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获得充足的生源,成为各个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情况下,包括专业课设置、选修课设置、校园活动以及其他诸多服务机构的活动等,都是以就业为目标来开展工作。当前,新建的高校素质教育管理组织应当尽量避免受社会就业因素的单向影响,而造成管理内容的局限性。该组织应当综合考虑国家素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由此展开素质教育的评估、规划与实施活动,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3.素质教育管理应引入先进的评估技术

素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评估活动在了解学生的素质水平、心理与个性特征、素质教育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能够为制订素质教育规划和发展措施提供具体的参考价值。高校素质教育监督与评估机构应当注重量化分析的重要性,一方面引入先进的调研方法和调研技术,包括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情景实验、二手资料收集等,由此搜集到科学、系统的调研资料;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spss之类的分析软件来进行资料的统计研究活动,由此获得精确的调研结果。第三,素质教育评估人员还应当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和总结能力,即能够通过具体的、量化的调研结果推理出相关结论,供政策制订者进行参考。

4.素质教育管理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校内的素质教育管理活动也应当注重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软件技术等,由此来提高组织工作效率。首先,组织内的各个部门之间要通过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其次,各个部门内要注重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和保存相关资料。

5.素质教育管理应构建系统的奖惩措施

素质教育涉及到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诸多内容,而且大都是通过专业课教学改革、选修课内容设置以及校内外的文体活动来实现的。一方面依靠院系领导、老师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包括选修课的学习以及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无法调动教师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保障各项素质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坤:《大学生素质教育初探》,《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张德宝:《浅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第6期。

[3]王义遒:《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0期。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管理模式素质教育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