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数据新闻叙事模式解构与重构*

2016-07-26张军辉

中国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新闻生产数据新闻

□文│张军辉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数据新闻叙事模式解构与重构*

□文│张军辉

[摘 要]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业的新领域,促使了新闻叙事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模式转移。从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四个维度,对数据新闻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可以丰富传统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新闻叙事的演进脉络,掌握数据新闻的叙事模式和规律,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据新闻 新闻叙事 叙事模式 新闻生产

新闻叙事是新闻实务的核心环节,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1]进而影响着受众对客观现实的意义构建。媒介技术的革新,不仅改变了信息生产方式与传播格局,也不断冲击着传统新闻叙事模式。2012年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s Network)发起了首届“数据新闻奖”评选,数据新闻这一新型新闻报道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业界、学界的高度关注。相较于数据新闻业界实践的风起云涌,学界关于数据新闻的学理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数据新闻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不仅可以丰富传统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数据新闻的叙事模式和规律。

一、数据新闻叙事模式的转移

综观学界对数据新闻的溯源,计算机辅助报道、精确新闻、数据可视化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概念,它们之间既存在延续性又互有差异。新闻叙事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从 “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移。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新闻数据处理的效率,美国新闻业开始利用计算机对数据素材进行处理,于是诞生了计算机辅助报道。计算机辅助报道虽然使机器介入了新闻生产,但此时的计算机仅是传统新闻素材加工的辅助工具,并未对新闻叙事理念和流程产生根本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意调查业兴起,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被引入新闻业,精确新闻的概念被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教授首次提出,这种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量化处理,将“数字化”符号表达引入新闻叙事的模式,随之成为美国新闻界普遍重视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2]这种“数字(Number)+文本(Character)”的叙事话语,无论是从生产方式、传播渠道还是内容呈现形式上都与现代意义上的“数据(Data)”相去甚远。20世纪80年代,数字图像技术的出现使数据更为直观、易读,新闻叙事开始了从“数字化”向“前数据化”转向。之所以称之为“前数据化”的新闻叙事,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新闻叙事仅实现了新闻报道呈现形式上的数据化,但仍未触及新闻来源和生产模式等核心环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逐渐成为人们获得新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3]从新闻叙事的维度来说,数字与数据的区别在于数字是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符号,而数据可以承载现实社会变动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数据中蕴含着大量的新闻线索。2012年,首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DataJournalism Handbook)线上发布,数据新闻这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4]迅速被推广至全球,议题也涉及到金融、医疗、娱乐、民生等众多行业,开启了从数据中挖掘新闻线索、利用数据进行新闻表达的“数据化”叙事模式。

自2012年的首届“数据新闻奖”评选以来,该奖项已举办4届,共有37项作品获奖。我国的数据新闻尚处于起步阶段,以网易“数读”、新浪“图解新闻”和新华网的“炫数据”等为代表的媒体,揭开了数据新闻在中国实践的序幕。

二、数据新闻叙事模式的创新

倒金字塔结构是传统新闻叙事的典型模式,梵・迪克(Van Dijk)用树形图示对这一模式进行阐释。这种模式的特征是按照信息的重要性而非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利进行新闻叙事,如先有标题,进而导语,然后是情节、背景和评论等。新媒体时代,新的叙事语境不断冲击着新闻叙事的结构。曾庆香教授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归纳为蜂巢型、菱形和钻石型叙事模式。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发声渠道大大增加,这就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蜂巢型叙事模式正是指通过无数的碎片堆积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菱形叙事模式指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特征,通过简讯、反应(结果)、事件、背景、评论、延伸事件、互动与定制等完成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种模式兼顾了新闻报道的速度与深度。钻石型的新闻叙事模式指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采纳各种媒体元素对事件进行完整、深刻、多维的报道。[5]

《数据新闻手册》将数据新闻的生产环节归结为:获取数据、理解数据和传达数据。[6]从现有较为成功的数据新闻案例来看,其题材多“集中于政治(主要是选举活动)、财经、能源、环境、体育等领域的相关选题”。[7]从最新的(2015年)数据新闻评选来看,奖项分为最佳数据可视化、最佳调查新闻、最佳新闻应用、最佳新闻网站、年度开放数据等类型。这都与传统的新闻叙事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叙事模式的创新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数据进入新闻叙事的核心环节。从数据新闻的整个生产环节来看,新闻的五要素均蕴含于数据之中,对数据的获取和理解成为数据新闻叙事的核心环节。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使得这些工作无法完全依靠人工能够完成,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已经深度参与到了数据新闻叙事活动。同时,数据新闻叙事融科学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可视化艺术于一体,数据技术还是新闻叙事的重要工具。

