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家绝唱 文章大宗

2016-08-03屈化兵

关键词:传记司马迁史记

屈化兵

一、查找资料,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

与以往历史散文不同,《史记》这部史学巨著,首创纪传体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他们又互相补充,互相勾连,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体例上的设计特点,可以勾连古今,贯通天人,所以《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司马迁辅之以其娴熟多变的叙事艺术,向我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我们学习《史记》,既要注重整体,又要注意局部;既要关注人文精神,又要学习其叙事技巧。学习《史记》的叙事艺术,有助于阅读《史记》,理解《史记》,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宏观上把握《史记》的叙事艺术。

总体来说,《史记》的叙事艺术有以下几个特色:

1.时间为轴,以类相从——独具匠心的叙事脉络

(1)人物的编排: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中或真实存在的王侯将相,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归入的类别,如《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李将军列传》;依据据时间顺序,让他们前后相继,如《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2)人物的类型:《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分传,也有合传、类传。分传就是一个人一个传记;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类型相同的人物写在同一篇文章中,比如《游侠列传》《刺客列传》《滑稽列传》等等。其他各层次的人物原则上以时间顺序的又照顾到人物内在的联系,比如《张丞相列传》是以“御史大夫”这一官职勾连许多人,重要的传主有张苍、周苛、周昌、赵光、任敖、曹窟,他们都担任过御史大夫一职,最后又以张苍任御史大夫终结,勾勒出了西汉前期御史大夫任职情况的变化轨迹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像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卓越的军事家,所以司马迁把他们的传记前后相连,依次展开。

2.追根溯源,前后呼应——高屋建瓴的叙事角度

《史记》的叙事从来都不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简单陈述上,司马迁凭借敏锐的目光和非凡的判断力对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多有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深刻见解,有的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常常透过表面现象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内部的深层的决定因素。比如他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个见解是极其精辟的。叙述李广事迹时,一句文帝的“惜乎,子不遇时”,成了李广一生命运的写照,李广的命途多舛,难以封侯仿佛被文帝一语成谶。写张良则是侧重于所谓的“天意”。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虽然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但追根溯源,前后呼应,使得人物传记上下血脉贯通,每篇都有一个鲜明的灵魂。

3.宏大场面,复杂事件——从容厚重的叙事风格

司马迁通过各种方式占有大量的材料,在对材料的处理上更体现了其非凡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历史事件繁多、琐碎,历史人物丛杂交错,历史场面宏大壮观,千头万绪的内容他写起来也条分缕析,游刃有余。《陈涉世家》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诸多事件千头万绪,司马迁都一一条理清晰地勾勒出来。叙事手法多样,正叙、侧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明明白白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司马迁非常擅长场面描写。写鸿门宴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场面不同,气氛各异,同时还综合运用白描、铺陈、渲染手法,传达出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体现了《史记》的厚重。

4.详略有致,突出重点——繁简相宜的叙事策略

(1)不同篇章,互见之法。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的同时,在一篇传记之中展现同一个传主性格的若干侧面,有的则采用互见之法,在多篇传记之中虽分散却又互补地完成对传主形象的完整塑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远大志向、雄才大略和善于用人用计,但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几篇传记中,如在《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中都有刘邦的内容,让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其他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志不在小的一面,《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残忍杀戮的一面。这样,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在别人的传记中显示,互补互衬,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2)同一篇章,不厌探因。《商君列传》一文以变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商鞅的成功来自于变法用法,他的人生悲剧也是由此产生。司马迁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到各国游说君主,在秦国掌权之后主持变法,太子犯法被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商鞅在被逃亡过程中,因为由他制定的秦国刑法非常残酷,以致没有人敢收留他,商鞅自己也喟然叹息:“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而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没有过多的介绍。《李斯列传》在文章之初就详写了李斯为了摆脱厕鼠想尽各种办法这样一件小事情,作者看似叙述一件生活琐事,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思想是李斯得以实现梦想的动力,也是梦想的祸根。总之,《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与略写,往往都是对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揭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结果则一笔带过。

二、结合课后“向题与探讨”,研究选文的叙事特色

《史记》选修几个专题内容各有侧重,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是《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善于调控各种材料。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或通过一个个事件来刻画人物,凸显主旨;或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本专题四篇文章,可以紧扣“叙事艺术”这一个学习重心,结合不同篇目的突出特点,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把握司马迁高超的叙事技巧。

1.《秦始皇本纪》——以编年体例为主,详略得当地记述秦代历史脉络

《秦始皇本纪》课文节选部分以时间为顺序行文,依照年份叙写秦时大事,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还原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让秦始皇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写秦始皇,作者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

2.《赵世家》——移步换形,在激烈冲突中生动地刻画人物

课文开篇首先介绍了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占卜结果表明赵家子孙未来必将大祸临头。这种记载带有迷信色彩,但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描写了屠岸贾滥杀无辜,把赵氏灭门和韩厥答应赵朔请求两件事,表现了屠岸贾的凶残与韩厥的正义。然后围绕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托孤、救孤、抚孤和复孤的曲折过程把故事逐步推向高潮。记述赵武灵王时,司马迁详尽地记述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词穷,不得不同意其主张的过程,让人物在反复激烈的论辩中,凸现出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魅力。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时,以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来体现。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全文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代矛盾冲突的激烈。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对人物的具体行动则略写。

3.《魏公子列传》——传主为轴、精心选材,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选择“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其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方面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本文刻画人物性格手法多样,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细节描写也相当成功,如写晋鄙合符验证后的怀疑心理时用“举手视公子”几个字,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便把一位宿将当时当地惊奇、自信、决不轻易交出兵权的神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谓神来之笔。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德与侯赢、朱亥等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相互烘托,相得益彰。另外,还采用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的手法。

4.《淮阴侯列传》一费思尽心、感情含蓄,曲笔手法情蕴意深

司马迁对英雄壮士犬马一生冤屈而终,尽洒热泪,同情痛心,惋惜悲愤之情,交织于字里行间,读来令人扼腕;而对“刘邦们”,则竭尽反语,讥讽,揭露,鞭挞,意在未言之中,读来令人切齿。后人也尖锐地指出:“‘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或说得更为深刻:“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总之,本专题的内容除了文言知识的积累之外,还要结合选修教材和专题内容的要求,在对《史记》叙事艺术的学习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传记司马迁史记
别把八卦当传记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漫画史记
读失败者的传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