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

2016-03-03林颖颖

中国记者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传统媒体新媒体

林颖颖

内容提要 本文从对上海报业集团数位一线从业者的深入访谈切入,结合相关学界研究和业界现状,描绘了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所面临的颠覆性变化,并提出了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 新闻生产 传统媒体 新媒体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在新媒体时代受到怎样的影响?身处新闻生产一线的从业者感受最深。为此,笔者与上海报业集团数位一线新闻从业者进行了深度交流访谈。

一、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模式被颠覆

2004年4月,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在其新闻室观察研究的经典之作《什么在决定新闻》再版前言中判断,“就当下而言,电脑为新闻机构所带来的变化远不如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文章仍然要经由编辑们的逐层把关,而现在他们要求下属对文章做出修改的理由,与过去殊无二致”

然而,10年后的现在,当网络新媒体的技术变革席卷而来,尽管编辑部的“内部把关”依然存在,但是在新闻的选择和采写上,却已发生巨大变化。

(一)新闻选择上,“独家”成悖论

笔者在访谈中问及目前寻找线索及选题的渠道,多位一线新闻记者给出的答案中,都有一个相同的重要选项:网络。

但是,当把这个问题放置在10年至15年前时,记者们寻求新闻线索更多是通过个人挖掘、线人报料、读者来电等等。甚至在S年前,网络在一线记者的所有信源中所占的比例,也没有现在高。而从网上获得线索的具体“方位”,也由于互联网业态的不断变化而更迭:从各种网络论坛、到微博、微信等。

一位新闻从业者说到了近几年来编辑部稿件来源的一个“有意思的变化”:“以前报社领导说,最近有个线索不错,你去采访一下;现在报社领导说,最近网上有个事情很火,你去采访一下。”

如果说几年前,网络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信源,隐藏在新闻选择的诸多信源中;而今,网络已经统领诸多信源,并且记者也愿意将这种统领和定位在报道中“挑明”。“现在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话题在网上受到热议,好像这样写,更能证明这确实是个热点”,一位媒体资深记者在接受访谈时说。

在网上炒热的话题,与媒体寻求的线索直接划上等号。类似“有意思的变化”其实暗藏着新闻生产的源头——新闻选择方式正在被极大地颠覆。“网上很火”——在纸媒的集体无意识中,成了新闻选择的最大标准。一位新闻责任编辑说,当所有人的眼球迅速被网络新媒体吸引,聚集到—个方向、焦点时,自己及自己所在的媒体也不自觉地往那个方向去,如果不去,反倒是一种“缺位”。

反观之,记者及所在媒体寻求的新闻,如果不是网上正热的线索,很有可能不被重视,即便成文,在报道发表之后,如果在网上没有得到关注,也有可能就此“默默无闻”。

同时,因为网络热炒的话题是所有媒体追逐的目标。“独家新闻”早已成了一种悖论。曾经让很多记者引以为傲的“独家”线索,现在却因为远离网络热点而变得无人问津。发现独家、原创新闻的成就感,在新媒体时代,似乎已变得荡然无存,而即便有,也转瞬即逝。

当然,在访谈中,也有记者明确地指明,对网络热点的追逐和对原创新闻的追求,两者都不能放弃,记者必须保持对独家、原创、深度新闻的嗅觉,时常打开专业和问题的视角。

(二)新闻采写陷入隐患性“加速”

以往采访,记者一定要到现场,至少是电话或邮件采访到当事人,获得第一手信息,并从中了解到前后语境。新媒体兴起后,越来越多的采访直接由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切入或干脆直接搬用。

相比其他线索来源而言,网络信源更快、更容易获取。但是在网络信源里,新闻从业者面临的是网络上遍布的匿名信息提供者,在效率的追赶下,记者很难对信息和细节——进行证实证伪。在如此隋境下,新闻出现碎片化、片面化、极端化趋势,甚至因此造成假新闻。

比如,发生在2010年的“金庸被去世”事件,就是一则由互联网引发、传统媒体“吃药”的“假新闻事件”。当年12月6日晚20时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的一条信息瞬间引爆网络:“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一时间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成千上万次,有媒体甚至迅速安排了悼念专版。