二是关系成为提升新闻叙事传播力的重要砝码。数据新闻为实践“开放新闻”的理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8]开放新闻的数据来源不仅有国家机构公布的数据,而且包含了受众贡献的数据(用户生成内容:UGC)。UGC中记录着大量的行为信息,这为分析用户的阅读爱好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向不同层次用户推送个性化定制新闻成为可能。对于数据从哪里来和数据新闻到哪里去的问题,均有赖于媒介和受众之间良好的关系。

三是去文本化是新闻叙事语言的新常态。传统的新闻叙事主要依靠文字描述为主,为降低受众的解码难度或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常常也会配以图表或插图。数据新闻叙事中,可视化成为数据新闻的主要呈现形式,简洁、形象、精美和交互式的可视化效果图成为新闻叙事的新型语言,文字成了效果图的补充。去文本化成为数据新闻叙事语言的显著特征。

三、数据新闻叙事模式的解构

作为一种新颖的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

1.叙事声音:谁是数据新闻的发声者?

所谓叙事声音,也就是由谁来叙事,“既指叙述文本的讲述者,也指叙述文本的写作者”。[9]传统新闻叙事中,文本的讲述者主要是新闻事件当事人和专业媒介机构派出的现场采访者,而文本的写作者则是由记者、编辑、终审的媒体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集合体。更多的时候,传统新闻的讲述者和写作者是重合的。这是由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代价较高,公众不得不委托专业媒体机构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挖掘。

网络社会的数字化生存,人们可以使用PC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网站、社会化媒体以及APP客户端等多种应用软件,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上传信息。新的媒介环境,使得数据新闻的叙事声音发生了转移。

首先,文本写作者和文本讲述者开始分离。庞大的数据库中蕴含了大量的新闻议题,成为了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数据也不再是储存于冷冰冰介质中的信号,而成为了会说话的讲述者。数据新闻生产中,对数据库的挖掘正在逐渐代替记者的现场采访。数据新闻的文本写作者和文本讲述者开始呈现分离的趋向。

其次,叙事人的“去职业化”和“角色转移”。随着数据公开的程度越来越高,数据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和便捷,加之数据分析的开源软件越来越普及。传统需要职业记者才能进行的新闻写作活动,如今普通公众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数据新闻生产和发布,新闻叙事者呈现出“去职业化”的现象。“角色转移”体现在部分传统新闻叙事人的职能转移至机器。相对于早期谷歌通过算法排序进行新闻聚合,如今的机器人新闻写作已不再是新鲜的事物。在我国,继2015年9月10日腾讯开发的Dreamwriter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了首篇全机器人撰写的报道《8月CPI同比上涨2.0% 创12个月新高》;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推出写作机器人“快笔小新”。职业记者、编辑等只需要进行新闻叙事结构规划和新闻词库建设,机器就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进行新闻写作和发布。

2.叙事语法:从二维到立体的“全景结构”嬗变

新闻的叙事语法是“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原则与规律”,[10]体现了新闻五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之间的关系。新闻叙事语法与新闻事件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1所示,新闻事件的演进过程可能非常短暂,如一般的会议等通过简讯就能进行完整的新闻叙事。当新闻事件演进过程很长时,就需要通过如调查报告、深度报道等进行新闻叙事。而有些新闻事件在演进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次生事件,这就更适合通过连续报道、跟踪报道等进行新闻叙事。对于不同的新闻事件,新闻叙事介入的时间点也有差异,会议短讯型的报道可能在会议前就已经有新闻通稿,而深度报道则是在整个新闻事件完结以后,连续报道则是和新闻事件同步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新闻叙事语法原则。

图1 新闻事件演进过程图

对于数据新闻的叙事语法来说,最大的改变是突破了传统树形二维叙事结构的局限,形成了立体的叙事法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数据新闻的叙事语法,是融倒金字塔结构和钻石结构于一体的复合结构,其更像是一颗结满钻石的树,时间线是树干,用于传达事件的概貌,树干分枝上的钻石是对某一时间节点事件的详细报道。受众可通过拖动时间线了解事件的演进趋势,也可以点击每个时间节点来浏览这一时刻新闻事件的标题和导语或摘要,如果点击导语中的链接就可以浏览这一时刻的完整报道和评论。这种叙事语法结构如同一棵接满钻石的树。

其次,数据新闻叙事语法延伸了新闻叙事的时间线。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目前大数据在预测商业消费、流行病爆发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言:“大数据新闻的四个功能,即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11]数据新闻不仅是对发生过或者是正在发生事件的叙事,同时也能对未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预测,最大程度消除公众的信息不确定性。如2015年数据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你最适合哪种运动?》和《二氧化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是根据已知经数据对未发生的“事实”进行预测。

