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

2016-07-22

关键词: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策略

石 霏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

石霏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属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能提高大学生科研素养,提升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由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保障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必须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应对策略,保障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得到贯彻和落实。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因素,并对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策略

一、引言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为STRP,属于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主要是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采用大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来给予资金支持,从而鼓励在校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实施效果并不佳。为保障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因素的干预,以提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概述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发展概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69年所提出,原本提出的计划为 “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全称为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主要用于支持和鼓励具有一定基础的本科生来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历经多年发展,国外已经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运行体系。1995年,我国清华大学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翌年开始实施。浙江大学在2年后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入21世纪之后,相继有更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始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建设。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情况

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一般主要由学校的教务处负责实施,通常建立院校两级组织机构,其中由分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的院级指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校级科研小组则负责审核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主要是为了支持大学生尽可能尽早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活动中,通过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计划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科研训练计划选题主要偏重于大学生所选课题的应用价值、创新性、可行性、课题意义等方面。院级指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监督、评价、审核、验收,对校级评审项目进行审核验收。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整体效果有待提升。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内外对比情况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项目。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提出暑期本科生研究奖学金项目,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施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1995年多伦多大学实施研究机会计划。目前,美国各大科研型大学,基本上都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办公室等相关机构,科研办公室机构的设立,在组织上保障了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支持,确保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达成。

1996年,国内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在考察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项目后,提出在校内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一定成绩。1998年,国内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开始启动“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逐渐构建国内在校本科生学术研究平台。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提出大学生研究计划,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提出本科生研究计划,2004年福建东南大学提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1世纪初期,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化管理,逐渐导入大学生、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提升参与大学生、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时代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开始开展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研究,从初期概念研究阶段逐渐深入到实际操作层次,从研究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实施本质深入到开展训练计划的基本原则和过程管理策略。目前,国内学者针对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研究相对成熟,取得较好成绩,为我国国内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深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科研认识不足。部分院校的科研训练计划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仍然以考试和课程教学等传统模式为主,导致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不积极。部分学生参与了训练计划,但由于选修课程较多,学业负担重,很难有精力再应付其他课程学习。同时加上学校对教学方式的不重视,大部分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科学引导学生。大学生自身原因加上教师引导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大学生对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主动性。

2.教师缺乏对科研训练计划的系统指导。部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后,一方面教师没有及时对参与训练的学生进行指导或者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导致训练计划实施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科研训练计划的基本认识,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并未得到教师的及时监督和沟通,导致训练计划无法按照预期进行。

3.撰写科研报告的指导方法不佳。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科研训练计划后的科研报告,从而衍生出学术论文。目前,在撰写科研报告的时期,部分教师并非指导学生写作,而是替学生列出提纲,学生按照教师思路去完成科研报告,由此一来,产生的科研报告无法符合实际情况,无法反应真实科研情况,不能体现科研训练计划的价值。

三、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因素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同时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效果不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各类因素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防范对策,保障大学生科研计划实施效果。

(一)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因素

为了深入研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相关资料,通过采用群体化调查方式来分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设置对应的防范策略。通过设置参与行为、感知效果、内在需求、外在诱因、认知因素和控制变量等变量类型,对实际参与和参与的积极性、参与效果的感知、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探求欲及科研兴趣、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利益、知识拓展目标和学习成绩目标机学习能力、性别和年龄等项目设置相关调查项目,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表中变量的选取方式如表1所示。

表1: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二)开展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在校大学生830人,其中男性445人,女性385人,其中低年级332人,高年级498人。参与数据如表2所示。

表2:是否参与SRTP的数据

(三)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成效的因素分析

1.调查结果反馈分析

从结果中不难看出,外部诱因、内在需求和个体认知都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认知因素对实施效果影响显著,同伴参与后综合素质提高,存在投射效应;女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效果比男生要高。