二、对新闻生产者的冲击

新闻生产发生了如此大的颠覆,同时,在新媒体格局下“人人皆记者”,此时,专业记者是否拥有“专业素质”,直接决定新闻生产的状态和质量。

(一)对新闻生产者能力的挑战

美国渡因特研究院在一项名为“未来新闻业竞争能力”的调查中,提出新闻从业者应该掌握37项关键技能。调查中提及的在新闻采集和新闻生产方面的技能包括:分析与整合规模庞大的数据;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和发展信源;高水平搜索网络信息;精通采访技术;在不依赖互联网的情况下,搜索新闻和查证信源;以一种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新闻;解释统计数据与图表;新闻叙事能力;以流利的风格来写作;使用正确的语法来写作;掌握各种类型的新闻写作技能;了解受众的期望与需求;语言表达技能。“当下媒体的发展也非常需要这些技能,通过这些媒体技能的运用,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吸引受众的媒体环境。”

但是,在笔者的访谈中,很多一线记者坦言,在日常的新闻采写中,往往由于疲于应对追踪网络热点,并没有太多精力去提升个人的采访技术和写作技巧。正如之前提及的新闻选择和新闻采写的被颠覆被影响,很多记者的日常工作成了对网络热点的“求证”和“辟谣”。

(二)对“条线”设置的冲击

在传统媒体采编体系中,媒体内部的记者通常有“条线”之分,体育条线、娱乐条线、教育条线、财经条线……编辑部内部的编制也因条线而划分,比如体育部、科教卫部、文艺部等。条线内部还有更为细致的分工,比如教育条线还分为高教条线和普教条线、留学条线、培训职教条线等。

访谈中有一线从业者指出,新闻采访设置“条线”的好处是,记者在长期的条线积累中,比较熟悉条线的情况,有固定和丰富的人脉,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如果本人足够钻研,可以发展威为“专家型记者”,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甚至影响政策决策。

但是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条线”的存在明显显露其弊端。首先,新媒体信息海量推送,针对某个热点信息,网络自动会汇集各行备业的智慧和观点,如果只是条线记者单兵作战,其采写的内容必然只集中在—个面上,具有天然的缺陷。其次,在做战役性报道时,如果再对编辑部内部的多位“条线记者”进行调配和稿件整合,不仅在时间上跑不赢新媒体,也不利于稿件的深度和整体化。

三、对策及方向

尽管传统媒体被唱衰,新闻生产和新闻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但是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找寻解决方案。

(一)更优质的新闻生产

有学者认为,当下的新闻业危机。主要是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这类传统商业模式的危机。现在,人们能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信息,许多消息来源是免费的,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信息付费,广告也跟随消赞者进入了互联网。

尽管如此,但不容辩驳的是,如今流通在信息市场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管是自媒体、新媒体或者传统媒体,都出现了这样一个倾向:为了获得关注度或者点击率,制造眼球效应,不惜在信息中“注水”,甚至屡屡出现假新闻。

在这样的业态中,传统媒体长久积累的专业性和客观性显得弥足珍贵,只有继续在内容上下足功夫,生产出更优质的新闻,规避劣质新闻虚假新闻,才能在更长远的未来发挥口碑效应,留住受众。

(二)打破“条线”局限

上海报业集团某一线采访部门负责人指出,条线式的分工,早就不适应需求。“谁抓住了选题,就要有调动身边资源的魄力,全力突破的决心,而不是只做自己一块,坐等友邻来增援。新媒体最强悍的地方,是能在极短时间肉,串联起无数要素,围绕着一个主题表达,各种你想不到的角度或形式。”他最后说,互联网的要害在于一个“联”字。“我们如果还是分割式的运作,必死无疑”。

因此,打破条线局限,使采编流程更开放、更灵活、更聚合、更优化,才能使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信息再造价值

因为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其长期耕耘积累下来的对权威信息的寻求渠道及习惯,使得其在提供专业信息的同时,也有优势提供更权威的信息服务。

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应更有意识地发动内部新闻从业者的积极性,在其所擅长的报道领域成为专家型记者,并鼓励记者从所积累的信息中,总结和撰写出相关的行业、领域规律|生及趋势走向性的报道,从已掌握的信息和数据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并重新树立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传统媒体新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