3.叙事话语:数据线索的再结构化

新闻的叙事话语指“新闻怎么说”和“如何制作新闻”,是对新闻叙事技术的探讨。[12]传统新闻通过修辞、遣词造句形成叙事话语,是新闻叙事者通过文字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加工。而数据新闻的叙事话语不仅是从数据中来,而且是到数据中去,是数据线索的再结构化建构,这就带来了话语表达和呈现形式的转变和创新。

首先,数据新闻叙事话语的生成,是对数据再结构化的过程。对于一篇数据新闻来说,无论其包涵的信息量多么丰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叙事主题。数据新闻的数据来自庞大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中既包括政府、公司等组织发布的结构化数据,也有用户生成的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对于数据新闻叙事者来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从庞杂的数据库中挖掘新闻线索,通过对数据的筛选、组织进行新闻故事写作。由此,数据新闻叙事话语的生成是对结构化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对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重新建构。其本质上就是对数据再结构化的构建过程。

其次,新闻叙事话语呈现的可视化趋向。“新闻怎么说”,即如何对客观事实进行有效编码的问题。早期的新闻依靠文字符号传情表意,后又增加插图、摄影等视觉元素,大大提升了叙事话语的现场感。网络媒体时代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而数据新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数字技术的优势,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词云软件、互动地图等技术很容易实现叙事话语的可视化书写。这种数据新闻叙事话语的可视化转向带来的不仅仅是呈现形式上的转变,其意义更在于减少了编码与解码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与失真程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客观事实的还原。

4.叙事接受:从大众传播到定制传播

无论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叙事都会同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规制和受众需求微观层面的双重影响。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满足受众需求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数据新闻在提升叙事接受方面有着较强的叙事需求和技术优势。

首先,用户“投票”成为数据新闻叙事的驱动力。消除信息不确定性是人们进行新闻消费的根本动力,而接近性是受众进行新闻消费选择的重要价值依据。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新闻消费面临订阅费用和信息检索技能的双重压力,但新媒体低廉、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受众从无差别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使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新闻价值的凸显更依赖于受众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投票”。[13]因此,培养用户黏度,形成传播的“再中心化”,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向受众解释数据?向哪些受众解释数据?成为数据新闻叙事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蕴藏在用户“投票”的数据中。

其次,数据新闻的“定制模式”提升了叙事接受的体验。大数据时代,受众的行为均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对受众的点击行为、浏览历史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以为不同受众“定制”不同内容的新闻报道。如2015数据新闻奖(DJA)获奖作品《二十世纪以来和传染病的斗争:疫苗的影响》,这篇报道通过对10万人的病例数据分析,用交互式可视化图形,展示了20世纪以来美国的疫苗接种对7种流行病的控制效果。交互式可视化图形,不仅提供了总体上疫苗对抗传染病的效果,也提供不同疫苗的接种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四、结语

数据新闻创新了新闻叙事,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但其本身也面临着发展困境。这种新生事物的良性发展,仍需要我们冷静地审视。

数据新闻对新闻叙事者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但仍要警惕“技术决定论”的取向。数据新闻叙事需要叙事者熟练掌握数据挖掘、解析和写作工具,但新闻故事的生动性和深度性远非机器所能代替。“数据”只是叙事者手中的工具,警惕数据垃圾,发出真实的声音才是根本。

通过灵活的数字新闻叙事语法,最大化数据的价值。立体的“全景结构”既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又保证了新闻的深度,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将新闻叙事置于多方数据中审视,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结构联系,提升数据新闻的价值。

发挥叙事话语的优势,增强数据新闻的互动性和可视化。数据新闻可视化并非对报道形式的简单美化,其根本应是服务数据新闻叙事话语,减少信息耗散。目前,数据新闻重可视化轻互动性现象普遍,仍存在“我说你听”的叙事话语方式。

内容与渠道建设并重,提高叙事接受的生命力。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关系”正成为用户黏度的代名词。但“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14]唯有内容与渠道建设并重,才能真正提高数据新闻叙事接受的生命力。

综观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新闻叙事的叙事人、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叙事结构等方面,仍需要业界和学界不断总结和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凌燕.新闻叙事: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倾向性间的博弈[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2]肖明,丁迈.精确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美]Victor Mayer- Schonberger, Ken-neth Cukier.《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方洁, 颜冬. 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 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35(6)

[5]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

[6]数据新闻手册.Retrieved from 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 org/chinese/preface_4.html

[7]史安斌,廖鲽尔.“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J].新闻与写作,2014(02)

[8]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06)

[9][10][12]何纯.新闻叙事学[M].岳麓书社,2006.:27,15,161 [11]陈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数据与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2015(02)

[13]彭兰. 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

[14]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04-23(6)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判与防控机制研究”(编号:12YJC86005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新闻生产数据新闻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