表3

2.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具体因素

(1)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自主性。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之前并未接触太多的专业知识,在课题选题上无法自主选择,多半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科研项目,缺乏自主性。同时,大学生缺乏参与的自主性,难有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兴趣和激情,同时受到专业知识的约束,选择课题时无从下手。我们认为,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其实施效果受到参与主动性影响,学生是否主动选择课题,直接关系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后能否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能否真正利用科研机会,充分展示专业技能,形成具有科研成果的科研报告。

(2)科研训练过程直接关系实施效果。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参与科研训练计划活动,对参与科研训练计划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即便参与了科研训练计划,也表现出较大随意性。部分高校对结题结果不达标的惩罚并未确定严格的标准,多半都是将不合格或放弃项目的结果认定为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并没有其他约束。大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敷衍了事或半途而废的情况,一旦有其他兴趣点就将精力从科研训练计划中转移到其他事情中。

(3)学校的激励保障机制直接关系实施效果。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院校两级的指导小组必须要明确自身职责,对过程实施管理和监督。在参与指导、监督过程中,教师自身还担负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难免会出现疏于指导的现象,导致项目在立项、实施过程、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阶段出现各类问题,造成评委教师任务加重。现阶段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参与的学生和指导的教师必须要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尽量提升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内部需求方面保障实施效果。

(4)项目中期检查影响实施效果。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项目过程中,学校要统一安排时间开展中期考核。开展中期考核时,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撰写项目进度报告,对中期考核情况、初步研究成果、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下部概述计划等项目要进行分析。对于项目报告,必须要向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宣达,指导教师在在报告上签字,以便指导教师更加熟悉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学校要开展中期检查的项目评审,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汇报,评审小组和专家给出具体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合理调整下步工作,便于保障实施效果。项目中期检查过程中形成的项目进度报告、评审专家指导意见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报告和专家指导意见,无法保障实施效果满足预期需要。

(四)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策略

1.将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科研素质、增强学术意识

为了确保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课题科研活动中,必须要将课题相关学术积极容纳到其中,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积极接触,感受课题研究团队的学术氛围,让参与学生及时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够对科研课题研究方向、研究背景具有清晰认识,充分激发参与学生的科研动力和热情。指导教师要积极开展指导互动,努力协助参与学生将项目结果转化成为科研成果,对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工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此种类型的活动来提升学术意识,增强参与学生的科研素质。

2.要健全科研训练管理机制,做好配套建设

在组织层面,必须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院校两级职能部门,健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指导,做好组织保障,从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评审、汇报交流、表彰总结、成果汇总、学术形成、专利申请、学分认定等相关运行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机制,做好配套建设,确保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

3.建立健全科研训练计划资金管理制度

院校两级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便于对于已经立项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提高资金支持。在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从资金方面确保项目持续开展,同时要避免在项目中期检查时,实施二次经费赞助,便于对项目耗费资金进行统计分析。科研在项目立项后,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在中期检查时给予第二次资金支持,结题后根据学生成绩,给予剩余经费支持。通过保障持续资金供给,保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能够持续开展,确保实施效果的达成。

4.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通奖学金挂钩、同课程考核结果挂钩,制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较好的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等制度,加强制度宣传和引导,逐步端正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动机。要明确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细化和明确指导教师工作任务,确保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指导、有效监督,保障实施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改善对策,逐步提高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研训练计划,保障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效果。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SJB152)

参考文献:

[1]杨敏虹,韦巍,朱善安等.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951-954.

[2]刘碧强,叶勇.基于SRTP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3):48-53.

[3]金翠云,汪晓男,李大字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211-213.

[4]分组合作学习法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24,26.

[5]杨朝龙,李又兵,王选伦,等.基于SRTP为载体的高分子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对策建议[J].广州化工,2015,,43(3):215-217.

[6]蒋龙,张成平,张鸿儒,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办法及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219-221.

[7]黄骥,王建飞,鲍永美,等.农科类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实施策略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8,(6):43-45,64..

[8]郑友益,曹中秋,郑伦仁,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焦作工学院为例[C].//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03-212.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Passage Four