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

2016-07-26李小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教参考试成绩

李小玲

临近段考或期考时,我们在一些小学常常看到语文教师在忙着“赶课”。原因是他们在前面的教学中“长文长教”,甚至“短文也长教”,导致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来不及上完。语文教师为什么喜欢“长文长教”? “长文”能“短教”吗?如何才能实现“短教”?我们拟就这些相关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喜欢“长文长教”的原因

1.教师围着教材转。许多教师还存在着“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意识。他们认为,一篇课文说了什么、说了多少,教师就应该完整地把这些内容都教给学生。如果漏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说得越多,学生就会懂得越多。

2.教师功利之心在作祟。当前,考试成绩还是教学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好事多磨”就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课课细磨”“点点到位”,在教师和学生旷日持久的“苦功”下面,考试成绩确实会有所提高,但几年过后,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与日俱增。

3.“教参”提供便利。“教参”也就是“教师教学参考书”,为教师精讲课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教师几乎不用作太多的深入思考,就可以将一篇长文分析上三四个课时,甚至一首小诗或一首小词也教上两个课时。在教师“长文长教”,甚至“短文也长教”方面,“教参”可谓“功不可没”。

二、长文能短教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教学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教学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尤其是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不管你是“长教”还是“短教”,如果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说明教学效果是好的。其实,语文知识是有其体系的。如果我们在教每一篇课文时,紧紧地抓住其中的一至两个知识点来学深学透(至于其他内容可简略带过),半个学期过去,再将所学的知识点连缀一次,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学生根据这个知识体系,就能自行解决阅读和写作中的许多问题,“长文短教”同样能达到“长文长教”的效果。而且,实施“长文短教”时,每个知识点都是在高度集中精力和时间下掌握的,因此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运用起来会更自如。

“每节课学深学透一至两个知识点”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课一得”。只是对于一些教师来说“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罢了。

三、实施“长文短教”的注意事项

1.重视学生的自学自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时间,而且鼓励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必然要被一些枝节问题所干扰,无法集中精力去落实原来拟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2.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不在于教学过程是否“热闹”,而在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有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尽量让学生有不断成功的体验,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和迁移。长文为什么能够短教,最主要的原因是文章虽长,但只要抓住了独具特色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迁移,文章就能“化长为短”,学生就能学到关键的知识。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实际上就是因为对语文知识点掌握不好。

4.要有切实可行的相应教学规划。实施“长文短教”,必须根据教材的编排,作一个统筹计划:整个学期要掌握多少知识点,哪一个单元掌握什么知识点,哪一课重点掌握哪些内容,等等。做到了这些,教师心中才会有数,不至于遗漏知识点。

提倡“长文短教”,不但是为了把教师从沉重的教学压力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减少功利之心,对“长文短教”深入研究和实验,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教参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神秘的教参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