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2019-06-11郭庆晨

奋斗 2019年1期
关键词:玉璧赎罪司马迁

郭庆晨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受命编写史记,上至皇上下至朝臣,都会被记上一笔甚至几笔,所以被很多人看作是名留青史的大事,因而备受关注。有些人为了稀图司马迁能把自己写得好一些,还特意送上礼物。

一天,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司马迁送来了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只见里面装着一对晶莹透亮的玉璧,不禁惊呼:“太好了,这真是世上稀奇之宝啊!”司马迁听到女儿的惊呼,放下手中的笔,用手摸了一下玉璧,也不禁赞叹道:“是啊!如此光洁、圆润,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听了,更是爱不释手。司马迁对她说:“白璧最可贵之处是没有斑痕污点,人也同样如此。我是一个平庸而且地位低下的小官,从不敢以璧自比,但如果收下这珍贵的白璧,思想上的斑污就会增多。”女儿听了,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小心地将玉璧还给了李广利派来的人。

我想,李广利将军收到司马迁退回的玉璧一定猜到司马迁的想法,而朝中的其他大臣得知李广利将军送礼的遭遇,也就不会重蹈他的覆轍。为名标青史而送礼的风气也会就此减弱……

正因为司马迁在别人送来的玉璧面前迅速地做出玉璧之宝与人格之宝何者更可贵的比较,然后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格之宝,这才守住了撰写史书的如椽之笔,为自己秉笔直书、秉持历史的真实性打下了基础。这正是司马迁还璧的意义之所在。

倘若,当初司马迁在玉璧面前稍有犹豫,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识见,就会被贪心蒙上了一层迷雾,而不再目明见远,而他本人,也就不会被冠以太史公、历史之父的美名。

所幸,司马迁在贪欲和清廉之间选择了清廉,在收礼和拒礼之间选择了拒礼。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正确的选择来自于坚实的思想基础。想当初,司马迁因为讨伐匈奴的将军李陵辩护而获死刑。按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而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人格也会遭受极大的侮辱和损伤。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腐刑。

一个为了认准的使命而忍辱负重的人,一个为了能够活得“重如泰山”而不惜忍受痛苦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贪念他人的宝物而放弃自以为宝的廉洁呢?可见,清正廉洁、拒礼拒贿的优良品质,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由深厚的优秀品德铸就的。平时练就清廉的功夫,并养成习惯,才会有璧不受、有宝不贪,创造出像司马迁这样“还璧不犹豫”的佳话。

本栏责任编辑/刘桂华

猜你喜欢

玉璧赎罪司马迁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分析《赎罪》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司马迁拒受玉璧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
由英雄到罪犯的蜕变
不可鄙薄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