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6-07-28高洪涛徐文洪曹武军李玉楠

创新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河南对策建议

高洪涛徐文洪曹武军李玉楠

(1.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3.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洪涛1徐文洪2曹武军3李玉楠2

(1.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3.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高层次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流失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于河南人才队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科技人才;对策建议

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创新型河南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1 河南省科技人队伍发展现状

1.1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了“两院”院士群体、中原学者(即院士后备人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创新型科技团队组成的金字塔形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十二五”期间,6位中原学者当选两院院士,在豫院士总数达到23人;新培养中原学者23人,总数达到49人,省杰出人才达到383人,省杰出青年达到488人。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接近24万人,带动形成33万余人的科技人才队伍。2015年,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值为25.9,在全国位居第17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1]。

1.2高层次科技人才加速聚集。

畅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渠道,在岗位任用、支持创业、经费奖励、生活保障等方面予以科技人才激励,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引进了一批创新驱动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十二五”期间,新建院士工作站203个,来豫合作院士25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总数达19人,“万人计划”专家总数达12人。

1.3科技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通过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河南实现了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为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已培育形成了超硬材料、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新能源客车、盾构等一批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 0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2 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措施

2.1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措施。

近年来,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构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政策措施,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对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及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做出具体部署;《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政策措施》,对健全科技人员创业激励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对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对省内科技人员自有成果转化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助。为贯彻落实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自2014年起,省科技厅、财政厅加大了支持力度,连续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创业给予资金奖补。

2.2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

科技奖励是激励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1 706项,共有13 000多名科技人员获得奖励;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评选出10人。科技奖励的评选,极大地激发了全省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勇气。

为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省政府决定,自2013年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每人奖金增至200万元,比原来提高1倍;自2014年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比原来提高3倍、2.5倍和4倍。同时,从2014年度开始建立了对国家奖项目配套奖励制度,奖励标准为:对于河南省(含驻豫单位)作为主持单位完成的项目,特等奖1 000万元/项,一等奖200万元/项,二等奖100万元/项。奖励经费中50%用于对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奖励,50%用于主持单位自主选题科研[2]。

2.3科技特派员工作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万多人,服务范围也基本实现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目标。科技特派员及派驻单位从各种融资平台获得金融支持9亿多元。

2.3.1科技特派员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类科技特派员占科技特派员总数的60%以上,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服务,推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与全省企业深入合作,加快建立了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共建了各类研发平台和示范基地,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申请各类专利1 400件,解决技术难题1 957个,使496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717家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产值46亿余元,新增利税近4亿元。

2.3.2催生出一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创业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目前,河南省共获批9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创业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分别为马铃薯产业创业链等5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河南南阳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3家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及河南农业大学1家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创业基地及创业培训基地12家。如河南冠云山大鲵繁育有限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公司)+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了产业水平,延长了产业链条,收获了实效。近年来,共生产苗种71 300余尾,生产成鲵84 000多公斤,申报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产值1.4亿元,带领1 500户农民开展大鲵养殖,为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探讨了一条新路。

2.4平台建设

2.4.1重点实验室。目前,河南省共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各实验室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批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已成为凝聚和培养河南省各领域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

根据2015年参加评估的7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情况统计,参评实验室高职人员占固定人员比例平均达到62.8%,中青年人才占固定人员比例达到54.2%,博士学历人员占固定人员比例达到58.5%,三年内培养引进高职人员共计669人,平均每年培养博士、硕士共2 128人。

2.4.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目前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7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7个。据不完全统计调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共拥有职工80 664人。其中:固定人员70 960人,客座人员9 704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87.97%和12.03%;有博士2451人,硕士8 197人,本科34 215人;高级职称人员9 158人,中级职称人员20 971人。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各类计划项目8 843项,获得经费支持1 842 678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27项,获得经费支持222 824万元;省部级项目1 222项,获得经费支持382 608万元;市地级项目810项,获得经费支持175 563万元;自主开发项目6284项,获得经费支持1061683万元。

2015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成果7 388个,其中:本中心4 330个,依托单位2 504个,外单位47个,合作研究373个,引进技术134个,转化本中心成果比例最高,达到58.6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4.3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目前共有联合实验室42家,在这些联合实验室工作的两院院士23名,外国院士1名,中原学者21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14人、杰出青年获得者11人,创新型人才41人。在这些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903人,硕士学位48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812人,中级职称的483人。五年来已培养博士后81人、博士毕业生191人,硕士毕业生1 870人,国外留学生21人[3]。

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聘用董子钢教授为院长,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Rob⁃ter Huber、美国科学院院士Webster Cavenee,Carlo Croce,Peter K.Vogt教授及陈竺院士、王红阳院士,组建了癌症化学预防的专业顶尖的研究团队。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引进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Wan-Ju Li教授并聘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中心科研顾问,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的学科体系和人员梯队建设。

表2 2010-2014年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3 河南省科技人队伍存在的问题

