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开展的研究

2016-08-04靳晶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

靳晶

【摘 要】新兴体育运动集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社交功能、休闲功能于一体,能够很好地贴近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心理。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可以弥补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不足,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成为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对此,本文在分析制约新兴体育运动进入校园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就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 新兴体育 运动课程

大学生处于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接受能力强,这为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大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自我约束力的提高、不利情绪的控制、意志品质的锻炼、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等形成了有效的促进。

制约新兴体育运动进入校园的相关因素分析

1.教师因素

目前,在一些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中,虽然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一些群众基础好、时代特色鲜明的运动项目,但是由于在平时不重视新兴体育课程的建设,体育教师对新兴体育运动的熟悉程度和授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很多学校面临着新兴体育运动课程教师匮乏的局面,这与大学生快速增长的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运动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或参加体育社团等方式参与新兴体育项目。由于缺乏相关体育教师的系统指导,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2.学校因素

由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常常会受到器材、场地、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如果高校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保证体育经费投入的持续性,那么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推广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定向越野运动,需要学校安排专门的运动场地;攀岩运动需要学校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和运动设备。这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果没有学校的经济投入,完全依靠学生自身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

3.学生因素

首先,新兴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需要大学生群体对新兴体育运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且具有较强的参与兴趣,这样才能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但是,如果某一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力度不够,那么可能会影响新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的学生基础。其次,很多新兴体育运行项目的开展,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以此来购买专业的运动设备或健身器材,而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来说,其参与性会大大降低。再次,很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集体运动项目,所以大学生需要有运动伙伴,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满足参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新兴体育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有效推广的必要条件。

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策略

1.因地制宜开发新兴体育课程资源

为了让合适的新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并发挥相应的教育职能,高校体育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认真了解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教育价值和对体育场地、器材的需求等情况,认真调查在校大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主要兴趣点,然后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兴体育运动课程资源,从而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的引入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发新兴体育运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虽然高校的基础资源比较少,但是高校体育教师等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教学资料,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新兴体育运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可以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与学习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然后高校在后期再对其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进而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新兴体育运动课程体系。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进入高校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基本上很少会在高校中以教材和课程的形式出现,高校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大多处于摸索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与大学生运动需求之间的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让现在的在校体育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最新的体育运动需求,构建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调动高校的现有资源,提高体育教师的培训投入,为体育教师学习新兴体育运动课程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高校要针对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特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聘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企业家或掌握新兴运动技术的社会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向“聘课制”—“聘任制”—“专职聘任制”逐渐过渡,这样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相关学习和交流,从而为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3.加大经济投入,完善新兴体育项目的基础设施

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高校必须首先解决场地、器材、资金、教师队伍不足等方面问题,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这是确保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此,高校要整合和调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发挥社会各界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优势,在自身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赢得更多的社会赞助。例如高校既可以同兄弟院校合作,共同建设新型体育运动场地,共享体育运动器材,又可以寻求与当地体育用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或者租用当地体育场馆,与社会新兴体育俱乐部和设备专营店交流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展经验,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目标,提高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4.鼓励和引导学生成立新兴体育社团

高校新兴体育社团的建立,可以让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让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共同训练,并且传递新兴体育运动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新兴体育运动中来。例如高校的街舞社团、轮滑社团等在高校的普及率比较大,能够形成对体育课程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新兴体育社团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新兴体育社团普遍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不够专业和系统,也常常出现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从而影响了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5.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新兴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传统体育运动的相关教育职能,还具有健身引导、增进团结、促进交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蕴含的新鲜元素和娱乐元素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很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有相对健全、完善的物质条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新兴体育项目都适合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对此,高校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新兴体育引入与体育课程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在继承和发扬新兴体育项目主要文化特征和运动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新兴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适应性、可行性和学生的欢迎程度,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整理和优化,使其能够真正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新兴体育与现代体育、高校体育的有效融合。

结 语

总之,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在高校的开展,需要高校深入研究新兴体育运动的特征,注重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教育开发,结合学校的体育基础条件,加大新兴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经济投入,积极构建特色体育课程。同时,高校要进一步整合体育教师资源,积极引入新兴体育教师或对原先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对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教学技能,从而为新兴体育运动课程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建强、阮志勇:《浙江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张杰、梁若雯:《高校学生闲暇体育现状及实施闲暇体育教育的价值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10年第3期。

[3]朱丽琼:《福建省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现状调查研究》,《昆明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4]邹学芝:《浙江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15期。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及策略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