当前河南正在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综合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这三大规划急需大批的能够引领创新型河南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但是,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在数量上、结构上还不能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复合型、国际化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

3.1高层次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驻豫两院院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 492人,省级优秀专家1 26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 630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12人。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呈现不足。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应的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4]。

R&D人员中部地区排名河南省硕博占比位居第4位,低于湖北、安徽、湖南。重学历,不唯学历。但这一指标说明,河南省即使在中部地区也不占据优势。

3.2科技投入经费不足

2014年R&D经费支出400.01亿元,其中政府资金45.49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不足,居全国第17位,中部六省第5位[5-6]。

3.3区域分布不合理

据《河南科技统计年鉴》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表明,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的现有状态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区分布上,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南阳、焦作等中心城市,信阳、驻马店、商丘、三门峡、鹤壁等边远地区较少。从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地区分布来看,有利于大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河南省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

3.4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缺乏

河南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急需的产业部门的学术和工程技术带头人缺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河南经济发展落后于发达省份,究其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破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僵局,聚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

3.5基础研究不足

河南以前长期重视应用开发,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据《河南科技统计年鉴》测算:“十一五”期间,个别年份基础研究占经费支出超过2%。“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加大了投入,河南省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情况才有所缓和。基础研究不深入,发展后劲乏力。

表3“十一五”和“十二五”基础研究占经费支出比重表

表4 中部六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排名表

3.6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利用国家的倾斜政策,获得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它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全国人才流动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态势。作为经济尚不发达的河南省自然也不例外,每年人才的流出量远远大于流入量。其中,高级人才、优秀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及掌握高、新、尖技术及实用型技术的人才占了很大比例。同时,河南省也较难引进外省市的顶尖人才。

3.7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第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融资机制不健全。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较少,投资规模小。

第二,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不合理,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难,技术合同成交少。据《河南科技统计年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13年、2014年中部六省排名河南连续居末位[5-6]。

3.8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门类不全。

第二,缺少拥有知名品牌的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服务机构和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第三,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对政府依赖性大。

第四,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高端科技服务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本省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4 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对策建议

4.1建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一批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人才特区。安排资金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统筹更多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通过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河南省人才聚集的高地,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给予创业启动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一定的资金扶持。

第二,支持人才引进。一是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二是对列入国家“千人计划”、河南“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市级高新区财政按照1:3的比例予以资助。

第三,设立专项资金。省、市和高新区设立专项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按照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技术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2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4.2.1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为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基础研究工作,引导科技人员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期预研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育苗,河南省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模式和部分兄弟省市的成熟做法,以原“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为基础,拟改造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

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一方面将有利于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大胆探索,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加快优势领域发展,为争取国家基金储备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对一些重点研究方向,可以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这一平台,打破行业、地域、部门和单位的限制,选择优势力量,组成创新团队,力争在国家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表5 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数据

4.2.2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要加大对35岁以下科技人才的支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

4.2.3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可以按其业绩和贡献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可奖励200万元。

4.2.4加大创新人才激励力度。科技人才获得的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其作价入股,最高比例可以达到注册公司的70%;其转化收益比例,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可提高到100%。

4.3举办中国留学人员郑州科技交流会

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中国科学院、国务院侨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广州市已举办17届“留交会”每年一次,去年修改为两年一次,已形成品牌。这是我国在发达省份举办的留学人员权威性科技交流活动,我国中西部地区还没有。建议由河南省或郑州市会同上述有关单位主办中国留学生郑州科技交流会(与广州错开时间,每两年举办一次)。

4.4吸引华裔专家、学者为河南服务

设立海外人才柔性引进计划,组建中原技术国际网,吸引欧、美等世界科技发达地区专家、学者为国效力,变人才流失为人才流通,为海外华裔青年专家、学者提供1万个科研领域的兼职高级职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大柔性引进科技人才的力度。

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地方有配套支持,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创新潜力,有望突破关键或核心技术,有利于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水平的,省财政予以一定的科研资助。

4.5促进公共科技资源对社会开放。

推进科技资源开放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

4.6加强高层次人才立法研究

推动高层次人才立法,组织起草、出台“河南省人才条例”,建立涵盖高层次人才安全保障、权益保护、市场管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交流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高层次人才法规。坚持用法治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法制化,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河南省科技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ca06820101phd6.html,2015.

[2]王香芬.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3.

[3]百度文库.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a00f4a5f524ccbff1218419. html,2012.

[4]林兴岚.对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9).

[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科技统计年鉴[M].郑州:河南省统计局,2014.

[6]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科技统计年鉴[M].郑州:河南省统计局,201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5-51-5

收稿日期:2016-4-10

作者简介:高洪涛(1964-),男,本科,调研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Gao Hongtao1Xu Wenhong2Cao Wujun3Li Yunan2
(1.Hen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3;2.Hen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Zhengzhou Henan 450003;3.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high-level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loss of talents,and makes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pplic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talent team.

Key words:Henan;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alen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河南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